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替教塞特派与摩尼教--新刊《犹大福音》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悲乞收采,放入柔濡光明群,得[矛页]秀岳法山林,游行自在常无畏。复是大圣明谷种,被掷稠林荆棘中。降大慈悲乞收采,聚向法场光明窖。”[25]
我们如果把《犹大福音》中的少年耶苏理解为被囚禁在肉体中的神灵,那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耶苏会对犹大说:“但是你将胜过他们所有的人。因为你将牺牲那个衣被我的人。”(第56页)直译意为:“那个承载我的人”。这里用了一个科普特文中的希腊文借词ЕΤΡΦΟΡΕΙ ΜΜΟΕΙ。耶苏指示犹大帮助他牺牲 这个衣被或承载神灵耶苏的肉体(即“那个人”)。在犹大的帮助下,耶苏肉体的死亡被视为囚禁在肉体中的神灵的解脱。[26]因此,在基督教中被视为叛徒的犹大,在《犹大福音》中却胜过耶苏的十二门徒,是唯一能理解耶苏真相的弟子,被委以帮助耶苏解脱的重任。《犹大福音》的结尾是:犹大收下一些钱,把耶苏交给一些犹太教的高级祭司,并无耶苏复活之事。因为耶苏摆脱肉体唯恐不及,何来复活?
摩尼教也把耶苏的受难视为摆脱肉体、解放神灵。吐鲁番出土帕提亚文书M104和M891b是一首哀悼耶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诗,其中写道:“高贵的主(耶苏)改变(’zwšt)了他的衣服,以其神力出现在撒旦面前。天动地摇,桑迈尔 (Sammaēl)深藏远遁。”桑迈尔为妖魔。如果耶苏只是日常意义上换了一件衣服,何至於天动地摇,使妖魔深藏远遁?格施威彻(I. Gershevitch)提出,’zwšt 可以解释为“除去”。耶苏除去他的衣服,就是脱去他的肉身,显示出他的真身,从而使魔鬼震惊而深藏远遁。[27]在讲到摩尼时,也把肉体比作衣服。帕提亚文书M5悼念摩尼的遇难,写道:“沙雷瓦月的第四天,星期一,十一点钟,当他(摩尼)站着祈祷时,脱去了肉体的凡衣。”摩尼教科普特文赞美诗集第二部第264首是赞美耶苏的,得救的灵魂以第一人称写道:“我把衣服--这曾伴随我的衰老病躯--抛在地上,我给自己穿上不朽的衣服……”[28]
在诺斯替教神学中,人的灵魂要想得救,要抛弃自己的旧衣服--肉体,穿上不朽的新衣服,就必须获得秘密的知识。在塞特派和摩尼教中,这种秘密知识的使者就是耶苏。
三、灵魂得救
这种使人灵魂得救的知识就是《犹大福音》的主题。这是只有耶苏才拥有,只有犹大才能听闻的秘密知识,其他十二门徒不得与闻。耶苏拥有这种知识,因为他是来自“芭帕罗的永生之国”的,他显然能够随心所欲地前往这个永生之国。在耶苏与门徒进行第一次对话之后,他离开了。次日早晨门徒们想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干了些什么。耶苏告诉他们:“我到伟大的、神圣的另一代那里去了。”当门徒们询问那一代的情况时,耶苏嘲笑了他们,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在自己心里去想这强大的、神圣的一代?我实话告诉你们,没有一个出生在这个世界(aeon)上的人会看到那一代,没有任何星球上的一群安琪儿们会统治那一代,没有一个凡人能够与它沟通”。(第36-37页)[29]所谓秘密知识就是关于这个永恒王国、创世记和救世主的知识。
在《犹大福音》中,“诺斯”(gnōsis,知识)这个词出现过两次(第50、54页)。第二次是耶苏向犹大讲述创世记时提到的:“神把知识给予亚当以及与他在一起的人,这样混沌世界和地狱的诸王就不能主宰他们。”在诺斯替教文献中,人类拥有神秘的知识,而这个世界的妄自尊大的统治者(包括《旧约》中的上帝)却没有这种知识。对诺斯替教徒来说,一个人所以得救,就是因为他知道真理--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真理、关于谁是真正的神、特别是关于我们自己的真理。换言之,这种知识主要是自我认识的知识: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怎样会来到这里的、我们怎样才能回到我们天上的家乡。这个物质世界不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是被圈禁在这里的,圈禁在这些肉体之中,我们必须知道怎样逃脱。对塞特派和摩尼教的信徒来说,正是耶苏自己从天上带来了这样的秘密知识。他向他的真正追随者揭示了这种真理,正是这种真理才能使他们得到解脱。[30]
摩尼教《下部赞·叹五明文》第二叠中的一些诗句用一连串比喻说明基本教义:“复告善业明兄弟,用心思惟诠妙身,各作勇健智船主,渡此流浪他乡子。此是明尊珍贵宝,咸用身船般出海,勤医被刻苦疮疣,久已悲哀希救护。请各慈悲真实受,随即依数疾还主;贵族流浪已多年,速送本乡安乐处。端正光明具相子,早拔离于贪欲藏;幽深苦海寻珍宝,奔奉涅[般木]清净王。抽拔恶刻出疮痍,洗濯明珠离泥溺。法称所受诸妙供,庄严清净还本主。”[31]这些诗句告诉我们:真正的神是“明尊”,又称“主”、“涅[般木]清净王”、“本主”。我们是光明分子,是“贵族”,是最高神的“珍宝”、“明珠”,就像乘船出海一般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掉进苦海的珍宝、陷入泥溺的明珠、流浪他乡的游子,满目疮痍。只有像勇健智慧的船主一样,才能渡过苦海,回到本乡安乐处。摩尼教把诺斯化为一个神--光明诺斯(The Light-Νους),他是所有宗教的奠基者, 所有先知(包括耶苏)之父。在汉文摩尼教文献中,他被称为“惠明”。[32]“惠”是“慧”的通借字,即诺斯,“明”即光明。汉文《摩尼教残经》主要讲惠明怎样“铨救明性,令得解脱”。[33]
在《犹大福音》中,耶苏告诉犹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灵魂得救的:“每一代人的灵魂会死亡。但是,当这些人[即属于天上王国的灵魂]度完这个王国的时间后,精神就离他们而去,他们的身体将死亡,但是他们的灵魂将永生,他们会被拔擢升进。”[34]
摩尼教中的选民就像《犹大福音》中属于永生世代的人一样,灵魂是注定能够得救的。但是,没有出家的平信徒则要视其功德大小,才能决定是否有机会灵魂得救。《导师的克弗来亚》第91章说:如果平信徒举止完美,全心全意献身教会,灵魂就可以得救,不必再陷入生死轮回。[35]这种生死轮回之说,可能是受佛教影响的结果。汉文《下部赞》的“此偈为亡者受供结愿用之”说:“某乙明性,去离肉身,业行不圆,恐沉苦海,唯愿二大光明,五分法身,清净师僧,大慈悲力,救拔彼性,令离轮回刚强之体,及诸地狱镬汤炉炭。唯愿诸佛,哀愍彼性,起大慈悲,与其解脱;自引入于光明世界--本生之处,安乐之境。功德力资,依如上愿。”[36]这里说的是:依靠日月二大光明、气、风、明、水、火等五分法身、摩尼教僧侣、以及各个神的力量,死去的人即使业行不圆,他的“性”(灵魂)也可以得救,入于光明世界,回到本生之处。
结语
由于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发现,诺斯替教(包括摩尼教)研究是古代宗教史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摩尼教原始资料的发现要比其他诺斯替原始文献的发现早得多。二十世纪初,欧洲考古学家们在敦煌和吐鲁番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摩尼教文献。除了敦煌发现的三份文献是用汉文写成的之外,在吐鲁番发现的大量断简残篇都是用当时学术界所知甚少的文字(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吐火罗文、回鹘文、巴克特里亚文)写成的。由于吐鲁番的考古发掘主要是由德国学者所进行的,文献也绝大部分运往德国,德国学者在这个领域中独占鳌头。由于大量残篇都是用伊朗语的各种方言所写的,使用了许多琐罗亚斯德教术语,德国学者一般比较侧重琐罗亚斯德教对摩尼教的影响。
英国的闪语(Semitic)语言学家伯基特(F. C. Burkitt)在1925年出版的著 作中则比较强调摩尼教所受的基督教的影响,根据埃弗来姆(Ephraim Syrus,卒 于373年)的著作,指出摩尼教与基督教诺斯替派玛桑(Marcion,约卒于160年)和巴戴桑(Bardaisan,约154-222年)思想的类似之处。他的观点得到了德国学者谢德(H. H. Schaeder)的有力 支持。谢德在1
我们如果把《犹大福音》中的少年耶苏理解为被囚禁在肉体中的神灵,那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耶苏会对犹大说:“但是你将胜过他们所有的人。因为你将牺牲那个衣被我的人。”(第56页)直译意为:“那个承载我的人”。这里用了一个科普特文中的希腊文借词ЕΤΡΦΟΡΕΙ ΜΜΟΕΙ。耶苏指示犹大帮助他牺牲 这个衣被或承载神灵耶苏的肉体(即“那个人”)。在犹大的帮助下,耶苏肉体的死亡被视为囚禁在肉体中的神灵的解脱。[26]因此,在基督教中被视为叛徒的犹大,在《犹大福音》中却胜过耶苏的十二门徒,是唯一能理解耶苏真相的弟子,被委以帮助耶苏解脱的重任。《犹大福音》的结尾是:犹大收下一些钱,把耶苏交给一些犹太教的高级祭司,并无耶苏复活之事。因为耶苏摆脱肉体唯恐不及,何来复活?
摩尼教也把耶苏的受难视为摆脱肉体、解放神灵。吐鲁番出土帕提亚文书M104和M891b是一首哀悼耶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诗,其中写道:“高贵的主(耶苏)改变(’zwšt)了他的衣服,以其神力出现在撒旦面前。天动地摇,桑迈尔 (Sammaēl)深藏远遁。”桑迈尔为妖魔。如果耶苏只是日常意义上换了一件衣服,何至於天动地摇,使妖魔深藏远遁?格施威彻(I. Gershevitch)提出,’zwšt 可以解释为“除去”。耶苏除去他的衣服,就是脱去他的肉身,显示出他的真身,从而使魔鬼震惊而深藏远遁。[27]在讲到摩尼时,也把肉体比作衣服。帕提亚文书M5悼念摩尼的遇难,写道:“沙雷瓦月的第四天,星期一,十一点钟,当他(摩尼)站着祈祷时,脱去了肉体的凡衣。”摩尼教科普特文赞美诗集第二部第264首是赞美耶苏的,得救的灵魂以第一人称写道:“我把衣服--这曾伴随我的衰老病躯--抛在地上,我给自己穿上不朽的衣服……”[28]
在诺斯替教神学中,人的灵魂要想得救,要抛弃自己的旧衣服--肉体,穿上不朽的新衣服,就必须获得秘密的知识。在塞特派和摩尼教中,这种秘密知识的使者就是耶苏。
三、灵魂得救
这种使人灵魂得救的知识就是《犹大福音》的主题。这是只有耶苏才拥有,只有犹大才能听闻的秘密知识,其他十二门徒不得与闻。耶苏拥有这种知识,因为他是来自“芭帕罗的永生之国”的,他显然能够随心所欲地前往这个永生之国。在耶苏与门徒进行第一次对话之后,他离开了。次日早晨门徒们想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干了些什么。耶苏告诉他们:“我到伟大的、神圣的另一代那里去了。”当门徒们询问那一代的情况时,耶苏嘲笑了他们,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在自己心里去想这强大的、神圣的一代?我实话告诉你们,没有一个出生在这个世界(aeon)上的人会看到那一代,没有任何星球上的一群安琪儿们会统治那一代,没有一个凡人能够与它沟通”。(第36-37页)[29]所谓秘密知识就是关于这个永恒王国、创世记和救世主的知识。
在《犹大福音》中,“诺斯”(gnōsis,知识)这个词出现过两次(第50、54页)。第二次是耶苏向犹大讲述创世记时提到的:“神把知识给予亚当以及与他在一起的人,这样混沌世界和地狱的诸王就不能主宰他们。”在诺斯替教文献中,人类拥有神秘的知识,而这个世界的妄自尊大的统治者(包括《旧约》中的上帝)却没有这种知识。对诺斯替教徒来说,一个人所以得救,就是因为他知道真理--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真理、关于谁是真正的神、特别是关于我们自己的真理。换言之,这种知识主要是自我认识的知识: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怎样会来到这里的、我们怎样才能回到我们天上的家乡。这个物质世界不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是被圈禁在这里的,圈禁在这些肉体之中,我们必须知道怎样逃脱。对塞特派和摩尼教的信徒来说,正是耶苏自己从天上带来了这样的秘密知识。他向他的真正追随者揭示了这种真理,正是这种真理才能使他们得到解脱。[30]
摩尼教《下部赞·叹五明文》第二叠中的一些诗句用一连串比喻说明基本教义:“复告善业明兄弟,用心思惟诠妙身,各作勇健智船主,渡此流浪他乡子。此是明尊珍贵宝,咸用身船般出海,勤医被刻苦疮疣,久已悲哀希救护。请各慈悲真实受,随即依数疾还主;贵族流浪已多年,速送本乡安乐处。端正光明具相子,早拔离于贪欲藏;幽深苦海寻珍宝,奔奉涅[般木]清净王。抽拔恶刻出疮痍,洗濯明珠离泥溺。法称所受诸妙供,庄严清净还本主。”[31]这些诗句告诉我们:真正的神是“明尊”,又称“主”、“涅[般木]清净王”、“本主”。我们是光明分子,是“贵族”,是最高神的“珍宝”、“明珠”,就像乘船出海一般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掉进苦海的珍宝、陷入泥溺的明珠、流浪他乡的游子,满目疮痍。只有像勇健智慧的船主一样,才能渡过苦海,回到本乡安乐处。摩尼教把诺斯化为一个神--光明诺斯(The Light-Νους),他是所有宗教的奠基者, 所有先知(包括耶苏)之父。在汉文摩尼教文献中,他被称为“惠明”。[32]“惠”是“慧”的通借字,即诺斯,“明”即光明。汉文《摩尼教残经》主要讲惠明怎样“铨救明性,令得解脱”。[33]
在《犹大福音》中,耶苏告诉犹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灵魂得救的:“每一代人的灵魂会死亡。但是,当这些人[即属于天上王国的灵魂]度完这个王国的时间后,精神就离他们而去,他们的身体将死亡,但是他们的灵魂将永生,他们会被拔擢升进。”[34]
摩尼教中的选民就像《犹大福音》中属于永生世代的人一样,灵魂是注定能够得救的。但是,没有出家的平信徒则要视其功德大小,才能决定是否有机会灵魂得救。《导师的克弗来亚》第91章说:如果平信徒举止完美,全心全意献身教会,灵魂就可以得救,不必再陷入生死轮回。[35]这种生死轮回之说,可能是受佛教影响的结果。汉文《下部赞》的“此偈为亡者受供结愿用之”说:“某乙明性,去离肉身,业行不圆,恐沉苦海,唯愿二大光明,五分法身,清净师僧,大慈悲力,救拔彼性,令离轮回刚强之体,及诸地狱镬汤炉炭。唯愿诸佛,哀愍彼性,起大慈悲,与其解脱;自引入于光明世界--本生之处,安乐之境。功德力资,依如上愿。”[36]这里说的是:依靠日月二大光明、气、风、明、水、火等五分法身、摩尼教僧侣、以及各个神的力量,死去的人即使业行不圆,他的“性”(灵魂)也可以得救,入于光明世界,回到本生之处。
结语
由于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发现,诺斯替教(包括摩尼教)研究是古代宗教史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摩尼教原始资料的发现要比其他诺斯替原始文献的发现早得多。二十世纪初,欧洲考古学家们在敦煌和吐鲁番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摩尼教文献。除了敦煌发现的三份文献是用汉文写成的之外,在吐鲁番发现的大量断简残篇都是用当时学术界所知甚少的文字(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吐火罗文、回鹘文、巴克特里亚文)写成的。由于吐鲁番的考古发掘主要是由德国学者所进行的,文献也绝大部分运往德国,德国学者在这个领域中独占鳌头。由于大量残篇都是用伊朗语的各种方言所写的,使用了许多琐罗亚斯德教术语,德国学者一般比较侧重琐罗亚斯德教对摩尼教的影响。
英国的闪语(Semitic)语言学家伯基特(F. C. Burkitt)在1925年出版的著 作中则比较强调摩尼教所受的基督教的影响,根据埃弗来姆(Ephraim Syrus,卒 于373年)的著作,指出摩尼教与基督教诺斯替派玛桑(Marcion,约卒于160年)和巴戴桑(Bardaisan,约154-222年)思想的类似之处。他的观点得到了德国学者谢德(H. H. Schaeder)的有力 支持。谢德在1
上一篇:西方文化寻根思潮的跨世纪演化
下一篇:上帝的真相是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