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老师善于捕捉和利用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总是一闪而过。班主任要及时抓住它及时给予肯定,把它看作是“星星之火”,让它成为学困生转变向前的动力。如劳动课时,学困生走在前头;运动会时,学困生先报告参赛;打扫卫生时,学困生不怕脏:团队活动时,学困生去旁观;段考时,学困生的成绩有哪怕是半分的提高;点名册里,学困生迟到、早退、旷课哪怕有一次的递减;熄灯钟后,学困生少吵一句话等等。“闪光点”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班主任甚至要用放大镜去看它,捕捉它,使“闪光点”扩大成闪光面,从而增强学困生追求进步的信心。
4、老师对学困生真诚、热爱、尊重与关心学困生,他前脚踏在校门外,后脚尚留在校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抚平他们心灵上遭受过的创伤,去温暖他们那由于经常受到斥责、讽刺、挖苦或歧视而已经冷却的心。班主任、老师有责任扭回那不该迈出校外的一只前脚,拒之门外,推向社会,不是现代素质教育。
(二)心理障碍弱势学生转化的策略
心理弱势学生其心理具有矛盾性;即愿望与担忧并存、冲突。他们既想学好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既想发言又怕回答不好,既想与人交往又担心被人拒绝,既想振作又无力自拔。此时,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急切期待他人的心理支持和具体帮助。如果此时教师适时介入,恰当辅导,初中生的心理弱势将会得以转化,或恢复心理平衡,成为其成长的契机;否则,心理失衡继续下去,就会加剧心理困扰乃至发生心理危机。
1、细心观察
处于心理弱势状态的初中生常常有某些特殊的外部表现。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以深切体会其内心活动,特别要留意学业不良、活动失利、集体中受排挤、被教师忽视、经受打击而又自尊心过强、家庭发生不幸、缺乏温暖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内向、不善沟通的学生。注意观察他们在学习、交往、生活中的行为、个性和情意表现,一旦发现他们有自卑、焦虑、抑郁、惧怕、孤独等现象,要及时关怀和援助。另一方面,发现学生有心理弱势的原因,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帮助提供依据。
2、疏通情绪
具有心理弱势的学生往往带有疑虑、封闭和压抑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妨碍教师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所以,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应从疏通情绪开始。教师应通过种种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向学生传递对其重视,表达对其爱意:亲切的口气、关切的眼神、甜美的微笑、轻拍肩膀、握握手等,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
3、引导认识
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提问、面谈、讨论等手段,促使处于心理弱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其失意与不快的经历,改变认识,勇敢面对现实,提高自信心与自助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引导学生认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领悟相结合,重视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要多一些提问,少一些评论;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助人决策,少替人决定,以促进学生自助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成长。否则将剥夺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4、热情关怀
一般来说,处于心理弱势的初中生在各种活动中会显得内向、紧张、怯懦、退缩。教师除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外,还应时时处处给予热情的关怀,使之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心。在班级活动中,让他们充当各种角色,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多向他们提问,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及时给他们以鼓励,使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创造温馨的外部社会心理环境,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尽量给予其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条件;教育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采取友善的态度。关键是教师必须具有爱心,敏锐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采取艺术的施爱策略,把持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
(三)来自家庭弱势学生转化的策略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都不尽人意,归纳起来,在人格上,缺乏自信心;在自我意识上,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在情绪上,内心空虚;在人际关系上,孤独无依;在性格上,沉默过敏。对于这些“弱势学生”,老师往往过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对如何做人,则引导不足。
1、强化家庭弱势学生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方面,加强了对弱势群体学生家长的家教指导,强调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有重要的职责,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民主平等相处的氛围,主动和孩子谈心、交流思想,从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使孩子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接受良好教育。弱势群体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习惯于退却自己,由于心境郁悒,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平衡。这样既伤身体,而一旦爆发出来,又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因而家长要做的不是在学生行为爆发时去压制,而应是在学生遭遇挫折时给予帮助和支持,既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郁结在心头的烦闷得到宣泄,而达到新的平衡,更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挫折观,在遭遇挫折时,不颓废绝望,主动地去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将挫折变为前进的动力,做生活的强者。
2、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家庭弱势学生
在社会方面,动员社会的好心人在落实“弱势学生”的帮困经费的同时,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解决他们思想的困惑和难题。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关爱。动员各级老干部、老教师,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内容与孩子们进行座谈,勉励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努力读书,乐观生活。老干部们睿智的目光、精辟的论述、深厚的阅历、谆谆的教导、殷切的期望,给孩子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老干部们得以发挥余热,也乐此不疲,有的还与同学们成了忘年交。
3、老师注意树立家庭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或班主任组织教学或课外活动,要让更多的人,尤其家庭弱势群体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分派任务时,多给家庭弱势群体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去完成,让他们知道有集体离不开他们,他们有可以为集体做更多的贡献的归宿感;活动终结评价时,多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老师不可戴有色眼镜,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重点辅导,而对家庭弱势的学生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一遇事则先入为主,不作调查,不分是非,大声呵斥。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对集体产生排斥的心理。老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分析,不横加指责,也不偏袒姑息,让学生感到社会处处都存在公平和正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立身处世的准则。
四、用爱让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
“弱势群体”就像一块块“璞”,需要我们用心去打造成“玉”!作为班主任,一个班级的引导者,我们要用爱心去滋润弱势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成才,正如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用爱让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使他们感受到爱心的涌动,我们的教育之舟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港湾。用爱让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面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应给予特别的爱,让这些孤独、自卑、无奈的心灵沐浴阳光。
记得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地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一个孩子,不论是富贵的,还是贫穷的;智慧的,还是笨拙的,无论是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是心理上带着残缺的阴影,作为学校来讲,他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面对的都是每一个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对于学习方面的弱势群体,我们虽然无法选择他们,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对待他们。尤其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的担子尤其显得更重。无论是什么样的群体,我们都要通过引导,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都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向德育要成绩、向方法要成绩、向管理要成绩、向情感要成绩,这是我们德育工作原则。从我走向工作岗位始,在对待弱势学生群体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关心、支持、自立的原则,使弱势学生群体自主转化,自主发展。作为教师,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问题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这种关爱,要相信他们人人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