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贫傲世,猛志长存——陶渊明晚年思想心态剖析(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诗作不少, 其情感随时势的变化而有起伏, 总体上是渐趋愤激, 亦间有平静超脱之作。在作于义熙后期的《饮酒》二十首中, 这种情况比较明显。逯钦立辑《陶渊明集》定《饮酒》二十篇撰年为元兴二年, 实际上这组诗首篇即言“衰荣无定在, 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 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 人道每如兹”,其句已深含易代之际的人事感伤。第六首中, 还有“咄咄俗中愚, 且当从黄绮”一类句子, 在辞意上与《赠羊长史》诗有某些暗合之处, 可推想二诗写作时间相去不远。(至于第十九首中“是时向立年, 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 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 亭亭复一纪”中之“一纪”,盖指“归田里”之后而非“向立年”之后也)所以王瑶辑《陶渊明集》定这组诗为义熙十三年后作, 当更可信。总体上, 这组诗可以说是渊明在易代前夕, 以饮酒为名, 曲折表达对新王朝不合作态度的重要作品, 诗中凡言饮酒、言不仕、言隐居、言固穷, 均是“有深味”的。其中, 我们可以看到诸如“积善云有报, 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 何事空立言”这类愤郁不平的诗句;“行止千万端, 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 雷同共誉毁”这种对历史和现实表示深刻怀疑的诗句;“幽兰生前庭, 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 见别萧艾中。……觉悟当念还, 鸟尽废良弓”这样感世知机的诗句;“纡辔诚可学, 违己讵非迷”这样守道不移的诗句;同时也能看到象著名的“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类淡泊明志的诗句。这些复杂错综的思想感情表明诗人虽已对政治彻底失望, 对统治集团不无感愤, 但同时亦能采取一种达观的态度, 对政治历史的兴亡得失以相对视之, 其情绪是沉郁而偏于消极的。
  到刘宋建立的永初元年, 陶渊明作《拟古》九首, 诗中的愤激意味已较《饮酒》更为突出。而所谓“拟古”,不过是用古人杯酒浇自己块垒, 藉以掩饰批判现实的咄咄锋芒, 传达某些在当时形势下不便言说的隐微心绪而已。从形式上看, 《拟古》九首实际上是一组彼此密切相连的抚今追昔, 感慨时事之作, 在从往事到现实的追忆之中, 蕴含了对晋宋间政治的思考与批判。诗中有不少直接抒写愤世之情的篇章, 如第八首“少时壮且厉”:

        少时壮且厉, 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 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 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 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 吾行欲何求!

陶渊明内心, 一向与黑暗现实持冲突抗拒状态, 在《与子俨等疏》中自言“性刚才拙, 与物多迕”;又作《感士不遇赋》,其序谓“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闾阎懈廉退之节, 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 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 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 三闾发‘已矣’之哀。”而这首诗不仅显示了秉性贞刚的诗人向来的愤世态度, 尤其还通过“饥食首阳薇, 渴饮易水流”等句, 写出了陶渊明在晋宋交替之时特定的激烈情感。从前引诗文中可以看到, 渊明凡涉及到自己易代之际隐居不仕立场时, 喜援用商山四皓和伯夷叔齐的古典, 如《赠羊长史》中的存问绮甪,《饮酒》中的“夷叔在西山”,《感士不遇赋》的“夷皓有安归之叹”等。不过四皓与夷齐二典所体现的政治态度, 实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商山四皓之不应统治者征辟, 避世的成份较多;夷齐的不食周粟, 则更具反抗的政治色彩。而这两者间的不同, 似乎正代表了渊明在晋末宋初逐步发展的愤世情感。事实上, 渊明诗中, 义熙后期较多用到四皓之典, 易代前夕常夷皓并言, 到东晋鼎革之后, 则不仅仅常有怀感夷齐的诗句, 而且还进一步寄情刑天、夸父、精卫及三良、荆轲这样些身死而精神不灭的失败英雄, 以寓托自己的政治情感。而诗人在永初二年前后所作的《述酒》、《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诸诗, 也最可代表陶诗“金刚怒目”的一面。
  以《述酒》为例, 该诗作于刘宋永初二年九月以后, 以刘裕篡晋后用残忍手段鸩杀已废为零陵王的东晋恭帝为“今典”。全篇利用大量廋词隐语, 表述了刘裕代晋称帝, 又无端弑逆的经过, 充满愤郁之情。篇首“重离照南陆, 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 融风久已分”四句, 即以曲折的古典, 开门见山地暗示了刘裕在永初元年的受禅和一系列相关事件。按元熙二年夏四月, 刘裕入京辅政;夏六月, 恭帝禅位, 改元永初;次年九月, 已废的恭帝被杀。诗中之“重离”,代指司马氏, 亦可喻日喻君;日照南陆, 正是夏季之时。“鸣鸟”句用《楚辞》“恐鹈鴂之先鸣兮, 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典, 《夏小正》言“五月鴂则鸣”,时值仲夏, 而鴂鸣之后, 即将进入秋天, 故诗中言秋草将黄, 春夏的和风渐渐消逝了。这段由夏到秋的物候描写, 加上“重黎”这样富于启示的语词符号, 所喻指的, 正是在这一期间发生的难以明言的人事变迁。下四句“素砾皛修渚, 南岳无馀云。豫章抗高门, 重华固灵坟”,对晋宋相代的由来作了回顾追溯。“素砾”句颇为难解, 逯钦立先生认为是隐指在刘裕之前的桓玄篡晋改国号为楚, 东晋国祚为之一绝;“南岳无馀云”,则暗指司马氏在江东的基业已荡然无存, 正是唐人诗中“金陵王气黯然收”之意;又按桓玄和刘裕在晋末都曾被朝廷封为豫章公, 并都以此起家, 倾覆晋鼎, 故“豫章抗高门”当是指桓刘二人势力的逐步膨胀, 以至于与朝廷分庭抗礼;“重华”句中的重华代指被废为零陵王的东晋恭帝, 盖零陵有舜冢,“固灵坟”则暗示零陵王已死。叙述到此, 诗人已是悲不自已, 因而流泪叹息, 夜不能寐。以下从“神州献嘉粟”到“日中翔河汾”的大段文字, 渊明仍然用古典喻今典, 若晦若明, 曲折反复地揭露了刘裕集团为了篡晋, 一方面制造符瑞, 以示天命所归;另一方面则诛灭异己, 翦除晋室枝叶,弑安帝而立恭帝, 又自登大位, 并再度弑逆的种种恶行。最后, 诗人在“朱公炼九齿”六句诗里, 借陶朱、夷齐等古典, 表明了自己决不与刘宋集团合作的态度并对无辜被害的安、恭二帝寄予深切的同情。
  《述酒》是陶渊明作品中少有的直接涉及现实政治, 咏叙时事, 揭露历史真相(尽管是用纡曲晦涩的方式)的诗篇, 它明确地显示了诗人对刘裕集团所抱的强烈义愤。但渊明对统治者恶行的谴责并非仅此而已, 在《读<山海经>》十三首的一些诗里, 诗人表现出来的义愤, 其激烈程度似更有过于《述酒》。如第十首:

        巨猾肆威暴, 钦鴀违帝旨;窫窳强能变, 祖江遂独死。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诗中所举, 都是一些神话中人物, 字面上, 也只是就这些子虚乌有之事发抒感慨。然而联系当时的政治现实和诗人在其中投注的激烈感情, 它们却决非无谓之语。正如王瑶先生所言, “诗中怜悯祖江独死, 说明不可为恶之旨, 当为宋武帝弑晋恭帝而作。”
  从年岁上看, 永初中渊明已将近六旬, 但在上引的这些诗里, 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人进入迟暮后常有的随和平淡, 也不似渊明素来的“静穆”。相反, 可以发现, 渊明到老, 对世事仍是相当认真执著的, 不仅追求理想, 崇尚道义的精神不减“抚剑独行游”的青年时期, 而且还在诗中一再显示出某种忠臣烈士生死以之的“猛志”奇节。《读<山海经>》中,诗人同情欲衔微木填平东海的精卫;怀感虽死仍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赞美与日竞走, 力尽而死, 功在身后的夸父;《咏三良》中, 凭吊投义赴死, 异路同归的义士;而在《咏荆轲》中, 更是对酬报知己, 誓灭强嬴的刺客那种“雄发指危冠, 猛气冲长缨,……凌厉越万里, 逶迤过千城”的英雄豪侠气概备极歌颂, 虽奇功不成, 仍有“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馀情”的无尽缅怀。不难看出, 为渊明所称颂的这些神话或现实中人物所具有的“宏志”“猛志”“忠情”“奇功”,亦正是渊明自身的骨鲠狷介处, 是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