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您所认同的尽孝方式”中.约有40%左右的人选择了“面临人生选择时多多考虑父亲的希望与想法”,有30%左右的人选择了“尽量听父亲的话,顺他的心愿”,可见,父亲的权威对于儿子的影响力还是不言而喻的。父亲仍然是儿子们在做出人生选择时极为重要的参考。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按孔子说的要遵循父亲的想法与行为,但是父亲、家人,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太不一样的意义。“中国人有着比其他任何文化圈里的人都更强的恋家心理。在中国人的心里,家是心灵的港湾,在那里可以获得安慰和支持。”父亲的支持无疑也是儿子最为重要的心灵支柱,在考虑问题时,一定会受到家人,尤其是父亲的建议极大的左右。
(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父子关系更加亲密
核心家庭增多的现象在农村和城市都有表现,笔者认为,在多子女家庭中,多是由于“分家”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农村,使得传统的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拆散为核心家庭,而在城市,则主要由于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核心家庭增多。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核心家庭的出现都促进了传统父子关系的变化。
1.对于主干家庭或者联合家庭.分家之后.儿子们能够拥有和控制家庭财富的权利和个人选择的自由,看起来似乎是削弱了父亲的权力和地位,但是正如阎云翔指出的,当代农村家庭的核心化并没有削弱家庭成员和亲戚之间在伦理、情感、互助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恰恰相反,分家之后这些联系反而有所加强,从而形成一种松散而又持久的“网络家庭”。限这主要是由于子女为人父母,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后,开始真正理解自己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俗话说“生子才知父母恩”,并且由于农村子女多外出打工,往往把孩子交给父母教养,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关爱,也愿意悉心照料孙辈,使得代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父子关系更为和谐、平等与亲密。
2.而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时,笔者发现,对于父子关系中“孝”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起了很大的影响。在“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与父亲与祖父关系的差别”这一道开放式问题中.很多被调查者都提到由于自己这一辈是独生子女,所以父子关系相对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国父子关系正在进化》一文中提到,“独生子女时代的小家庭模式,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成本减少,家长有精力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和精神需要”。除此之外,笔者认为,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父子间沟通的机会增加,父亲对于儿子的疼爱也更甚。一种典型的核心家庭是由父亲、母亲与儿子,即两个男性与一个女性组成的。在男孩幼年时,可能与母亲更为亲近,但是由于独子的关系。父亲对他投注的爱与关注一定不会少。待其进入青春期直到成年,父亲都会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男性范本。这是母亲所无法给予的。所以父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和谐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对传统孝道提出挑战
汶川地震“范跑跑事件”中的主角曾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跑跑的言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与当前的个人主义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具体到家庭内部,也可以反映在“孝”这一传统价值所具有的约束力减少的情况上,今天的“儿子们”,对于孝顺是否还会那么重视,是否还会将父亲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是值得探讨的。
四、结语
总的来说,现代父子关系中“孝”这一观念将变得更加人性化.父子关系将变得更加亲密和谐是大体的趋势,这与社会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趋势,以及个体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都是相关联的。希望在家庭内部的交往中,能够进一步破除成规陋俗的界定,使得成员关系之间变得更加自然、亲密;在对于孝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改造与添减的同时。要延续中华民族“孝”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面对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的挑战,中国的传统价值理念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但是“孝”作为一种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摒弃其对于儿子个性的压抑。以及隐含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等弊端之后,应当被不断传承下去,不论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抑或是老年人的幸福晚年,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