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职称、评比表彰,都免不了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进行课题研究这两道关口。如何在实际论文写作中将两者更好的结合,下面,我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如何撰写教学论文
现在有许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讲课艺术水平比较高,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可就是苦于写不出文章。其中绝大多数并不是不能写,而是不知道怎样写,该写些什么内容,该怎样投稿。我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经历谈一些体会。
1.什么样的文章是教学论文?
我们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其成果大部分是以教研论文形式体现的。教研论文不像科学研究论文那么严格,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概念,从内容来看,它大体包括以下六类:
(1)教学理论介绍;
(2)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论文;
(3)教材分析;
(4)教案与教学实录;
(5)教学心得体会与经验介绍;
(6)习题分析。
以上6类只要写得有理有据,我们都统称为教研论文,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要明确。
2.选好教学论文的切入点
对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
(1)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已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1994年下半年,我在教初一语文“语法知识——拟声词”时,发现教材上只有简单的两句话:“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嘭、哗啦、哐啷、叮当、轰隆隆等。”如果我照本宣科地进行讲授,恐怕大多数学生会走马观花的,不甚了解,从而等于没讲。
我就搬来整个初中的六本教材,把每一处的拟声词找出来,然后归纳分成4类,并找出名人作品中的拟声词例子,分析其成功的表达效果。结果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在作文中能较好运用拟声词。我就把这些东西进行整理,撰写成了一篇小论文《谈谈拟声词》。论文初稿完成后,不要急于投稿,要仔细审阅稿件,认真修改,做到语句流畅上口,能省掉的字一定删去,做到眉目清楚,中心明确,结论中肯。论文定稿后,我用16开正规方稿纸抄写,书写端正,字迹美观,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该往哪里投呢?想来想去,应该从本省的刊物出发,对,《初中生之友》!我投了,我中了!尽管只有40元稿费,那时,我兴奋好几天呢!按照这样的方式,我连续在《初中生之友》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让编辑记住了我,并开始向我约稿了,从而建立起很友好的关系。
(2)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记录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最后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一回,我到一所学校去听课,看到教室里黑板右侧贴着一个大大的“静”字,旁边还画着星星月亮图案,心里觉得不太对劲。回来后,我思考此事,教室毕竟不是医院与图书馆,如果要求教室里时时刻刻都保持静,这无形中给学生套上了一副桎梏,使教室变成一潭死水。于是,我撰写了一篇题为《老师,请把“静”字撕掉》,提出这样的看法:教师应该让教室里不仅有教师的讲课声,更应充满学生的读书声、提问声、讨论声、争辩声、唱歌声、欢笑声、吵闹声……此文被《江西教育》全文刊登。
(3)对学生心理生理研究方面。结合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
为了撰写参加江西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年会论文,我光定主题就想了一个星期。突然,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情商”知识的文章,我眼睛一亮: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呢?主题选定了,要形成文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除了把自己十几年的教案和教学体会翻了个遍外,还连续几天扑在报刊书籍堆里,摘抄了1.8万多字的资料,然后一气呵成撰写了《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情商的培养》。后来,被专家评为一等奖,并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4)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不少人到学校查语文老师的作业批改,最喜欢查看作文批改,要求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要精批精改,对此,我思考着。其实,许多人对作文批改进行过新的尝试,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根据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学生实际,撰写了《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新尝试》,提出了符合“课标”的观点: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此文投至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社,被全文录用了。不料,还引来全国各地许多老师的关注,有的还向我请教具体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人家使用,那自然是无比欣慰的。
(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新教材的应用、教法学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特别是现在我们都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应用阶段,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题。
我常常听到高中语文老师埋怨初中语文老师,上课根本不考虑高中的教学实际,致使学生升到高中对许多内容一窍不通,比如文言虚词、语法修辞等等。对此,我进行深入思考,撰写出《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在全省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我再把它进行整理,投到《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结果全文刊登。
3.撰写教学论文,还要从立意上讲究高、深、新、远。
所谓高,是所写的论文出发点要高。所谓深,是研究的问题要深刻。所谓新,是文章不能老生常谈,要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新方式、新见解,思想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内容要针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敢于提出新的挑战,想别人之未想的,说别人之未说的,写别人是未写的。所谓远,是立论的影响远。既要切合客观实际,有实用价值,又符合发展的方向。
有一年,我又参加省中语会论文评比,当时,我正在读《孙子兵法》,突然想,中学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也就应该有谋略,所以,就想到在教学中运用兵法的问题,写成了《孙子兵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此文符合高、深、新、远的特点。高,体现在研究的教学艺术出发点有高度;深,体现在问题的研究有深度;新,体现了很少有人从兵法的角度来谈教学;远,体现了文中的观点不会昙花一现,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论文被评委专家评为一等奖,后来,此文还在《宜春学院学报》上全文刊登。
4.怎样选好题材。
题材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你作品的“命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是否有新意,求异创新,善于猎取好题材。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材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他说”“别论”之类的字样。
(3)素材和论据是否充实。说理要透彻。
(4)选题宜小不宜大。题材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论文题目的长短,用字的多少并无一定的标推。但文字用得得当,可使整个题目富有诗意,文字用得不当,就会使整个题目黯然失色,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论文题目的文字,一定要仔细推敲,拟出引人入胜的好题目。
新世纪之初,省中语会举办一次论文评比活动,我当时撰写了题为《创新,21世纪语文教育的生命线》论文,一举获得一等奖。该论文就具有以上四个方面。
5.如何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过几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现在我们都是使用电脑来写作教学论文,用电脑来写作教学论文,要比用传统方法更省时省力,修改润色起来也省力的多,投稿更方便。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四是重新写题目。
6.投稿的策略。
不能够“一稿多投”几乎是每个参与写作的人都知道的规范,但我们如果紧紧盯着一家杂志,等两三个月过后再听消息,可能本来很新的观点已经是“明日黄花”了。掌握投稿的策略是必要的。
(1)设好提前量。许多教学论文是有时效性的,文章发表比上课内容早一点,以便指导(关键是这样做刊物有市场)。投稿一般提前相关内容3个月,所以,你撰写的指导类论文应该注意做好把时间适当地前移。
(2)理清报刊的特点。每种报刊各有特点,有的重理论,有的重实效,要使你的文章与杂志相匹配。有时你的文章较好,但未被录用,很可能是不合它的胃口。
(3)经常关注报刊发表的内容。报刊的内容是全面的,讲究平衡,要写些较少涉及的内容。有时候你的文章很好,却没有发表,可能是同类文章较多且比你更好;有时候你的文章不怎么样,却发表了,可能是报刊所需要的且同类文章没有。
(4)尽量使用电子稿。电子稿清晰、使用方便,好多编辑喜欢它(投编辑所好是文章发表的重要因素之一)。
(5)插图要清晰。文中插图要尽可能清晰,因为修改插图费时费力,一般编辑不大愿意去为之(除非是一篇难得的好文),否则容易成为废稿。
(6)“多层次”投。老师们如果有一篇自己感觉还比较满意的文章,可以分别找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杂志来投。级别高一点的可以找国家级的、省级的杂志,如《人民教育》《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接下来是省级杂志,如《课改通讯》《教学研究与实验》《课程导报》等;最后是地方性的、内部的教育报刊,如《宜春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