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归义军赋税制的特点(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粟贰斗,秋料官斋看乡官用。
238—239行:粟肆斗,卧酒就仓看指撝、尚书、乡官、众僧等用。
302—303行:油叁胜,就仓看指撝、乡官及众僧等用。
410—411行:黄麻壹硕伍斗,康乡官边买水银用。

P·3763、2040、2032《净土寺壬寅年(942)诸色入破历算会稿残卷辍合》(8)196—197行有:

布九尺,张乡官小娘子亡时吊孝,水官、张郎君、乡官等用。布壹丈五尺,索乡官亡时吊孝,长史、水官、陈都头、长史娘子等用。

P·5032背《丁巳年(957或897年)九月廿日酒破历》(9)有:

乡官、阴乡官、高乡官三人就店囗吃酒贰斗。

同卷另一件《酒破历》(10)中还有“唐乡官”、“乡官”。

S·4120《壬戌年—甲子年(962—964年)布褐等破历》(11)16—17行:

布叁尺,曹乡官亡吊孝,阴家娘子用。

P·3490《辛巳年(921或981年)某寺诸色斛斗破历》(12)24行:

油壹胜(升)春官斋看罗乡官用。
33行:油壹胜(升)冬官斋看乡官用。
79行:面贰斗壹胜(升)春官斋看乡官用。

P·3875背《丙子年(976或916年)修造及诸处伐木油面粟等破历》(13)62—63行:

粗面五斗,油半升,氾都知、郎君、张乡官等三团拽锯人食用。
67—68行:粗面四斗,粟一斗,第六日张乡官解木人夫食用。
74—75行:粗面一斗,油半升,罗都知、翟都头、张乡官等三团解木人夫食用。

本件文书中还有张都衙、阴都衙、曹都衙等。

当然,归义军时期乡下仍设有里,里正仍然还存在。如敦煌研究院藏《归义军衙内酒破历》(14)5—6行:

十九日,寒食座设酒叁瓮,支十乡里正纳毬场酒半瓮。

S·1366《归义军衙内油面破用历》(15)35行:

二十一日,准旧十乡里正纳毬场胡饼四十二枚,用面二斗一升。

由上所述可知,里正作为一级基层官职虽然仍存在,但未见到人名和具体职责,已经成了一种虚衔,和唐前期的乡官相似。

综上所述,归义军时期乡、里职权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政权中的重大事务都由乡官处理,乡官成了归义军政权的重要官职,和唐前期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这对我们探讨唐宋基层政权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启发。

三、赋税的征收由“某头”负责

前已述及,归义军政权的赋税以乡为单位征收,乡下虽仍设有里,里正也仍然存在,但已成了虚职,不负责具体的事务。那么,以乡为单位征收的赋税,难道是由乡官或知乡官亲自征收吗?从现有资料所见,并非如此,而是由“某头”负责的。
P·3236号《壬申年官布籍》是以乡为单位征收官布的簿籍,其征收方式是由“布头”负责的,即将若干户约250亩土地合计起来征收官布一匹,由“布头”负责征收。该文书共有“布头”19人。79户的土地分布在19个“布头”名下。每位“布头”名下都是“计地贰顷伍拾亩,共布壹匹”。P·4525(8)《官布籍》与P·3236号文书一样,也是每250亩地征收官布一疋,由“布头”负责征收。ДX1405、1406号《官布籍残卷》也是由“布头”负责征收官布,只不过征收的标准不同,即“计地叁顷造布壹疋”。

柴的征收则是由“枝头”、“白刺头”负责的,如罗振玉旧藏《年代未详(公元十世纪前期)沙州白刺头枝头名簿》就是由“枝头”、“白刺头”负责交纳税柴的名簿。其中每一 “白刺头”名下共有三人,“枝头”名下共有五人,即由三人或五人组成一组,由“枝头”、“白刺头”负责征收,或带人去刈割白刺、砍伐树枝。

税草的征收虽然还未见到负责征收的“草头”,但P·2856背《景福二年(893年)纳草抄录》中,在纳草人名下有一“下”字。堀敏一氏指出,这里的 “下”字,“表明此人为数位纳草者之代表”。(16)这种解释应是正确的,我们认为,这里的“下”可能与“布头”、“枝头”、“白刺头”相似,是征纳税草的负责人。

以上所说的 “布头”、“白刺头”、“枝头”等,并非是乡司下的办事人员,也不是里正的翻版,而是一般的百姓。他们也是纳税人,只不过临时负责征收有关税种,这是归义军政权以乡为单位征收赋税时,为征收方便、整齐,而临时指派的负责人。

这种由 “某头”负责征税的作法,在有些力役征发或临时派役中也被运用。如P·3231《癸丑年至丙子年(974—976)平康乡官斋籍》(17)和P·4693《年代不明(公元十世纪)官斋籍》(18)中就有“蒸饼头”、“餬饼头”、“食布头”、“生菜头”、 “煮菜头”、“净菜头”、“磑面头”、“押油头”等。这些“头”就是某一方面的负责人,他们所领的人员大多3—5人,相当于临时指派的组长。

由上所论可知,归义军政权的赋税征收是由 “某头”负责的,其“头”既是某一纳税小组的负责人,又是纳税人,这些负责征税的 “某头”是为了征税方便、顺利、及时而临时从纳税人中选派出来的,他们并非是乡司官员,而是临时承担乡役的任务。

四、赋税制度既与中原王朝的制度有一致性,也有自己的特色

以上我们对归义军政权的赋税特色,即以土地为据,以乡为单位征收,由“某头”负责等进行了初步勾勒。通过探讨可知,归义军政权的赋税政策由三方面构成:

1、与中央王朝的制度有一致性

唐王朝自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后,其赋税就以“资产为宗”,征收的内容为钱、物两大部分,当然,作为田亩之税的“物”,除“斛斗”外,是否还包括税草等,还可讨论。两税以资产为宗,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资产主要是土地,而归义军政权的赋税以土地为据,主要就是以中央王朝的政策为依据。归义军政权除极短暂的张承奉“西汉金山国”外,它都是作为一个“藩镇”而存在,一直和中央王朝保持着联系,并且与其他的藩镇一样,在中央设有“进奏院”,奉中原王朝正朔,请求中央王朝颁授旌节等。赋税制度也以中央王朝的制度为基础,如归义军政权建立时(851年),唐中央王朝也实行了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归义军政权也自然遵循唐王朝的政策,既没有实行唐前期的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也没有实行吐蕃政权的突税制,其赋税征收以土地为据。

2、继承了西北地区的传统

归义军政权的赋税政策,既保持了和中央王朝的一致性,又继承了汉代、麹氏高昌、唐代西州、吐蕃的遗绪,如税草,唐王朝自唐初以来就开始征收,但各地并不平衡,而西北地区山高路远、沙漠戈壁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交通、通讯、驿站等全是陆路,大批的驿马及运输牲畜,都需要大量的草料,因此,在居延汉简、吐鲁番文书中,就有许多税草征收、使用的资料,而归义军政权将税草作为赋税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继承了西北地区传统的体现。另如,由“某头”负责征税,也与麹氏高昌、唐代西州的情况相似。

在唐代西州,就有“刺头”、“緤头”、“堰头”、“作头”、“匠头”、“甲头”、“槽头”、“保头”、“团头”、“队头”等。这些“头”和归义军时期的“某头”相似,他们既是某一方面的临时负责人,又是纳税人,如 “作头”的名字也出现在“作夫”中,“作头”应是劳动现场“作夫”的领导人。“匠头”、“保头”等与“作头”相似,都是临时选派的负责人。而“刺头”、“緤头”又与“作头”、“保头”等一样,是为了税收征纳的顺利而从纳税者中选出来的,他们自身也承担着交纳赋税的义务,同时还承担接受其集体成员的交税,并将其汇总上交的任务。(19)

3、自己的创造和变通

归义军政权的赋税政策,除与中央王朝保持一致,继承西北地区的传统外,还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造和变通,如唐两税法以资产为宗,征收钱币和斛斗。归义军政权虽然与中央王朝保持着一致性,赋税制度也以土地为据,但并没有征收钱,在交换、买卖中也没有使用货币,而是将布帛、粮食等作为价值尺度,实行物物交换。另外,作为两税征收依据的资产,虽然主要是土地,但还包括动产和财富,而归义军政权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