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到俄罗斯:崩溃的轨迹(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同视察,给戈尔巴乔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戈尔巴乔夫觉得在他即将开始的改革进程中,十分需要有叶利钦这种敢于否定苏共路线、具有非常性格和思想的人。于是1985年4月,就在戈尔巴乔夫刚刚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个月,叶利钦奉调进入莫斯科任苏联建设部长。他在这个位子上呆了不到5个月。1985年12月又被提拔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后,叶利钦竭力执行戈尔巴乔夫的战略部署,在莫斯科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路线,尤其是在提倡社会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和政治腐败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据统计,叶利钦到任的最初几个月里,莫斯科的33个区委书记中,被他因各种罪名换掉了23个,叶利钦不仅在政治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在生活上同样也表现出体察民情的形象。他经常深入基层,微服私访,查看城市食品供应情况,了解老百姓对腐败现象的不满。他不仅下令取消了在苏联存在了多年的高干特供商店,还叫他的妻子像普通市民一样排队买东西。这些都是真的,一时间,叶利钦在莫斯科名声大振。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到叶利钦具有与戈尔巴乔夫十分相似的思想观念和工作风格。
为了加快改革的进程,身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叶利钦,利用莫斯科的新闻舆论工具大反特反官僚主义和腐败特权,提出“批评无禁区,公开无界线”的口号,他甚至还在外国人面前公开指责党内有人反对改革。把党内的矛盾毫无顾忌地向外界公开。叶利钦的所作所为与戈尔巴乔夫一样赢得了苏联幼稚人群的喝彩,使西方的反苏势力开始惊讶继而喝彩表示赞同。正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两个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一个在苏共中央,一个在莫斯科市委,他们大胆而超越常规的改革行为在苏联的政治界引起了很大的混乱。苏联现存的政治机体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人民的思想混乱,信仰丧失,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在苏联的土地上迅速传播开来,特别是各种宗教大肆蔓延,完全失控。叶利钦的行为理所当然地在苏共中央和莫斯科市委内部受到了强烈的谴责,甚至连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也感到有些吃惊,因为叶氏的过激言论和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觉得在这场由他发起的改革浪潮中,叶利钦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于是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87年6月,在苏共政治局内部讨论戈尔巴乔夫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的讲话稿时,其他政治局委员对这份也许是戈尔巴乔夫花了些心血,而且令他非常满意的文稿都表示原则同意,有的也只就个别细节提了一点意见。但这时心态良好的叶利钦却对讲话稿旁若无人地横加指责,并提出了二十多条修改意见,这其中包括对苏联过去70 年历史的基本评价和党的现行改革政策的措施等原则性问题。在叶利钦的眼里,这份文稿应该推倒重来,要以美国政治为蓝本,重构苏联的政治体制。通过这件事,一个在政治上很不成熟的热血青年的形象在叶利钦的身上跃然而出。戈尔巴乔夫的脸终于挂不住了。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向戈氏提出过,说叶利钦是个危险的野心家,而且因他在工作上许多方面的过火行为,造成了他在中央和莫斯科市委内部也不得人心。于是在1987年底,叶利钦被免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去当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国家建委副主席。叶利钦的下台虽然表明他的仕途在苏共中央内部已经走到了尽头,但由于他在莫斯科两年的工作经历,在莫斯科市民乃至整个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却建立了良好的印象,特别是党内的激进分子和社会上极端思潮团体和一些激进分子都认为他就是一个改革家,是一个比戈尔巴乔夫更大胆更优秀的改革家。这也为他日后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
有意思的是,戈尔巴乔夫反对的并不是叶利钦对改革的思想和做法,他讨厌的是叶利钦过于张狂的性格和喧宾夺主的气势。因为在撤销叶利钦职务的理由中并没有提到他对待改革性质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对之处,也不认为他的政治主张有什么不对,戈尔巴乔夫只是与叶利钦在对待改革的进度和莫斯科市委在改革中的领导权方面出现了分歧,叶利钦认为改革还要再快一些,再大胆一些,而且莫斯科市委在对改革的领导权上应有更大的独立性。这好像让人感觉到两位第一书记是在改革果实的归属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从表面上看,改革才刚刚开始,而且是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这两个人就为日后改革成果的归属反目成仇,这不过是性格的冲突。但成熟的政治家都知道,这不是本质的东西。美国人在这个方面的直觉,比任何国家都要敏锐和清晰。美国的不少政治家感到,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在这些表面张狂,而实质上幼稚病不断加重但又走向最高政坛的人身上已经不可避免。
经过了被撤职这次沉重的打击,叶利钦的思想也许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某些变化,改革是否成功,民主是否重要,还提不提人权问题等等,已经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了。1990年,在戈尔巴乔夫本人大力提倡的民主选举过程中,叶利钦参加了俄罗斯第一届人代会选举,并如愿以偿地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不久又当选为第一任俄罗斯总统。这又是一个极有意思的事情:在由戈尔巴乔夫一手导演的全国性主权大分裂中,已经成了他政治上敌人的叶利钦,竟然出乎意料地夺取了苏联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领导权。叶利钦已经完全摆脱了戈尔巴乔夫的控制,反而在许多方面可以控制戈氏的行为了。
当叶利钦夺得了俄罗斯的领导权之后,“共产党员”这个东西已成为他身上的一个累赘,于是叶利钦毅然退出了苏共,造成了对苏联国内和世界的一次震撼性影响。然而,国家各方面的情况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当时的苏联,15 个加盟共和国之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经济秩序面临崩溃的边缘,物价暴涨,生活必须品奇缺。各加盟共和国均已发表主权宣言,苏联军队对这一连串的变化,茫然不知所措。对于这种局面,由戈尔巴乔夫领导的中央已经基本失去控制,所有的讲话和呼吁根本不起作用。这个结果的出现,大大地出乎了满腹经纶,书生气太过的戈尔巴乔夫的预料。
“8.19”事件以后,苏联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叶利钦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经过精心但同时又很愚蠢的策划,他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三人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逼迫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无奈地宣布辞职,叶利钦顺理成章地入主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室,成为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叶利钦终于在这一场混乱的改革闹剧之中获得了自己丰厚的利益,但他很像一个点燃了草垛子取暖的农人,得到了火热和辉煌,而没有想到同时也将引燃后面的草垛子以及整个大宅院。
从叶利钦于1985年底自斯维尔德若夫斯克州进入莫斯科,到1991年入主克里姆林宫的这五年多时间的经历来看,起初叶利钦在对待改革的思想上与书生戈尔巴乔夫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比戈氏更具有挑战性和冒险性,其在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任上所做的一些事,几乎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思想的最佳实践。只不过叶利钦做得更大胆,更直接一些而已。正是因为有了愚蠢书生戈尔巴乔夫,首先让苏联处于混乱之中,同时又有了莽汉书生叶利钦在混乱之中勇夺俄罗斯的领导权,才直接造成了苏联的大崩溃,大分裂。在整个这个过程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至始至终操纵着这场闹剧。而剧中的两个主要演员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又是那么认真而出色地演绎了这个闹剧的全过程。这看上去多么的完美,多么地环环相扣,几乎缺少哪一环这出闹剧都不可能取得这么完美的结局。但是从国家利益上看,这个“完美”真是苏联国家的悲剧,是整个苏联人民的悲剧。
入主克里姆林宫以后,1992年1月,踌
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后,叶利钦竭力执行戈尔巴乔夫的战略部署,在莫斯科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路线,尤其是在提倡社会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和政治腐败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据统计,叶利钦到任的最初几个月里,莫斯科的33个区委书记中,被他因各种罪名换掉了23个,叶利钦不仅在政治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在生活上同样也表现出体察民情的形象。他经常深入基层,微服私访,查看城市食品供应情况,了解老百姓对腐败现象的不满。他不仅下令取消了在苏联存在了多年的高干特供商店,还叫他的妻子像普通市民一样排队买东西。这些都是真的,一时间,叶利钦在莫斯科名声大振。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到叶利钦具有与戈尔巴乔夫十分相似的思想观念和工作风格。
为了加快改革的进程,身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叶利钦,利用莫斯科的新闻舆论工具大反特反官僚主义和腐败特权,提出“批评无禁区,公开无界线”的口号,他甚至还在外国人面前公开指责党内有人反对改革。把党内的矛盾毫无顾忌地向外界公开。叶利钦的所作所为与戈尔巴乔夫一样赢得了苏联幼稚人群的喝彩,使西方的反苏势力开始惊讶继而喝彩表示赞同。正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两个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一个在苏共中央,一个在莫斯科市委,他们大胆而超越常规的改革行为在苏联的政治界引起了很大的混乱。苏联现存的政治机体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人民的思想混乱,信仰丧失,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在苏联的土地上迅速传播开来,特别是各种宗教大肆蔓延,完全失控。叶利钦的行为理所当然地在苏共中央和莫斯科市委内部受到了强烈的谴责,甚至连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也感到有些吃惊,因为叶氏的过激言论和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觉得在这场由他发起的改革浪潮中,叶利钦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于是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87年6月,在苏共政治局内部讨论戈尔巴乔夫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的讲话稿时,其他政治局委员对这份也许是戈尔巴乔夫花了些心血,而且令他非常满意的文稿都表示原则同意,有的也只就个别细节提了一点意见。但这时心态良好的叶利钦却对讲话稿旁若无人地横加指责,并提出了二十多条修改意见,这其中包括对苏联过去70 年历史的基本评价和党的现行改革政策的措施等原则性问题。在叶利钦的眼里,这份文稿应该推倒重来,要以美国政治为蓝本,重构苏联的政治体制。通过这件事,一个在政治上很不成熟的热血青年的形象在叶利钦的身上跃然而出。戈尔巴乔夫的脸终于挂不住了。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向戈氏提出过,说叶利钦是个危险的野心家,而且因他在工作上许多方面的过火行为,造成了他在中央和莫斯科市委内部也不得人心。于是在1987年底,叶利钦被免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去当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国家建委副主席。叶利钦的下台虽然表明他的仕途在苏共中央内部已经走到了尽头,但由于他在莫斯科两年的工作经历,在莫斯科市民乃至整个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却建立了良好的印象,特别是党内的激进分子和社会上极端思潮团体和一些激进分子都认为他就是一个改革家,是一个比戈尔巴乔夫更大胆更优秀的改革家。这也为他日后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
有意思的是,戈尔巴乔夫反对的并不是叶利钦对改革的思想和做法,他讨厌的是叶利钦过于张狂的性格和喧宾夺主的气势。因为在撤销叶利钦职务的理由中并没有提到他对待改革性质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对之处,也不认为他的政治主张有什么不对,戈尔巴乔夫只是与叶利钦在对待改革的进度和莫斯科市委在改革中的领导权方面出现了分歧,叶利钦认为改革还要再快一些,再大胆一些,而且莫斯科市委在对改革的领导权上应有更大的独立性。这好像让人感觉到两位第一书记是在改革果实的归属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从表面上看,改革才刚刚开始,而且是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这两个人就为日后改革成果的归属反目成仇,这不过是性格的冲突。但成熟的政治家都知道,这不是本质的东西。美国人在这个方面的直觉,比任何国家都要敏锐和清晰。美国的不少政治家感到,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在这些表面张狂,而实质上幼稚病不断加重但又走向最高政坛的人身上已经不可避免。
经过了被撤职这次沉重的打击,叶利钦的思想也许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某些变化,改革是否成功,民主是否重要,还提不提人权问题等等,已经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了。1990年,在戈尔巴乔夫本人大力提倡的民主选举过程中,叶利钦参加了俄罗斯第一届人代会选举,并如愿以偿地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不久又当选为第一任俄罗斯总统。这又是一个极有意思的事情:在由戈尔巴乔夫一手导演的全国性主权大分裂中,已经成了他政治上敌人的叶利钦,竟然出乎意料地夺取了苏联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领导权。叶利钦已经完全摆脱了戈尔巴乔夫的控制,反而在许多方面可以控制戈氏的行为了。
当叶利钦夺得了俄罗斯的领导权之后,“共产党员”这个东西已成为他身上的一个累赘,于是叶利钦毅然退出了苏共,造成了对苏联国内和世界的一次震撼性影响。然而,国家各方面的情况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当时的苏联,15 个加盟共和国之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经济秩序面临崩溃的边缘,物价暴涨,生活必须品奇缺。各加盟共和国均已发表主权宣言,苏联军队对这一连串的变化,茫然不知所措。对于这种局面,由戈尔巴乔夫领导的中央已经基本失去控制,所有的讲话和呼吁根本不起作用。这个结果的出现,大大地出乎了满腹经纶,书生气太过的戈尔巴乔夫的预料。
“8.19”事件以后,苏联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叶利钦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经过精心但同时又很愚蠢的策划,他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三人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逼迫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无奈地宣布辞职,叶利钦顺理成章地入主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室,成为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叶利钦终于在这一场混乱的改革闹剧之中获得了自己丰厚的利益,但他很像一个点燃了草垛子取暖的农人,得到了火热和辉煌,而没有想到同时也将引燃后面的草垛子以及整个大宅院。
从叶利钦于1985年底自斯维尔德若夫斯克州进入莫斯科,到1991年入主克里姆林宫的这五年多时间的经历来看,起初叶利钦在对待改革的思想上与书生戈尔巴乔夫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比戈氏更具有挑战性和冒险性,其在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任上所做的一些事,几乎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思想的最佳实践。只不过叶利钦做得更大胆,更直接一些而已。正是因为有了愚蠢书生戈尔巴乔夫,首先让苏联处于混乱之中,同时又有了莽汉书生叶利钦在混乱之中勇夺俄罗斯的领导权,才直接造成了苏联的大崩溃,大分裂。在整个这个过程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至始至终操纵着这场闹剧。而剧中的两个主要演员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又是那么认真而出色地演绎了这个闹剧的全过程。这看上去多么的完美,多么地环环相扣,几乎缺少哪一环这出闹剧都不可能取得这么完美的结局。但是从国家利益上看,这个“完美”真是苏联国家的悲剧,是整个苏联人民的悲剧。
入主克里姆林宫以后,1992年1月,踌
下一篇:论毛泽东的史学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