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应用图式理论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实践的探微(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8

  3.句法图式的建立。随着听力材料难度的增加,语句的句法结构也会成为听音者的障碍。因此,听力教师也要利用听力课来增加学生的文法和语篇知识。例如:They hear voices that are not there。其文法并不复杂。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他们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到声音”。但有的初学者却把整个句子理解为“他们不在的时候听到声音”。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由于搞不清楚文法结构,经常会犯诸如此类的错误,所以,在听力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辨别语法结构的能力和提高语法知识,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在碰到学生不能理解的复杂句法结构时,教师不仅要讲清楚句子结构,还可以进行启发性的句型操练,达到切实掌握的目的。

  4.文化图式的建立。听力材料程度越高,文化信息的含量也越大,学生如果对于相关的背景知识一无所知,就无法把握整个语篇的主题,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中所传达的信息就更无从谈起了。在Listen To This第一册中,有一单元讲的是一些关于迷信和鬼怪故事的,因为不同文化中迷信产生的背景和大脑中的鬼怪意象完全不同,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感到一片茫然。因此,给学生输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此课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先从本民族的神灵鬼怪故事说起,再延伸到英语文化的渊源,探讨西方人对于神鬼故事迷信的基础和表现形式,甚至可以探讨人们在事件中的特殊的心理。有了教师对听力材料中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就会积累大量的有关于目的语文化的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催化作用非常大。当然,一种语言是反映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掌握只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后多涉猎目的语文化知识,建议他们选读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听力上的困难。

  听力理解中的“自上而下”的过程是指听者通过调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并结合新输入的信息来重构新的图式的听力过程。背景知识主要指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个人信仰以及对人生的追求都不尽相同,在实际交往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许多信息的获得并不完全依赖于词语结构,而是依赖于大脑中原有的信息、一定的语境、双方的默契程度等。在听力过程中,对于熟悉的材料,学生可以预猜到其发展步骤及结果,这样无疑降低了材料的难度。由于熟悉的内容弥补了语言知识的不足,整个过程显得轻松自然,效果也比较好;相反,如果学生对听力材料完全陌生的话,学生就只能完全借助于语言知识来理解听力内容,整个听力过程就会使学生感到吃力和疲惫。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基于相同或相似的背景知识的听力材料,教师就不需要重复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听完后进行讨论,以巩固原有的知识,对于新出现的而且和中国文化差异大的背景知识,可以主要以老师介绍为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听有关英语文化方面的磁带,作为课后听力辅助材料,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提高听力水平的信心,也可以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巩固语音知识和句子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所有的认知活动实际上都包含着两种加工的相互作用。(彭龄,2004)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无疑并存着这两中获得信息的模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基本的语言知识仍欠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所以要较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背景知识的扩大和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建议加大“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的幅度。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