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好太王碑乙本原石拓本的史学价值(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韓國漢城),1984年6月。日文譯文,載於《季刊.邪馬台國》(日本福岡)22,1984年冬號。)。又拙作〈「台灣所藏的高句麗好太王碑拓本」補述〉(《韓國學報》4,1984-12。日文譯文,載於《季刊.邪馬台國》(日本福岡)26,1985年冬號)。
[6] 我的報告論文,參看〈台灣的好太王碑拓本以及碑文研究〉(收入高勾麗研究會《廣開土好太王碑研究100年》,漢城,學術文化社,1996)。
[7] 參看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世界歷史》1993-2),頁12。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收入杭州大學韓國研究所編《韓國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4),頁204-213。
[8] 參看徐建新〈關于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好太王碑原石拓本〉(《世界歷史》1995-2)、徐氏〈中國學界對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及拓本的研究〉(收入高勾麗研究會《廣開土好太王碑研究100年》,漢城,學術文化社,1996)。又,韓國林基中氏最近亦對北大圖書館諸原石拓本作集錄、釋文、解說,參看林氏《廣開土王碑原石初期拓本集成》(漢城,東國大學校出版部,1995)。林氏在〈解題〉(頁355-358),對北大四個拓本張數的計算,與徐氏有異同,徐氏的計算是:北大A本56張、B本200張、C本199張(以單層紙計)、D本162張;但林氏的計算是:北大A本四幅共52張、B本十二幅(每幅用單層皮紙橫4張、?3張,總張數未見統計)、C本十二幅共126張、D本十二幅(總張數未見統計)。1997年8月,我也到北大圖書館調查這些原石拓本,並得到徐氏在旁解說,實在感謝。當時無注意到用紙張數問題,其後雖也拿到該館作成的好太王碑碑拓本九種的微卷一卷,但目前無法定其張數問題。
[9] 酒?本用紙數,各家說法不一,有131張、132張、133張、138張等說法。王健群氏認為是132張(參看前引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頁27),徐建新採用李進熙說,以為每面用紙三、四十張,四面共有133張。此處暫時採用133張說。
[10] 參看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8),頁254。
[11] 參看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1。
[12] 參看前引拙作〈台灣所藏的高句麗好太王碑拓本〉,頁6。
[13] 上述年代之推斷,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2。按,1889年說係徐建新等採用武田幸男氏的說法。又,徐等以為傅館乙本與王氏藏本係同期,原則上此說可以接受,惟明確一點說,傅館乙本當稍早於王氏藏本。
[14] 這樣的看法,主要是採用徐建新氏說,參看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1。
[15] 1890年說,參看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47-248。1900年說,參看前引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頁35。
[16] 此事,王健群等曾作了詳細調查,參看前引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頁30-35。
[17]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8。
[18] 參看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54。
[19]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2。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08-213。
[20]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8。
[21]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9。
[22] 參照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12。其附注說明表中的第1~7項,是根據武田幸男說而作,第8項為徐氏設定;而第3、6項 ,徐氏亦作部分限定。
[23]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1。
[24] 參看武田幸男〈廣開土王碑拓本求〉(《朝鮮學報》126,1987-10)、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49。
[25] 參看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2。
[26] 前引徐建新〈中國學界對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及拓本的研究〉,頁80。
[27] 耿鐵華氏最近出版的《好太王碑新考》(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頁279-322共收包含耿氏在內的十六位釋文,提供較為簡便的對照表,讀者可參看。耿書無包含徐建新(王氏藏本部分釋文,參看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3-19;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21-229)、白崎昭一郎(參看氏著《廣開土王碑文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93)、李亨求(參看李亨求、朴魯姬共著《廣開土大王陵碑新研究》,漢城,同和出版公社,1986)等。林基中氏收有廿三位(種)(包含趙葵畦集釋及林氏在內)的部分文字校釋(參看前引林氏《廣開土王碑原石初期拓本集成》,頁333-351)。
[28] 參看前引拙作〈台灣所藏的高句麗好太王碑拓本〉、〈「台灣所藏的高句麗好太王碑拓本」補述〉、〈台灣的好太王碑拓本以及碑文研究〉。
[29] 各家學說,參看前引拙作〈台灣的好太王碑拓本以及碑文研究〉,頁132-134。拙稿此處主要提出「來渡海」一詞,在六朝時期是一個待殊用語。
[30] 參看前引李亨求、朴魯姬《廣開土大王陵碑新研究》,頁113-214。
[31] 參看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21。以下徐氏說,主要是參考此文,其他各家的說法,請參看注25,不再一一注明。
[32] 參看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14-217。
[33] 沙畹本是1907年入手(參看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51)。
[34] 參看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51。
[6] 我的報告論文,參看〈台灣的好太王碑拓本以及碑文研究〉(收入高勾麗研究會《廣開土好太王碑研究100年》,漢城,學術文化社,1996)。
[7] 參看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世界歷史》1993-2),頁12。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收入杭州大學韓國研究所編《韓國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4),頁204-213。
[8] 參看徐建新〈關于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好太王碑原石拓本〉(《世界歷史》1995-2)、徐氏〈中國學界對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及拓本的研究〉(收入高勾麗研究會《廣開土好太王碑研究100年》,漢城,學術文化社,1996)。又,韓國林基中氏最近亦對北大圖書館諸原石拓本作集錄、釋文、解說,參看林氏《廣開土王碑原石初期拓本集成》(漢城,東國大學校出版部,1995)。林氏在〈解題〉(頁355-358),對北大四個拓本張數的計算,與徐氏有異同,徐氏的計算是:北大A本56張、B本200張、C本199張(以單層紙計)、D本162張;但林氏的計算是:北大A本四幅共52張、B本十二幅(每幅用單層皮紙橫4張、?3張,總張數未見統計)、C本十二幅共126張、D本十二幅(總張數未見統計)。1997年8月,我也到北大圖書館調查這些原石拓本,並得到徐氏在旁解說,實在感謝。當時無注意到用紙張數問題,其後雖也拿到該館作成的好太王碑碑拓本九種的微卷一卷,但目前無法定其張數問題。
[9] 酒?本用紙數,各家說法不一,有131張、132張、133張、138張等說法。王健群氏認為是132張(參看前引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頁27),徐建新採用李進熙說,以為每面用紙三、四十張,四面共有133張。此處暫時採用133張說。
[10] 參看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8),頁254。
[11] 參看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1。
[12] 參看前引拙作〈台灣所藏的高句麗好太王碑拓本〉,頁6。
[13] 上述年代之推斷,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2。按,1889年說係徐建新等採用武田幸男氏的說法。又,徐等以為傅館乙本與王氏藏本係同期,原則上此說可以接受,惟明確一點說,傅館乙本當稍早於王氏藏本。
[14] 這樣的看法,主要是採用徐建新氏說,參看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1。
[15] 1890年說,參看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47-248。1900年說,參看前引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頁35。
[16] 此事,王健群等曾作了詳細調查,參看前引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頁30-35。
[17]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8。
[18] 參看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54。
[19]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2。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08-213。
[20]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8。
[21]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9。
[22] 參照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12。其附注說明表中的第1~7項,是根據武田幸男說而作,第8項為徐氏設定;而第3、6項 ,徐氏亦作部分限定。
[23] 參照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1。
[24] 參看武田幸男〈廣開土王碑拓本求〉(《朝鮮學報》126,1987-10)、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49。
[25] 參看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2。
[26] 前引徐建新〈中國學界對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及拓本的研究〉,頁80。
[27] 耿鐵華氏最近出版的《好太王碑新考》(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頁279-322共收包含耿氏在內的十六位釋文,提供較為簡便的對照表,讀者可參看。耿書無包含徐建新(王氏藏本部分釋文,參看前引王培真、徐建新〈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發現及其研究〉,頁13-19;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21-229)、白崎昭一郎(參看氏著《廣開土王碑文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93)、李亨求(參看李亨求、朴魯姬共著《廣開土大王陵碑新研究》,漢城,同和出版公社,1986)等。林基中氏收有廿三位(種)(包含趙葵畦集釋及林氏在內)的部分文字校釋(參看前引林氏《廣開土王碑原石初期拓本集成》,頁333-351)。
[28] 參看前引拙作〈台灣所藏的高句麗好太王碑拓本〉、〈「台灣所藏的高句麗好太王碑拓本」補述〉、〈台灣的好太王碑拓本以及碑文研究〉。
[29] 各家學說,參看前引拙作〈台灣的好太王碑拓本以及碑文研究〉,頁132-134。拙稿此處主要提出「來渡海」一詞,在六朝時期是一個待殊用語。
[30] 參看前引李亨求、朴魯姬《廣開土大王陵碑新研究》,頁113-214。
[31] 參看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21。以下徐氏說,主要是參考此文,其他各家的說法,請參看注25,不再一一注明。
[32] 參看前引徐建新〈北京現存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調查與研究〉,頁214-217。
[33] 沙畹本是1907年入手(參看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51)。
[34] 參看前引武田幸男《廣開土王原石拓本集成》,頁251。
上一篇:宋代关于商人的政策
下一篇: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