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之较高品质的能力、情操及行为;(5)培养大学生理解与关怀全世界、全人类所需之较高品质的能力、情操及行为。”[10]他主张,通过人本化的教育,使大学生的思想、知识与人格获得均衡的发展,使他们不仅对身心禀赋与潜能、个人志向与人生目标有深度了解,进而有关怀他人的情操,认同团体的能力,服务社会的意愿和关心全人类的胸襟。他们应有良好的求知兴趣与态度,正确的读书习惯与方法,至少掌握一种研究方法与怀疑批判的能力。这一教育目标所涵盖的范围很广,不仅兼顾德(公德与私德)、智(知识与能力)、美(高尚的审美品位、格调与能力)、群(人际关系、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而且向内向外扩充。他们不仅对本国历史文化有关怀与理解,而且能从世界的观点,有理解与欣赏世界各文化及其差异的能力,有尊重他国文化与人民的态度,[11]达到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最近,媒体报导了北京清华大学刘海洋同学到动物园用火碱与硫酸伤害黑熊的事件;天津大学学生马晓明因被退学而觉得生活无意义,遂杀死了亲生父亲与祖母,并打算再杀死母亲和自己;北京一位大学生马忠义也是因多门功课不及格,持刀夜闯女生宿舍,想杀人以解脱;台湾一位马姓老妇到法庭状告她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化工所的博士儿子不认亲娘。[12]这里面有非常具体复杂的原因,有的属于心理上的疾病,有的属于社会或家庭教育的缺陷,当然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的问题,是人性养育的问题。我们不希望媒体过分渲染刘海洋事件等,因为大多数的大学生是健康的,是有志气且蓬勃向上的。但我们仍然有孔子之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不可否认,社会上的官本位、金钱拜物教、权力拜物教也渗透到大学校园,造成有的大学生的两面或多重人格,以及道德价值观上的庸俗化、功利主义或虚无主义。家庭经济背景的贫富差别,使得部分贫困生有沉重的心理包袱。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教育相比,现代大学教育结构的弊端是:德业分工,知行脱节,为人与为学分裂,师生之间隔绝或疏远。大学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对话还比较多,但与本科生之间在学问与人品方面,已不复有切磋琢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目前我院建立师生恳谈日制度,试图通过这一渠道,使师生在德业等多方面有所交流。大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互为主体性的社区。大学应当强调教师的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淳化师德、学风与校风,涵养师生的心灵,扩阔师生的胸襟。首先是教师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实地帮助学生自己去立人去达人,怡情养性,塑造人格。总之,人文教育在今天的大学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问题,它服从于我们大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注释:
--------------------------------------------------------------------------------
[1] 详见《武汉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上下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 参见黄俊杰著:《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第七、八章有关美国、日本教育的考察报告,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第48-49页。
[4] 除前揭黄俊杰书外,又请见林孝信、黄俊杰《美国现代大学的理念与实践》,黄俊杰编:《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出版,1999年3月再版本,第117页。
[5] 拙文发表于当时的《武汉大学报》,后收入《面向21世纪的哲学教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6] 托马斯•里佩代尔:《德意志史,1800-1866》,慕尼黑1983年版,第57页。转引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52-57页。
[7] 同上
[8] 参见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56-65页。
[9] 杜维明:《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台湾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刊4,稻乡出版社1999年4月,第47页。
[10] 杨国枢:《大学之理念及其实践》,刘安之、黄俊杰编:《大学理念与实践》,逢甲大学与台湾通识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页。
[11] 参见同上,第5-8页
[12] 贾舒:《他们在自杀和犯罪的边缘挣扎》,2002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又见2002年3月22日《深圳特区报》A11版。
最近,媒体报导了北京清华大学刘海洋同学到动物园用火碱与硫酸伤害黑熊的事件;天津大学学生马晓明因被退学而觉得生活无意义,遂杀死了亲生父亲与祖母,并打算再杀死母亲和自己;北京一位大学生马忠义也是因多门功课不及格,持刀夜闯女生宿舍,想杀人以解脱;台湾一位马姓老妇到法庭状告她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化工所的博士儿子不认亲娘。[12]这里面有非常具体复杂的原因,有的属于心理上的疾病,有的属于社会或家庭教育的缺陷,当然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的问题,是人性养育的问题。我们不希望媒体过分渲染刘海洋事件等,因为大多数的大学生是健康的,是有志气且蓬勃向上的。但我们仍然有孔子之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不可否认,社会上的官本位、金钱拜物教、权力拜物教也渗透到大学校园,造成有的大学生的两面或多重人格,以及道德价值观上的庸俗化、功利主义或虚无主义。家庭经济背景的贫富差别,使得部分贫困生有沉重的心理包袱。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教育相比,现代大学教育结构的弊端是:德业分工,知行脱节,为人与为学分裂,师生之间隔绝或疏远。大学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对话还比较多,但与本科生之间在学问与人品方面,已不复有切磋琢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目前我院建立师生恳谈日制度,试图通过这一渠道,使师生在德业等多方面有所交流。大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互为主体性的社区。大学应当强调教师的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淳化师德、学风与校风,涵养师生的心灵,扩阔师生的胸襟。首先是教师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实地帮助学生自己去立人去达人,怡情养性,塑造人格。总之,人文教育在今天的大学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问题,它服从于我们大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注释:
--------------------------------------------------------------------------------
[1] 详见《武汉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上下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 参见黄俊杰著:《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第七、八章有关美国、日本教育的考察报告,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第48-49页。
[4] 除前揭黄俊杰书外,又请见林孝信、黄俊杰《美国现代大学的理念与实践》,黄俊杰编:《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出版,1999年3月再版本,第117页。
[5] 拙文发表于当时的《武汉大学报》,后收入《面向21世纪的哲学教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6] 托马斯•里佩代尔:《德意志史,1800-1866》,慕尼黑1983年版,第57页。转引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52-57页。
[7] 同上
[8] 参见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56-65页。
[9] 杜维明:《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台湾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刊4,稻乡出版社1999年4月,第47页。
[10] 杨国枢:《大学之理念及其实践》,刘安之、黄俊杰编:《大学理念与实践》,逢甲大学与台湾通识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页。
[11] 参见同上,第5-8页
[12] 贾舒:《他们在自杀和犯罪的边缘挣扎》,2002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又见2002年3月22日《深圳特区报》A11版。
上一篇: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