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艺术精神的探求。
    ② 徐复观先生也说过:“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 1 ](P5) 但是,他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主要是音乐,而且更重要的,儒家是“为人生而艺术”。[1 ] (P21) 而“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 1 ] ( P5) 。同时,徐复观先生还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自觉,主要是表现在绘画和文学两方面。而绘画又是庄学的‘独生子’。”[ 1 ] ( P5)(该书第三章以后专论中国绘画) 所以,中国之纯艺术精神是渊源于道家,尤其是庄子。故本文只从《庄子》的角度来辨正。
    ③ 宗白华先生说过:“晋人的美感和艺术观,就大体而言,是以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为基础,富于简淡、玄远的意味,因而奠定了一千五百年来中国美感——尤以表现于山水画、山水诗的基本倾向。”[ 2 ] ( P187)他还认为,《,庄子》中的人物,都成了宋元人画的范本,但他没有由此从整体上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
    ④ 此外,徐复观先生把《庄子》中“心斋”、“坐忘”等同于审美的精神状态:“达到心斋与坐忘的历程, 正是美地观照的历程。而心斋、坐忘,正是美地观照得以成立的精神主体。也是艺术得以成立的最后根据。”[1 ] (P63)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把《庄子》的“心斋”、“坐忘”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先验还原”( E2poche 中译为“悬置”) 相比较,认为:“现象学的归入括弧,中止判断,实近于庄子的忘知。不过,在现象学是暂时的;而在庄子则成为一往而不返的要求。因为现象学只是为知识求根据而暂时忘知;庄子则是为人生求安顿而一往忘知。”[ 1 ] ( P68)“凡是进入到美地观照时的精神状态,都是中止判断以后的虚、静地精神状态,也实际是以虚静之心为观照的主体,不过,这在一般人,只能是暂时性的,庄子为了解除世法的缠缚,而以忘知忘欲,得以呈现出虚静的心斋。以心斋接物,不期然而然地便是对物作美的观照,而使物成为美地对象。因此,所以心斋之心,即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1 ] ( P69 - 70) 徐复观先生这一观点为大陆很多学者接受和转述。我认为,第一,现象学的“悬置”与《庄子》的“心斋”、“坐忘”,具有根本的不同:“ 悬置”所达到的是“纯思”,“ 心斋”和“坐忘”所达到的是“离形去知”的“混沌”;第二,二者都不能构成审美的条件。因为审美观照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人生和艺术经验作为基础和背景, 并在审美的“当下”活动中发生作用。
    ⑤ 《庄子》关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说法,也被大陆的一些学者引用,作为《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证据。例如,李泽厚、刘纲纪[6 ] (P242 - 247) 。
    ⑥ 本文中之“庄子”与“《庄子》”不完全相同。《庄子》一书的作者应该是多人,而庄子则专指庄周。
    ⑦ 《庄子》各篇的作者不同,这是学界的共识,这也是《庄子》中出现思想、语言和语义上矛盾的一个原因。故应该对现存《庄子》所有文字有所区别,把握其基本思想进行论述。
    ⑧ 《老子》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肯定一种最高的美,在这一点上与《庄子》不同。
    ⑨ 当然,徐复观先生也提到玄学:“由老学庄学所演变出来的魏晋玄学,它的真实内容与结果,乃是艺术
    性的生活和艺术上的成就。历史中的大画家,大画论家,他们所达到,所把握到的精神境界,常不期然
    的都是庄学,玄学的境界。”[1 ] (P3) 但是,他的全书主要是论述庄子与中国艺术的关系的。比如从道
    与技、虚静、游等方面来阐述庄子对中国艺术内在精神的影响。
    ⑩ 这并非意味郭象哲学比《庄子》深刻,而是指郭象对《庄子》的改造活动而言。

    参考文献
    [1 ]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 .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2 ] 宗白华. 美学散步[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 ] 郭庆藩. 庄子集释[M] . 北京:中华书局,1997.
    [4 ] 刘笑敢.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 ]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上卷[M] . 北京:中华书局,1992.
    [6 ]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7 ] 史记[M] . 北京:中华书局,1992.
    [8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M] . 涂又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