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媒时代文化诉求的后现代意蕴(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二、后现代中的文化价值维度

  后现代文化付诸传媒大行其道,或者说后现代又是一个传媒时代。当代传播媒介的广泛变化——从文字到图像,从纸质到电子,从平面到立体,从单向输送到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等——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在借助当代技术力量的过程中迅速成长、壮大。人们生存在媒体信息建构的世界之中,因而占据人生大部分时间的传播媒介决不可小视,它不仅塑造着人们的感官,并且还直接代替着人们的感知和思考。传媒为实际的观赏实践提供了一套又一套“游弋漂浮的花花绿绿的节目”,二十四小时不停播放的MTV节目、一轮接一轮的视觉上的轰炸……传媒效应尤为高调。随着当代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当代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消费时代的最广大民众基本生活利益实践及其价值的表达方式,它的存在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遇。传媒时代的今天,价值体系已不再是一元的,它所追求的是更加多元的后现代的东西。传媒时代所呈现的后现代已综合了失序、消解、相对主义和碎片化的各种形象。

  罗曼蒂克与豪放不羁已成为后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鲜明主旋律。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已荡然无存,文化世俗化代之而起,艺术活动逐渐淡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更多游离在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街心花园等与其他社会活动没有严格界限的社会空间与生活场所。伴随各种传播媒介对于自身图像能力及其效果的日益明确追求,作为“读图时代”的具体文化实践形式,当代大众文化已形成了一种对于视觉性表达和接受的大规模崇尚。而当代大众文化实践之于人的感性生活目标及其享受利益的肯定,以及对于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娱乐价值观的陈述,恰在这样一种视觉图像大面积生产的直观感染性中获得了自己的充分实现。吉米的漫画、成人连环画、各种插图本读物、图片讲究的时尚生活刊物……视觉表达和接受活动的“非知识性”,一次又一次连续倾诉着大众的当下嬉戏情绪,娱乐满足的直接快慰则进一步激化了当代大众文化在媒介变化过程中对于视觉活动的追求热情。虚幻的影像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而长期地触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中,电视传播占据了我们生活休闲娱乐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在工作中,电脑多媒体传送的影像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形象、媒介、仿像组成了我们的世界,实际上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传媒世界的后现代性的彰显。

  三、传媒时代的文化悖谬

  现代传媒所呈现出的文化诉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商品性

  在技术世界中,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已经丧失了真正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即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艺术不再具有创造性,成了受市场导向、利润动机和交换价值支配的商品。对于这种大众化艺术,其创作者所关心的是上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不是艺术完美和审美价值。比如,在当代,同商品拜物教相一致,出现了“音乐拜物教”,人们对音乐的崇拜已异化为对艺术所能取得的交换价值的崇拜。

  2.不确定性

  当代传播媒介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尽可能广泛地凸显媒介与受众之间兴趣关注点的直接互动及其迅速更替:媒介权力既受制于其自身对于大众生活事件的敏感程度,同时也受制于与大众兴趣转移的一致性。正是在这种变化的直接推动下,当代大众文化日益呈现出对于各种价值可能性存在的理由的实践兴趣和广泛变换。今天,人们已无法要求大众文化的具体实践过程仅仅执守于长久不变地维护某种既存利益。实践兴趣、利益追求和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成为当代大众文化价值陈述过程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它一方面成功地再现了当代传播媒介的立场变化,另一方面也明确体现了当代大众文化实践本身的价值多元性与变异性。

  3.肤浅性

  这是当代传播媒介变化过程中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征象,它清楚地表明,在今天这个时候,大众文化价值陈述过程的内在方面,总是同当今时代某种整体的文化消费能力相一致。事实上,当代传播媒介变化本身所激发并实现的那种对于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时尚化推崇,在大张旗鼓地鼓励了一种无视文化生产的精神创造深度、文化积累的(大众)集体消费狂欢的同时,也迅速培育了整个社会的、我们时代对于各种“当下性”获取和满足的直接消费能力。而当代大众文化的“时尚性”特征恰恰是同当代传播媒介变化所鼓励和培育的这种能力相一致和互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不仅表征了当代大众文化价值陈述的不确定性,而且为当代大众文化“祛深度性”、“祛历史性”的消费追逐创造了具体的满足效应。

  传播媒介的影响使得文化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向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低头屈服的堕落倾向,文化艺术失去了自身存在的自律性和独立性,艺术被严重地物化。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