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萨满神歌保护神qayirqan/qayiraqan词源来自qadirqan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强大的汗”,相当于东方土库曼语中的qadirqan。[21]这种音变现象在其他场合中也能见到。14世纪的今乌兹别克地区的突厥语中就有:idi(主人)>iyi,edgü(‘好’)>eygü。该现象一直持续到近代。以adaq(‘脚’)为例,它在十九世纪的阿尔泰突厥语和部分帖良古突厥语(Telengut)中变成了ayaq;在新疆的突厥语中变成ayaq的时间基本是在二十世纪之前,但吐鲁番的方言中该词发生音变是在二十世纪;在南西伯利亚的哈卡斯语,托博尔语(Tobol)和吉尔吉斯语中变成ayaq的时间也是在十九至二十世纪。[22]如果以突厥语qadirqan的音变形式qayirqan来解释蒙古萨满神歌中的qayirqan(或qayiraqan),那么上文评价的用蒙古语qayira(“慈祥,爱,好感”)疏通该词时遇到的三个难点就可以全部解决:(一)因为它是个发生了音变形式的突厥语借词,所以在进入蒙古语后易显得不稳定并出现变体;(二)既然这种音变现象在十三世纪之前就已发生,当然可能在以后进入蒙古语中,这样蒙古语中qayirqan词源上的古老性就得到了落实;(三)从上文知道,突厥语的qadir~qayir常常就是用来形容险峻的山脉,这和蒙古萨满神歌中的qayirqan实际上的指代对象完全契合。另外qadir一词还在各突厥语中有丰富的引申义,如在萨盖语(Sagay)和哈萨克语中有“可怕的,坚硬的,湍急的”等义,而在土瓦语中有“河岸陡峭的”之义。[23]这可以解释蒙古萨满神歌及蒙古人日常生活中还出现过的用qayirqan来指代河流的情况。综上,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突厥语qadirqan才是蒙古语qayirqan的真正词源的意见。不过,要最终落实这一点,我们最好还需要在蒙古文献中找到有关qayir~qayira的确切用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对于这一点,笔者将通过分析三件内容都是关于火起源的蒙古语颂歌来对此作出解答。
在出自《金斡耳朵火灶大祭文》的祭火祈祷词中有两句颂扬火镰(kete)的话:cing temür ecige tu;cinggis cilagu eke tu。意为:以坚强的铁为父,以坚固的石头为母。而民间的祭火文在表述火之生时,也作:cing cilagun eke tu; cinggis temür ecigetu,意义同上。[24]文中的cing训“坚强的,坚固的,不动摇的,真诚的”, [25]cilagu训“石头”,temür训“铁”等都没有疑问。但cinggis训“坚强的”或“坚固的”则需要解释。按关于“成吉思”这个名称的来源,在蒙古学界曾引起了上百年的争论,可谓诸说蜂起。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兰司铁(G. J. Ramstedt)和伯希和(Paul. Pelliot)的下列结论:cinggis一词是突厥语tengiz(“海”)的蒙古语腭音化形式。[26]这种观点曾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也有对此持异议者,如我国学者亦邻真教授。他的依据就是拉施特《史集》中称“成吉思”是“成”(cing)这个意为“坚强,强大”的词语的复数,并结合上述祝词中“成吉思”的类似用法作为佐证。[27]德福(G. Doerfer)则暗示在有“古代突厥语博物馆”之称的雅库特语中可能保留了该词的原始义。在雅库特语中,“成吉思”训“凶猛的,残忍的”,在雅库特人的宗教里面,“成吉思汗”被视为一个具有“残酷,坚强,毫不仁慈,固执”等特性的神灵。[28]实际上,亦邻真和德福见解的合理性已被罗依果(Igor de Rachewiltz)所证实。他依据的是突厥学家巴赞(L. Bazin)对土瓦地区所出的一通时代在不早于九至十世纪的卢尼文突厥文碑铭的新解读。该碑中有一段话,作:bing :cingiz: qadaslarim,巴赞译作,“我的一千个坚强的亲属”。从这段文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吉思”的原始义不可能是“海”,而是“坚强的”等义。[29]由此来看,上述祭火祷词将“成吉思”训作“坚强的”,正是该词原义的表现。这也否定了以前德福所作的该词原意已在蒙古语中消失的论断。[30]
我们注意到,在英国蒙古学家鲍登(C. R. Bawden)所刊布的一件祭火祈祷词中也有类似的描述火神的语句:qatan bolod ecige-tu; qayir cilagun eke-tu。鲍登的翻译是,“(火神)以坚硬的钢为父;以打火石那样的石头为母。”[31]值得关注的是,文中在“cilagun”(石头)之前恰好出现了“qayir”一词,该词的拼写法可以从文后附的图版照片中得到证实,它确实同于书面蒙古语qayir(“砾石”)的写法。显然这里的qayir当是名词“石头”的修饰语。可是鲍登在他的英文译文中却译成了“flint-stone”(火石那样的石头),并未在注释中说明依据何在。但从他将该词翻译为并列结构的词组来看,他应该是把qayir译成了名词“火石”,虽然这种译法无法从词典中“qayir”词条的义项中找到依据。但是,考虑到句式的对称结构,qayir明显应和形容词“qatan”(坚硬的,坚强的)词义相近,[32]词性相同。何况同样格式和内容的话明明就在前引《金斡耳朵火灶大祭文》和表述“火之初生”的蒙古民间祭火文中出现过,那里的cilagun前面的修饰词是“cing”和“cinggis”这两个意为“坚强的,坚固的”等义的近义词。所以鲍登对qayir一词的翻译是不对的,对该词正确的释义应是“坚强的”等义。这样一来,qayir的词义就和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突厥语qadir~qayir的词义相契合,因为后者也有“坚强的,坚硬的”等用法。因此,这段祷文中的qayir可以肯定是个突厥语借词,词源即突厥语qadir。
再来看第三件祭火祈祷词,该文仍然是用这种比喻手法和并列结构来称颂火神的:qatan temür ecige tu ; qayira cilagu eke tu。迪玛(D. Dumas)的译文是:以坚硬的铁为父;以砾石为母。[33]显然,他把qayira和蒙古语qayir(“砾石”)联系起来了,而不考虑这样的翻译有多牵强,也不考虑qayira和qayir的区别。结合上面的讨论,不难看出,这里的qayira和上面的qayir一样都是突厥语qadir~qayir(“坚强的,坚硬的”等)之义,用作“石头”的修饰语。这种一词存在两种相近形式的情况也符合一种语言的词汇作为借词进入另一种语言后常常不稳定易出现变体的规律。如此来看,出现在蒙古语中的qayiraqan和qayirqan两种形式的基本词干qayira/qayir在祭火文中都得到了印证,而通过对其在这些祭火文里具体语言环境下语义的考察,正好能够明确它们和cinggis,cing以及qatan适构成彼此可以互换的近义词,因此其词义就是“坚强的”等义,这就可以从词源学的角度追溯到突厥语qadir/qayir(“坚强的”)那里,从而证实了我们在前面提出的蒙古语中的qayirqan来自突厥语qadirqan的论断。所以,在埃旺研究的萨满神歌中常见的与蒙古语qayira相联系的“仁慈的”之类的解释只能视为后起的民间俗词源的说法,恰好与其原始义完全相反。而阿尔泰突厥人中信仰中的Kaira Kan通常被视为“善良的天神”也是属于这种情况。实际上该神在阿尔泰突厥系库曼丁人(Kumandin)中流行的名为“Koča-Kan”的萨满祭歌中也曾出现过,作Kayir Solta-Kan。巴赞已经正确地指出Solta即是Sultan(苏丹),而Kayir的意思即为“坚强的,严酷的,极端的,无情的”。[34]
虽然在祷词中qayir﹑qatan﹑cing﹑cinggis这四个词都是用来形容钢铁和石头的“坚”。但是考虑到蒙古诗歌押头韵的习惯,故qayir才总是和qatan连用,而cing则和cinggis相搭配。其实qayir和cinggis这两个都可以作为头衔称号的词语在含义上的相似性早在六十年代就被德福特地点出。[35]而现在,本文可以说又利用反映蒙古民俗的若干材料对它们的近似用法作了进一步的证明。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后来蒙古西北部附近的乌梁海人和吉尔吉斯人中,前者把神话人物成吉思·格斯尔·喀喇汗称作卡迪尔(qadir),后者则把神名成吉思·撒吉尔·腾格里又称作卡迪尔(qadir)。[36]而且这两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点:正如qayirqan已经偏离其本意而常常在萨满神歌中用于歌词中的祝语一样,“成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