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庶民地主经济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地主制经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占有土地的方式及其在国家政权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地主阶级有不同的阶层之分。就汉代来说,当时既存在贵族、官僚地主;又存在庶民地主。前者为当权派,既富又贵;后者为编户民,富而不贵。他们的经济类型和经济成分非同划一,若不予以区别,很难笼统论说。这里,仅就汉代庶民地主经济的形成发展、阶层属性及历史地位等问题,谈些粗略看法,不当之处,有望赐教。
一、庶民地主经济的构成与发展阶段
这里所说的庶民地主,是指不同于贵族、官僚地主不享有特权的非身份性地主,是地主阶级中的非权力阶层。庶民地主的形成和奴隶制瓦解、封建制产生相同步,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对抗的结果。当时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最初它由部分奴隶主贵族和平民、小生产者转化而来。这种新势力。较之奴隶主权力结构特点的相沿性,在很大程度上富有更新的划时代意义。但是,庶民地主的大量涌现及其经济的崛起是从西汉立国之后。
汉代庶民地主经济,主要由田畜地主、商人地主和豪民地主等三种经济成分所构成。
田畜地主:亦称"力田"地主。他们由过去的平民、小生产者发展而来,致力于田畜,靠经营农牧业起家,是乡村中的经营地主。文献中记载的所谓"孝悌"、"力田",往往多属这类地主的代表。汉初,经过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之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较大变化。当时"以口量地,其於古犹有馀"①a,"未有兼并之害"②a。土地问题并不那么紧张。国家为了"劝课农桑",奖励耕垦。不以"名田及奴婢为限"。在重农政策的扶植下,这类地主发展很快。例如:宣曲任氏,原是靠"窖粟致富"的囤积商,后来转化为"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③a。桥姚乘边塞斥地之机,不仅"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而且拥有大量土地,成为"粟以万钟计"④a的田畜地主。这类人物还有人所熟知的卜式。据《史记.平准书》云:"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亲死,式有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馀,田宅财物,尽予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成为富人。从宣曲任氏、桥姚和卜式的发展道路来看,他们大多数是亲自组织生产,奋力经营,注重孝悌、田畜。其行为规范,符合当时政府的"重农"要求,因而能成"为闾里率","主上重之",给予扶植、表彰。汉代的田畜地主,一直呈上升与发展趋势。至东汉初,处于家境中落的马援,成年后,在北地"因处田牧,至牛马羊数千斗谷数万斛"①b,便是一例。田畜地主拥有土地的规模、经营方式及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自不待言。
商人地主:这多由六国贵族及其后裔脱胎而来,靠经营工商业起家。文献中记载的所谓"富民"、"富商"、"商贾"、"贾贩"。一般当是这类地主的代表。西汉前期,除刘邦一度有过"贱商’’之外,自惠帝后至武帝前,汉政权对工商业采取了比较宽松、优厚的政策:"弛商贾之律"②b、"弛山泽之禁"③b、"通关去塞"④b、"边塞开斥,与民无禁"⑤b等。因而使工商业飞速发展,涌现了众多的富商大贾。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详细列举了他们致富成功的经过。例如:或"以冶铁起,富至巨万";或"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贾椎髻之民"而致富;或"贾郡国无所不至’’而发财;或"贩脂"、"卖酱"起家;或"赍贷子钱",富埒关中。他们通过经营工商业获利之后,便购买土地,积聚财富,所谓"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成为商人地主。他们虽"非爵邑奉禄",同为编户齐民,没有身份、特权,但拥有大量土地,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千户侯等"。他们"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所以,司马迁说:"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干金之家比一郡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邪?"⑥b可见,商人地主的普遍发展及其实力之大。武帝之时虽然对商人地主进行了打击,剥夺了他们的大量土地和财产。但昭、宣以后,商人地主势力又复抬头。如成都罗裒,坐贾京师,又往来于巴、蜀经商,"数年间致千余万"①c。杨恽罢官失爵免为庶人后,"家居治产业,起室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又"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②c。到了东汉,法律上未见贱商的规定,在政府的放任政策下,商人地主的经济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豪民地主:这是由大地主和大商人结合而成的豪强富民,是庶民地主中的上层。文献中记载的所谓"豪富"、"豪人"、"豪右"、"豪杰"、"豪家",皆属此类地主。它在秦以前的史籍中未曾多见,但自汉武帝以降,随着土地私有制发展,豪民乃大量出现,并逐渐形成为新的一代地主。豪民地主较之一般的田畜地主,更豪、更富。何谓"豪"?(史记.韩长孺列传.集解)引张晏曰:"豪,犹帅也。"<淮南子.泰族训)曰:智过"百人谓之豪。"(鹖冠子。博选)称:"德千人谓之豪。""豪"字可作多种诠释。旧以喻之有才德、威重和有权势的人。这里的"豪民",当理解为是一种雄张乡里。智力过人,财力过人,善于发财致富的人。豪民是"民",没有政治地位,"身无半通青纶之命","无为编户一伍之长"③c,不同于享有政治特权、尊崇儒宗,控制仕途、"累世公卿"的世家豪族。但他"田宅无限",有很多依附人口。灌夫和阴子方当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说:灌夫"诸所交通,无非豪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后汉书.阴识传)言:宣帝时,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封君"。又(仲长统传)说:当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绮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这种豪民地主,至东汉时竟得到了恶性膨胀。
汉代庶民地主经济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体现出鲜明的发展阶段性。以西汉中期为界,大致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战国到西汉前期,庶民地主在当时的社会中还是新出现的成员,尚处在基本形成或走向定型的过程之中。其时,庶民地主中的田畜地主经济虽在兴起,在农业中存在一些人身依附关系.但数量不多;商人地主经济虽较活跃,通过以末致富,集中了大量资金,资本雄厚,但典型的封建生产关系如租佃制度,仅偶见记载,只能说是初孕期,它并不普遍。
但自汉武帝至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出现了豪民地主,而且整个庶民地主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日渐趋向成熟。主要标志有三:
(一)土地私有权发展,庶民地主经济实力增强。当时中原内腹地区的土地由分散到集中,富商、豪民拥有大量地产。如据<汉书.陈汤传)曰:成帝时,"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汉书·哀帝纪)载:绥和年间,"……豪富民多畜奴婢,田宅无限,与民争利,百姓失职,重困不足"。又<后汉书.百官五)注引蔡质(汉仪)曰:"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由于土地集中,兼并加剧,故出现了独立经营、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相结合的大地主田庄。
(二)租佃关系与实物地租得到推广,特别在庶民地主的豪民中,租佃关系多有发展。如据(史记.酷吏传)曰:宁成获罪罢官之后,"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汉书.黄霸传):黄霸"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颜师古注日:"身为豪杰而役使乡里人也。"又<汉书。王莽传上)云:"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师古注曰:"分田,谓贫者无田,而取
一、庶民地主经济的构成与发展阶段
这里所说的庶民地主,是指不同于贵族、官僚地主不享有特权的非身份性地主,是地主阶级中的非权力阶层。庶民地主的形成和奴隶制瓦解、封建制产生相同步,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对抗的结果。当时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最初它由部分奴隶主贵族和平民、小生产者转化而来。这种新势力。较之奴隶主权力结构特点的相沿性,在很大程度上富有更新的划时代意义。但是,庶民地主的大量涌现及其经济的崛起是从西汉立国之后。
汉代庶民地主经济,主要由田畜地主、商人地主和豪民地主等三种经济成分所构成。
田畜地主:亦称"力田"地主。他们由过去的平民、小生产者发展而来,致力于田畜,靠经营农牧业起家,是乡村中的经营地主。文献中记载的所谓"孝悌"、"力田",往往多属这类地主的代表。汉初,经过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之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较大变化。当时"以口量地,其於古犹有馀"①a,"未有兼并之害"②a。土地问题并不那么紧张。国家为了"劝课农桑",奖励耕垦。不以"名田及奴婢为限"。在重农政策的扶植下,这类地主发展很快。例如:宣曲任氏,原是靠"窖粟致富"的囤积商,后来转化为"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③a。桥姚乘边塞斥地之机,不仅"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而且拥有大量土地,成为"粟以万钟计"④a的田畜地主。这类人物还有人所熟知的卜式。据《史记.平准书》云:"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亲死,式有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馀,田宅财物,尽予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成为富人。从宣曲任氏、桥姚和卜式的发展道路来看,他们大多数是亲自组织生产,奋力经营,注重孝悌、田畜。其行为规范,符合当时政府的"重农"要求,因而能成"为闾里率","主上重之",给予扶植、表彰。汉代的田畜地主,一直呈上升与发展趋势。至东汉初,处于家境中落的马援,成年后,在北地"因处田牧,至牛马羊数千斗谷数万斛"①b,便是一例。田畜地主拥有土地的规模、经营方式及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自不待言。
商人地主:这多由六国贵族及其后裔脱胎而来,靠经营工商业起家。文献中记载的所谓"富民"、"富商"、"商贾"、"贾贩"。一般当是这类地主的代表。西汉前期,除刘邦一度有过"贱商’’之外,自惠帝后至武帝前,汉政权对工商业采取了比较宽松、优厚的政策:"弛商贾之律"②b、"弛山泽之禁"③b、"通关去塞"④b、"边塞开斥,与民无禁"⑤b等。因而使工商业飞速发展,涌现了众多的富商大贾。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详细列举了他们致富成功的经过。例如:或"以冶铁起,富至巨万";或"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贾椎髻之民"而致富;或"贾郡国无所不至’’而发财;或"贩脂"、"卖酱"起家;或"赍贷子钱",富埒关中。他们通过经营工商业获利之后,便购买土地,积聚财富,所谓"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成为商人地主。他们虽"非爵邑奉禄",同为编户齐民,没有身份、特权,但拥有大量土地,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千户侯等"。他们"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所以,司马迁说:"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干金之家比一郡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邪?"⑥b可见,商人地主的普遍发展及其实力之大。武帝之时虽然对商人地主进行了打击,剥夺了他们的大量土地和财产。但昭、宣以后,商人地主势力又复抬头。如成都罗裒,坐贾京师,又往来于巴、蜀经商,"数年间致千余万"①c。杨恽罢官失爵免为庶人后,"家居治产业,起室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又"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②c。到了东汉,法律上未见贱商的规定,在政府的放任政策下,商人地主的经济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豪民地主:这是由大地主和大商人结合而成的豪强富民,是庶民地主中的上层。文献中记载的所谓"豪富"、"豪人"、"豪右"、"豪杰"、"豪家",皆属此类地主。它在秦以前的史籍中未曾多见,但自汉武帝以降,随着土地私有制发展,豪民乃大量出现,并逐渐形成为新的一代地主。豪民地主较之一般的田畜地主,更豪、更富。何谓"豪"?(史记.韩长孺列传.集解)引张晏曰:"豪,犹帅也。"<淮南子.泰族训)曰:智过"百人谓之豪。"(鹖冠子。博选)称:"德千人谓之豪。""豪"字可作多种诠释。旧以喻之有才德、威重和有权势的人。这里的"豪民",当理解为是一种雄张乡里。智力过人,财力过人,善于发财致富的人。豪民是"民",没有政治地位,"身无半通青纶之命","无为编户一伍之长"③c,不同于享有政治特权、尊崇儒宗,控制仕途、"累世公卿"的世家豪族。但他"田宅无限",有很多依附人口。灌夫和阴子方当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说:灌夫"诸所交通,无非豪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后汉书.阴识传)言:宣帝时,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封君"。又(仲长统传)说:当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绮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这种豪民地主,至东汉时竟得到了恶性膨胀。
汉代庶民地主经济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体现出鲜明的发展阶段性。以西汉中期为界,大致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战国到西汉前期,庶民地主在当时的社会中还是新出现的成员,尚处在基本形成或走向定型的过程之中。其时,庶民地主中的田畜地主经济虽在兴起,在农业中存在一些人身依附关系.但数量不多;商人地主经济虽较活跃,通过以末致富,集中了大量资金,资本雄厚,但典型的封建生产关系如租佃制度,仅偶见记载,只能说是初孕期,它并不普遍。
但自汉武帝至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出现了豪民地主,而且整个庶民地主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日渐趋向成熟。主要标志有三:
(一)土地私有权发展,庶民地主经济实力增强。当时中原内腹地区的土地由分散到集中,富商、豪民拥有大量地产。如据<汉书.陈汤传)曰:成帝时,"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汉书·哀帝纪)载:绥和年间,"……豪富民多畜奴婢,田宅无限,与民争利,百姓失职,重困不足"。又<后汉书.百官五)注引蔡质(汉仪)曰:"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由于土地集中,兼并加剧,故出现了独立经营、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相结合的大地主田庄。
(二)租佃关系与实物地租得到推广,特别在庶民地主的豪民中,租佃关系多有发展。如据(史记.酷吏传)曰:宁成获罪罢官之后,"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汉书.黄霸传):黄霸"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颜师古注日:"身为豪杰而役使乡里人也。"又<汉书。王莽传上)云:"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师古注曰:"分田,谓贫者无田,而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