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与再婚家庭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有勇气面对复杂的新关系。但是现代化毕竟带来了新的观念和前瞻型精神取向——人们不愿再长久沉湎于昔日不幸关系所带来的伤痛之中,他们更关注自己的明天,更关注未来的幸福。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敢于尝试去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如沃勒斯坦和布莱克斯里合著的一本研究离婚和再婚的著作《第二次机会》所描述的:在现代人看来,离婚固然是个人生活中的危机,危及个体幸福,但离婚带来的婚姻解体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发展情感"、"建立新的亲密关系"、"重新塑造自我"和"超越先前的能力"的可能性。
在当代中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采取"向前看"的态度,正如笔者访谈过的一位朋友所说:再婚不仅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激情,(这里说的激情我们可以视之为中国人情感生活中最重要的建设性力量)。她说:"按图索骥总是片面的,过日子要靠以后慢慢磨合,(选择时)要有一种敢‘赌’的决心,又一次输也不要怕。"
这种激情既是个体的,也是时代的。现代社会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逐渐占据上风,一个人在完成对子女、亲人"义务"之外、追求个人性爱满足的正当权利已能得到普遍认可,使得这一代人追求个体幸福时不再半遮半掩,"欲说还休",而是坦坦荡荡、勇敢地宣布:是的,我就是为了个人幸福,我有权再次寻找幸福。正是观念的变化为扫除再婚障碍"清了场",才使再婚的浪潮在悄然间漫起。
再婚:解读与评价
1.再婚家庭:别样的故事
和所有初婚家庭一样,人们在初婚中遇到的烦恼再婚者也都要遇到——吃喝起居、锅碗瓢盆,生活的平凡和琐碎、夫妇间因性格的差异产生的冲突……但是毕竟再婚家庭还有它的特殊性,有初婚者不曾遇到的困难,当然,也有初婚者不多体验过的历尽沧海、苦尽甜来的滋味。这些,从笔者和李宁宁、蓝瑛波在2000-2001年间所做的78个再婚家庭个案中可以充分反映出来。
(1)挥之不去的"过去"
再婚家庭与初婚家庭最大的一个不同,是他们进入当下这个婚姻时,一方或双方都带着自己的"婚史".
再次开始的婚姻故事,不再是在白纸上描画的;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总受着过去故事的左右。从我们所做的个案归纳得出,再婚家庭的所谓特殊矛盾,也是这挥之不去的过去,影响再婚生活,也影响再婚者对情感关系、亲子关系、财产关系和婚姻冲突的处理方式。再婚的夫妻关系往往比初婚的更微妙。不管以往的婚姻是幸还是不幸,再婚者心中都有一个心结,有一个去不掉的比较参数,特别是在不愉快时,更喜欢用过去配偶的优点和今天配偶的缺点比较。另一方面,因为一方有过这么一张"旧船票",也容易导致和新配偶之间心理关系的复杂化,比如对配偶"过去"的"前嫉妒".个案中就有一位先生再婚后明知妻子对他很好,但仍担心妻子心里还装着已去世的丈夫,总以种种方式加以试探,甚至连妻子与已故的丈夫生有两个儿子都嫉妒,说:"你就是对他好,不然你怎么会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类似这样由"一张旧船票"投下的阴影,使不少人总觉得,再婚夫妇之间始终"夹"着另一个人,影响着他们的现在生活。
(2)家庭关系的复杂化
再婚往往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再婚,我们面对的家庭关系可能要成倍地增加。上一次婚姻留下的最无法忽视的"馈赠物",是孩子。在我们的个案中,最多一例双方各带有3个孩子进入这个重组之家。
有的再婚家庭夫妇双方都是再婚的,而有的则仅是一方再婚,另一方初婚。初婚一方对继父母的角色往往有一个艰难适应过程。因为适应不良,会对婚姻造成极大伤害,如个案中有一对再婚夫妇,初婚的妻子当年曾拒绝接受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孩子,对丈夫和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尽管她后来在心理上接受了这个孩子,但当年的伤痕却是永久性的,以致17年后还是导致夫妻分手。
不仅再婚的两个人要面对一个如何接受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并学会和他(她)相处的问题,更棘手的是,未成年孩子并非完全是被动的,即使他(她)保持沉默,也有接受、不接受继父母的问题;对新的家庭,他(她)有一个是成为"建设者"还是"破坏者"的选择。我们在个案中可以看到,因继子女关系带来的问题有:
——相互的猜忌,怀疑对方偏向自己的子女,怀疑对方"私赠"自己子女财物;
——潜在的情感竞争、心理的失衡,感到自己不管怎样对对方好,在他(她)心里孩子还是占第一位的。
——因继子女的直接介入影响到再婚夫妻感情的。在个案中,我们看到除了成年子女为争夺财产而排斥继父母外,也有未成年的子女因痛恨继母占据了她亲生母亲的位置,当她长成一个少女时,她故意插在父社会亲和继母的生活之中,破坏父亲和继母关系的。
家庭关系的复杂化,还表现在继子女之间。也许我们还记得《回家过年》的电影,电影中的父母均为再婚,片中的一对年龄相仿的女孩,各为父母与他们的前配偶所生。不仅父母相互防范猜忌,两个女孩间也存在潜在的竞争和敌意。在一次为谁拿了家里的5元钱的矛盾冲突中,不幸发生了,一个女孩失手把另一个女孩打死了。为了这个错误,她在监狱中度过一个女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16年,另一个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离婚后再婚的家庭还会遇到其他的社会困难。原配偶的社会与经济义务以及因随后的离异和分别再婚以及所担负的义务的变化,会使事情进一步复杂化,如博安南指出的,再婚会"牵动一系列社会群体",以我们一例个案为例,Z 先生丧偶后虽然再婚了,但因儿子的关系他和前妻家的亲属还有联系,这往往引起Z 先生和现在妻子的矛盾,因为对她来说,除了要和她无关的人礼尚往来,而且前岳家像"影子部队"一样,影响到她在这个家的地位,每年寒暑假孩子要回他亲姥姥家,孩子姥姥家人会有种种对她的议论和抱怨,抱怨她对孩子照顾不周。所以妻子觉得不是和Z 先生一个人结婚(仅仅带一个孩子也就算了),而是和他过去的许多关系纠缠到一起——其实,对每一个进入再婚家庭的人,关系的复杂化都是题中之义。接受一个有婚史的人,就得准备和他(她)的"过去"和平地相处,包括和他(她)过去的关系链相"链接".
(3)敏感性和脆弱性
再婚家庭的关系往往比一般家庭更脆弱,更容易破裂。再婚家庭有两个敏感"雷区",一个是对方的前配偶,一个是和前配偶生的孩子。很多人在再婚时已有自己和前配偶生的儿女,这些儿女常常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敏感点。那些一进入新的家庭就要准备给别人的孩子当后妈、后爸的,心理自然不轻松。他们深知,和继子女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再婚后的婚姻生活,也影响到自己的社会形象。前一个"雷区"可以避开,第二个"雷区"你就绕不过去,你得想法积极把"雷"排除,也就是说,得通过感情超量的投资,使孩子和现配偶都对你建立信任感,逐渐拆除情感上的篱障,使这个问题不再那么敏感,才能建立比较和谐的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的,往往引发矛盾,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再婚家庭就像一个"易碎品",不加以特殊的呵护就要破碎,而最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就在继子女和继父母关系上。
在我们所做的个案中,再婚家庭关系一般的和较好的,都是非常注意防止这一裂缝出现的。比如个案中有个王女士,主动把丈夫和前妻生的孩子接过来一起住,好的东西都尽着继子先享用,衣服让他穿新的,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自己的儿子穿旧的。说"一碗水端平",她明白要做个有口皆碑的好继母还不能真端平,得向非亲生的"倾斜"着点。这些善良又聪明的女人明白,对继子女好也是对夫妻感情的重要投资。尽管她这个继母口碑很好,但孩子在反抗她的管教时,还会说:"不要你管。你又不是我的亲妈。"所以她和其他继母一样当得很累,有一种"如履薄
在当代中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采取"向前看"的态度,正如笔者访谈过的一位朋友所说:再婚不仅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激情,(这里说的激情我们可以视之为中国人情感生活中最重要的建设性力量)。她说:"按图索骥总是片面的,过日子要靠以后慢慢磨合,(选择时)要有一种敢‘赌’的决心,又一次输也不要怕。"
这种激情既是个体的,也是时代的。现代社会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逐渐占据上风,一个人在完成对子女、亲人"义务"之外、追求个人性爱满足的正当权利已能得到普遍认可,使得这一代人追求个体幸福时不再半遮半掩,"欲说还休",而是坦坦荡荡、勇敢地宣布:是的,我就是为了个人幸福,我有权再次寻找幸福。正是观念的变化为扫除再婚障碍"清了场",才使再婚的浪潮在悄然间漫起。
再婚:解读与评价
1.再婚家庭:别样的故事
和所有初婚家庭一样,人们在初婚中遇到的烦恼再婚者也都要遇到——吃喝起居、锅碗瓢盆,生活的平凡和琐碎、夫妇间因性格的差异产生的冲突……但是毕竟再婚家庭还有它的特殊性,有初婚者不曾遇到的困难,当然,也有初婚者不多体验过的历尽沧海、苦尽甜来的滋味。这些,从笔者和李宁宁、蓝瑛波在2000-2001年间所做的78个再婚家庭个案中可以充分反映出来。
(1)挥之不去的"过去"
再婚家庭与初婚家庭最大的一个不同,是他们进入当下这个婚姻时,一方或双方都带着自己的"婚史".
再次开始的婚姻故事,不再是在白纸上描画的;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总受着过去故事的左右。从我们所做的个案归纳得出,再婚家庭的所谓特殊矛盾,也是这挥之不去的过去,影响再婚生活,也影响再婚者对情感关系、亲子关系、财产关系和婚姻冲突的处理方式。再婚的夫妻关系往往比初婚的更微妙。不管以往的婚姻是幸还是不幸,再婚者心中都有一个心结,有一个去不掉的比较参数,特别是在不愉快时,更喜欢用过去配偶的优点和今天配偶的缺点比较。另一方面,因为一方有过这么一张"旧船票",也容易导致和新配偶之间心理关系的复杂化,比如对配偶"过去"的"前嫉妒".个案中就有一位先生再婚后明知妻子对他很好,但仍担心妻子心里还装着已去世的丈夫,总以种种方式加以试探,甚至连妻子与已故的丈夫生有两个儿子都嫉妒,说:"你就是对他好,不然你怎么会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类似这样由"一张旧船票"投下的阴影,使不少人总觉得,再婚夫妇之间始终"夹"着另一个人,影响着他们的现在生活。
(2)家庭关系的复杂化
再婚往往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再婚,我们面对的家庭关系可能要成倍地增加。上一次婚姻留下的最无法忽视的"馈赠物",是孩子。在我们的个案中,最多一例双方各带有3个孩子进入这个重组之家。
有的再婚家庭夫妇双方都是再婚的,而有的则仅是一方再婚,另一方初婚。初婚一方对继父母的角色往往有一个艰难适应过程。因为适应不良,会对婚姻造成极大伤害,如个案中有一对再婚夫妇,初婚的妻子当年曾拒绝接受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孩子,对丈夫和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尽管她后来在心理上接受了这个孩子,但当年的伤痕却是永久性的,以致17年后还是导致夫妻分手。
不仅再婚的两个人要面对一个如何接受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并学会和他(她)相处的问题,更棘手的是,未成年孩子并非完全是被动的,即使他(她)保持沉默,也有接受、不接受继父母的问题;对新的家庭,他(她)有一个是成为"建设者"还是"破坏者"的选择。我们在个案中可以看到,因继子女关系带来的问题有:
——相互的猜忌,怀疑对方偏向自己的子女,怀疑对方"私赠"自己子女财物;
——潜在的情感竞争、心理的失衡,感到自己不管怎样对对方好,在他(她)心里孩子还是占第一位的。
——因继子女的直接介入影响到再婚夫妻感情的。在个案中,我们看到除了成年子女为争夺财产而排斥继父母外,也有未成年的子女因痛恨继母占据了她亲生母亲的位置,当她长成一个少女时,她故意插在父社会亲和继母的生活之中,破坏父亲和继母关系的。
家庭关系的复杂化,还表现在继子女之间。也许我们还记得《回家过年》的电影,电影中的父母均为再婚,片中的一对年龄相仿的女孩,各为父母与他们的前配偶所生。不仅父母相互防范猜忌,两个女孩间也存在潜在的竞争和敌意。在一次为谁拿了家里的5元钱的矛盾冲突中,不幸发生了,一个女孩失手把另一个女孩打死了。为了这个错误,她在监狱中度过一个女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16年,另一个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离婚后再婚的家庭还会遇到其他的社会困难。原配偶的社会与经济义务以及因随后的离异和分别再婚以及所担负的义务的变化,会使事情进一步复杂化,如博安南指出的,再婚会"牵动一系列社会群体",以我们一例个案为例,Z 先生丧偶后虽然再婚了,但因儿子的关系他和前妻家的亲属还有联系,这往往引起Z 先生和现在妻子的矛盾,因为对她来说,除了要和她无关的人礼尚往来,而且前岳家像"影子部队"一样,影响到她在这个家的地位,每年寒暑假孩子要回他亲姥姥家,孩子姥姥家人会有种种对她的议论和抱怨,抱怨她对孩子照顾不周。所以妻子觉得不是和Z 先生一个人结婚(仅仅带一个孩子也就算了),而是和他过去的许多关系纠缠到一起——其实,对每一个进入再婚家庭的人,关系的复杂化都是题中之义。接受一个有婚史的人,就得准备和他(她)的"过去"和平地相处,包括和他(她)过去的关系链相"链接".
(3)敏感性和脆弱性
再婚家庭的关系往往比一般家庭更脆弱,更容易破裂。再婚家庭有两个敏感"雷区",一个是对方的前配偶,一个是和前配偶生的孩子。很多人在再婚时已有自己和前配偶生的儿女,这些儿女常常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敏感点。那些一进入新的家庭就要准备给别人的孩子当后妈、后爸的,心理自然不轻松。他们深知,和继子女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再婚后的婚姻生活,也影响到自己的社会形象。前一个"雷区"可以避开,第二个"雷区"你就绕不过去,你得想法积极把"雷"排除,也就是说,得通过感情超量的投资,使孩子和现配偶都对你建立信任感,逐渐拆除情感上的篱障,使这个问题不再那么敏感,才能建立比较和谐的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的,往往引发矛盾,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再婚家庭就像一个"易碎品",不加以特殊的呵护就要破碎,而最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就在继子女和继父母关系上。
在我们所做的个案中,再婚家庭关系一般的和较好的,都是非常注意防止这一裂缝出现的。比如个案中有个王女士,主动把丈夫和前妻生的孩子接过来一起住,好的东西都尽着继子先享用,衣服让他穿新的,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自己的儿子穿旧的。说"一碗水端平",她明白要做个有口皆碑的好继母还不能真端平,得向非亲生的"倾斜"着点。这些善良又聪明的女人明白,对继子女好也是对夫妻感情的重要投资。尽管她这个继母口碑很好,但孩子在反抗她的管教时,还会说:"不要你管。你又不是我的亲妈。"所以她和其他继母一样当得很累,有一种"如履薄
上一篇:直译都市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