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与优化策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8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教育资源极度短缺与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却依然无处不在,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分析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问题,导致两极教育差距严重;(2)基础教育的重点校、重点班问题,继续在人为地制造和扩大资源投入、教育条件、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并引发了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腐败现象;(3)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待遇问题,特别是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公平的问题,使义务教育的实施面临难题;(4)教育歧视现象的现实问题的存在,使众多学生因为考分、性别、家庭出生、社会经济地位、生理条件等原因,继续在学习与发展、升学与就业等方面遭遇不公平的待遇.针对这些不均衡情况,我们首先必须要知道该怎样来界定这些不均衡出现在我国的哪些地域、哪些城镇、资源配置的哪些方面,即:寻找木桶理论中的"短板";其次,找出了这些短板之后,应该怎样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和增长"短板",从而提高基础教育的综合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最后,当基础教育的质量都达到相应的水平时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相应的进行资源的最佳优质均衡配置,以实现公平、平等、效率三赢的目标.

  二、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中"短板"的"水落石出"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教育资源极度短缺与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却依然无处不在.这不禁让人们设想这些有限的资金究竟该怎样有效的、最大化的利用起来以逐步解决当前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是采用各中小学平均分配,还是直接投入贫困的西部、亦或是西部的某些地区?如果投入到西部,是否西部地区所有中小学都应该投入?如果不是,那究竟应该投入到西部的哪些中小学呢?只有这些问题被各个击破,我们的决策者才能对症下药,从而事半功倍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效率性、均衡性.

  步骤一:首先,通过建立二维坐标系,对我国目前各区域(省份)综合的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坐标定位.根据董泽芳、沈百福2000年采用专家咨询法和人均教育经费相结合作为主体指标,对教育经济区域进行划分,其结果为:全国30个省市(本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按照教育经济发展的水平可以划分为四种区域类型:北京、天津、上海,定位到图1中①区;发达地区包括辽宁、吉林、江苏等8个省定位到图1中②区;中等发达区域:包括河北、山东、内蒙古等10个省、区定位到图1中③区;欠发达区域:包括安徽、广西、四川等9个省、区定位到图1中④区.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这对教育的经济区域的划分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重庆进入到直辖市的行列,有些省份的发展速度相对加快,而有些省份则相对缓慢.即使是2000年对教育经济区域的划分,仍然基本适用于今天.即:当今我国的教育经济区域依然呈现出2000年的整体趋势.我国自成立以来一直使用的是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模式.因此,划分我国教育经济区域之后,还应该继续渗透到更小的单位中去寻找教育的"短板".

  步骤二:以县为单位,对全国范围内各县采用如下表1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到目前为止,各地教育发展的步伐参差不齐,表现在基础教育方面尤其如此.然而,教育资源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环境及条件的差异、生均教育费用的差异、教师收入的差异、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差异.根据这几个指标的差异,我设想将全国基础教育情况以县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估,分为优秀、良好、中等、极差四个等级如表1:

  如何判断各个县城是否拥有某一项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根据国际上基础教育平均水平和我国相应的一些指标来进行判断,再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本评估主要采取自评为主,他评为辅.将各县评估的情况进行定位,找出基础教育薄弱县以及薄弱县的各学校相应的资源配置情况、各等级县城学校之间的差距对比、以及各优秀学校与较差的学校的极差对比.于是,基础教育的"短板"以及具体"短板"在也就相应地水落石出.

  三、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浅析

  根据定长---圆面积最大的数学理论(给定若干条定长为a的直线,分别围成一个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图形,其中圆形的面积最大为a²/4π).假设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为定值a,其围成图形的面积大小即为基础教育的综合效果情况,那么,圆形则为其最终极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如图2的模型:①取出圆的1/2(半圆)来进行建模,以垂直的两条半径作为坐标轴(x,y),x轴代表各校拥有教育资源的项数,y轴代表各学校的经费投入情况(x=y);②将x,y轴平均分为4等份(设最基础资源为单位1);③对应连接x、y轴各点做辅助线(虚直线),并以各点为半径做圆(取1/4);④然后过原点O做各虚线的垂线,则x,y与圆心O组成的各三角形的面积的大小代表不同等级基础教育的实际综合情况,1/4圆代表各等级教育资源均衡值.于是模型右半部分建立完成.现在进行左半部分的建立:①x轴向左,y轴与右半部分共用;②连接x轴与y轴的端点(如虚线L);③分别过y轴的等分点做平行于x轴的平行线相交于虚线L.于是,整个模型就建立完成.

  根据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①当给予一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时,在模型的圆弧处将取得基础教育的最佳优质均衡(因为此时圆弧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最大).②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也即是模型中右边坐标轴的端点连线,这样的优质均衡意味着全国基础教育基本达到相同的办学层次,并且部分学校还表现出该校独有的特色.③目前,我国各地区基础教育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极度明显.S△MON-S△AOB=极差;越是发达的国家,其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极差对比则越小.④模型左边,各个梯形面积的大小代表基础教育各等级学校的数量情况以及比例,此时,薄弱学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优质学校比例非常小;而当达到最佳优质均衡时(圆弧处),各等级学校的数量中,虽然薄弱学校的数量也在增加,但其比例却大大的减少,中等和良好的学校总和增加迅猛,占整体的比例非常高(由面积计算得知:占70%左右),优质学校的数量也相应的有所增加,和相对薄弱的学校所占整体的比例相当.像这样,在全国所有基础教育学校中,等级优秀与较差学校占总数比例为30%,等级中等与良好学校占总数比例为70%,并且其数量关系满足:优秀≧较差,良好≧中等,我认为这将是最佳的基础教育结构模式,简称三七模式.

  根据三七模式分析可知:资源的最佳优质均衡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出基础教育中较薄弱的学校具体薄弱的方面(共5个方面),国家、政府再相应地进行大力扶持,使其不断提升,最终进军到中等和良好的学校队伍中,实现70%的目标;其次,原本优秀的学校,则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协作创新、互利共赢的新型教学模式研发;最后.中等、良好的学校则采用高额奖励制度与一定扶持力度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姜丽琼.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3).

  [2]李明阳.论教育公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