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理解中的“自下而上”的过程是指听者运用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等知识来理解所输入的材料的过程。那么如何利用“自下而上”的模式来建立图式呢?
1.语音图式的建立。基本的语言知识是语言理解的必要条件,听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因为英语发音中的辅音连缀、强读、弱读、连读、省音等都在汉语的发音体系中找不到任何的共性,这就成了中国学生听力理解的一大障碍。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连读、失暴、省音、同化等技巧,帮助学生熟悉英语句子的重音、语调、节奏等特点,同时讲解基本的英音和美音之间的区别,从而为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打下基础;下面的这些句子是从ListentoThis中选出来的,都存在着特殊的语音现象:a,1wanttospeaktotheMan—agerI(这句话中,want(t,t)to之间存在省音现象),而且在听音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感受说话人强烈的语气。b,Wewillbehappytotake(k,k)care(r,)ofit.这个短语中既存在着省音现象,也存在着连读现象)。C,India(r)andPakistan之间存在着增音现象。事实上,只要涉及到英语语言,诸如此类的语音现象贯穿着整个听音过程。因此,听力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这样的语音知识应是听力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了扎实的语音基础,学生才能够掌握其它的听力技巧,并提高听力水平。
2.词汇图式的建立。词汇是构建一切语言的基础,在听力过程中,准确地领悟所听词汇对于学习者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听力材料中的词汇要比阅读材料中的词汇熟悉的程度要高,因此,听力教师不仅要清楚地意识到词汇量和听力水平的关系,还要利用听力课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有些词汇在听力过程中出现的比率比一般阅读材料高,因此掌握这些词汇,对于听力理解尤为重要。比如一些新闻中常用的词汇,insurrection,surveillance,refugee,housearrest,hostage等。另外地名阅读材料中,对于整体意思的把握并不是很关键的,但在听力过程中,由于听音者对所听内容必须做出快速反应,才不至于影响对下面内容的理解,因此也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例如:Moscow,LosAn—gles,Thames,theHouseofParliament等。对于生词,教师讲解一遍后,学生在随后的听力材料中很难一下就听懂和识别,所以这个工作可预先给学生布置下去,让他们熟悉并记忆这些词汇,这样,就自然降低了大脑在听力过程中对这些新词的思考,也就是说降低了听力材料的难度。同时,教师可预先把下次听力内容中出现的难度系数高的词汇或句子告诉学生,让他们熟悉这些结构,这样,在正式听到这些信息时,学生如见老朋友一样,自然没有了陌生感,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对重要信息的获取上。从而使这种新的信息对已知信息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已知信息越丰富,新的信息越少,解码和编码过程就越短,新的图式也越容易构成,同时为进一步的新的图式的构成打下了基础。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泼、轻松,学生也学有所获,不仅提高了听力理解水平,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