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这样的内容在墓志里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墓志用了许多虚悬语句,如“以公武侯之胤,见委兵戈,真将之师,累彰戡获,以军功授开府仪同三司,武卫大将军”,这段与《隋传》所记三藏率军与周军交锋是相同的。但关于周军入邺以及三藏先抗拒后投降的事情无记载,然而墓志里有这样的话:“由其□□公之圣善,魏东平公长公主,即周武之中表姊也。帝往居西土,乃怀东顾,既申契阔,便委□□况复义切表闾,情深顿纲,亲贤之重,公实兼焉,特授大将军,寻迁晋州刺史。”这里面提及东平长公主(周武帝中表姊)与三藏是什么关系,不明确。但从“亲贤之重,公实兼焉”之语判断,似乎三藏与这位长公主有某种亲属关系。如果是这样,那么《隋传》记载的抗拒周军如此坚决的三藏而被武帝授予开府仪同三司、武卫大将军,就不仅仅出于“诚节著闻”的因素,《隋传》只提及这一点而未涉及长公主之事,显然回避了这种关系;要么就是撰写者依据的材料没有这方面的记述,或因篇幅而省略。
 
                                     三
 
以下是三藏在隋朝的任官情况。
关于北周至隋官员的转任情形,《隋传》和《北史传》没有任何反映,径直记载三藏于开皇元年(581)授吴州刺史。墓志里有“俄而苍灵告谢,彤历受终,精受揭日之才,共荷龚天之业。开皇元年,命以旧官从事”的记述,这与前二书记载的没有差别。看来,周隋嬗代在当时的政治中并没有引起过分的反映。杨坚控制北周政权并取而代之已经被多数人所默认,除了尉迟迥等少数势力以军事行动举行短期对抗外,朝廷上下跟从杨坚的力量占据主流[13]。《隋书》卷37《李穆传》记云:“高祖(杨坚)作相,尉迥之作乱也,遣使招穆。穆锁其使,上其书。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盖天子之服也。”尉迟迥起兵后曾向四方招援,也的确得到了一些援助力量[14],但是与跟从杨坚的力量相比是非常悬殊的。李穆的情况正反映出大多数人在双方的政争中采取的态度。这种情形在三藏的传记和墓志里之所以没有特别的反映,正是周隋嬗代平稳过渡的写照。
    三藏入隋后,《隋传》和《北史传》径直记载他于开皇九年(589)奉诏持节凉州道黜陟大使,以副总管的身份协助韦洸镇压岭南酋长王仲宣的反叛。墓志则记述此前的四年,他被封爵野王县开国公;七年,任□州刺史。墓志下文的叙述与《隋传》相同,但不如前者具体,而且将韦洸误作韦汪。关于这件事,《隋传》说:“其年(九年),岭南酋长王仲宣反,围广州,诏令柱国、襄阳郡公韦洸为行军总管,三藏为副。至广州,与贼交战,洸为流矢所中,卒,诏令三藏检校广州道行军事。”《隋书》卷47有韦洸传,洸在平陈的战役后,以江州总管的身份南下平抚九江,进图岭南,至广州,平抚当地各族势力,官拜广州都督。然而不足一年,王仲宣聚众为乱,洸中流矢卒。三藏“总统军事,并检校广州都督”(墓志语),继韦洸镇压叛乱,广州获全,三藏因公授大将军。墓志视此事在十一年。
又据《隋传》,开皇十二年(592),三藏任廓州刺史。该州与吐谷浑接界,是隋朝犯人流放之地,情况破复杂。三藏至州后,“招纳绥抚,百姓爱悦”,获得了高祖的称赞。这件事情不见于墓志。墓志只提到了十五年三藏授叠州总管一事,具体是“洮、旭、芳、宕、扶、岷、叠等七州诸军事叠州总管”,但是因为什么受任,墓志就不如《隋传》详细,《隋传》说“党项羌时有翻叛,三藏随便讨平之,部内夷夏咸得安辑”,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此看来,三藏仕任隋朝,有相当多的时间是为王朝征战或抚慰边疆地区度过的。隋朝立国之后,它在稳定本土核心之地后,迅速地向边疆地区拓展,尤其在征服陈朝并统江南,边疆(特别是北部地区)成为王朝统治集团关注的焦点[15],对南方、西方边地的经营也同时进行,三藏参与的就属于这样的行动。
三藏在此后的任职据《隋传》(《北史传》)略同)有:仁寿元年(601),改封河内县南;大业元年(605),授和州刺史;三年,转任淮南郡太守、金紫光禄大夫,七年(611)卒。墓志与此记载大致相同,只是三藏的封爵不是县男,而是县公;其具体的卒年是在九年六月十一日,终年68岁。墓志记载清楚明确,家人对自己的丈夫或父亲的卒年不会轻易搞错,而《隋传》所依据的三藏材料在对三藏卒年的问题上就不如墓志来得更可靠,所以三藏应卒于大业九年,而不是七年。
关于三藏的夫人与后人,《隋传》只记载他的从子慕容遐,任澶水(今河南濮阳西)县
丞,隋汉王杨凉反,遐不从。按《隋书》卷45《文帝四子传》记载,汉王杨谅于开皇元年被立为汉王,十七年出为并州总管,“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慕容遐所居任的澶水县隶属汲郡[16],即在并州总管的辖区之内。据《隋书》杨谅本传记载,谅起兵反叛后,部下总管府兵曹裴文安向他建议率精锐直下蒲津,镇兵霸上,威胁京师,以图关东。杨谅于是派出三支军队,其一出太谷奔向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其二出滏口直下黎阳(今河南浚县北),其三出井陉以略燕赵。其中第二支军队奔向的黎阳,与澶水县近在咫尺,所以这里的地方官是杨谅必须争取的,而且该地原本就在他的控制之下,澶水在杨谅起兵的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作为县丞的慕容遐却没有听从指令,与隋炀帝的中央政府站在一起。汉王谅失败后,慕容遐的情况如何,文献不载,估计如果他在世,应该是受到表彰的。
    墓志较《隋传》多出的是三藏的两任妻子:“夫人叱李氏,齐武威王国妃;后夫人虞氏,隋河内郡夫人。”叱李氏系高车十二姓中的泣伏利氏的省译,又作叱利氏,后改为汉姓利氏、李氏等[17]。三藏出自鲜卑,李氏系出自高车,同为北方游牧族的后裔,通婚在当时是很正常的现象。夫人原来是北齐武威王之妃,按《北齐书》卷16《段荣传》记载:“字子茂,姑臧武位人也。祖信,仕沮渠氏,后入魏,以豪族徙北边,仍家于五原郡。……后高祖(高欢)建义山东,荣赞成大策。……高祖入洛,论功封姑臧县侯,邑八百户。……(卒后)皇建初,配飨高祖庙庭。二年(561),重赠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可知,叱李氏原系段荣之妃[18],《段荣传》里有长子段韶,可能系叱李氏所出。段氏死后,叱李氏又出嫁三藏[19]。从上文看,三藏的最后任职是金紫光禄大夫、淮南郡太守、河内县公,其品级分别为从二品、从三品、从一品[20],而段荣卒前的职务仪同三司为第二品,死后赠官大司马、尚书令、武位王更上升到一品。所以三藏在隋朝与段荣在北齐的官品大致上是相近的。
    三藏的第二任夫人虞氏,姚薇元《北朝胡姓考》无载。据《元和姓纂》卷2虞氏条记载,该氏是中原古老的姓氏。如此,则三藏的继室则是汉人了。虞氏被封为河内郡夫人,当系三藏在仁寿元年(601)封河内县南的缘故。
    三藏的后人,墓志里只提到其孙慕容知廉,任唐雍州泾阳县尉。知廉之父是否就是上文中的慕容遐,不好断言,因为慕容遐只是三藏的儿子之一,知廉与遐的关系是父子还是叔侄,现有的材料还不能确定。
 
                                     四
 
    以上是对《隋书》、《北史》中慕容三藏的传记与其墓志铭内容的比较。墓志的文字比《隋传》多出近一倍,更多出《北史传》四至五倍,墓志与正史文献记载各有所重,比较起来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第一,墓志的文字虽然较多,但有很多修饰性词句,占据了墓志的大部分。这是墓志的 
一般体例,无可厚非。但就遗存给今天的价值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墓志的水分比较多,这是我们在研究时应
加以注意和甄别的。正史的记载简明扼要,信息集中,所记的事情也都比较重要。这在慕容三藏的文献中再次得到体现。
    第二,三藏墓志所记的内容经过我们的比较,基本上是可信的。墓志夸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