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木比塔选择女婿时极为苛刻,或者说对幺女儿的未来人生很负责。他的女婿必须是智勇双全,永不退缩的男子汉,有发家致富的潜力。其实,木比塔让斗安朱所完成的任务如烧火地,播种,凌冰槽接石木都是羌族地区一个家庭主要劳动力(男子)必须具备的能力,否则其家庭是不能存在下去的,更不用说生儿育女。
同样反映求亲艰辛的情节,理县桃坪乡杨步山释比也提到了。在上坛经第四段“日魁”中有阿不确克与兹博娃的故事。兹博娃是吉比娃(斗安朱)的父亲。关于求婚的更加详细的记载,可见理县桃坪乡人周觐章先生所收集的羌族民间故事“美布和志拉朵”。其中提到志拉朵的父亲智格伯向美布的父亲天神阿不确克三次登门求婚的种种情形。显然桃坪乡的“木吉卓”是产生变异的结果,而且它客观地反映出了至少两层信息:一是父母包办婚姻在桃坪地区流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媒人尚未出现。二是跨阶层的婚姻难度非常之大。
三、“不要回头看”
释比经典“木吉卓”中讲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情节:木吉卓出嫁时,阿爸木比塔送给女儿陪奁之物种种:金银财宝,衣食之物,牛养牲畜,树木种子……还特别叮嘱木吉卓:离开天庭出城后,眼睛不可朝后看。但是木吉卓在路上萌生思家的念头,朝后看了三回。结果跟在她后面的众多牲畜惊慌失散,成为野禽野兽,只有前面走的少数牲畜来到人间,成为家禽家畜。
女子出嫁时不能朝后看的习俗至今在羌族地区保留。笔者调查得知,理县桃坪乡曾头村,女子出嫁时先要敬拜家神和祖先神,称为“辞祖”,之后由该女子的哥哥或堂哥背上背,此时新娘将一桌竹筷(8双)向后扔去,自此她不能回头看。
木吉卓回头看后出现的变故正是现实中“回头看”的形象隐喻。首先,“嫁出的女,泼出的水”的观念在羌族地区比较盛行。羌族地方不反对自由恋爱,但是婚姻的确是涉及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的大事,所以从定亲到成婚往往有二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问供双方考察和了解。一旦成为夫妻,若想“回头看”,即终止婚姻关系,往往会引发错综复杂的矛盾,许多家族间械斗或家族世仇通常就是由婚姻关系的破裂所导致。
其次,羌族家庭也不太支持女子回娘家探亲。比如,羌区有嫁出的女子禁忌在娘家过年。羌族人普遍认为,女子在娘屋过年会给母亲家带来不幸。其实,这条禁忌是可以理解的。羌族家庭通常是三代同堂,某一家庭中媳妇与婆婆的矛盾通常由丈夫平衡,而回娘家的女子可能会打破这种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因为一般地她会维护母亲的利益。这时,婆媳间微妙而敏感的矛盾会暴露出来,在她回到夫家后,她遗留下来的矛盾甚至会进一步激化。羌族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并总结这个问题,并在“木吉卓”中隐晦的表达出来。
最后.来自父母“向前看,不要向后看”的叮嘱表达了对新婚女子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开创新生活的殷切希望。羌族地区,未婚女子的生活较宽松,不会常有繁重的体力劳动,她的劳动会由父母和兄弟们代替。这一期间她们着重学习诸如刺绣之类的针线活,而且在精神上压力也不大,因为家庭中父母管教的重点是继承家业的男孩子。然而,一旦出嫁,成为人妻,各种压力和责任接踵而至。婆婆所从事的一切家务都会转移给她。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可以表明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她要做好饭菜,但是吃饭时她只能坐在席1:3,如果人多她会没有座位。由此可见,一句“不要回头看”是意味深长的。
毫无疑问,我们所选择的三个片断只是“木吉卓”中众多能够反映羌族婚俗情节的一小部分,笔者但愿,从“木吉卓”中取出这些情节,没有造成断章取义的后果。当“木吉卓”出自释比之1:3时,这个经典有重要的教育与整合他所在社区的功能,起着规范和制约羌族婚姻习俗的作用。与此同时不同的历史时期,羌族的婚俗又有它的时代特色,这些变化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在“木吉卓”中留下了痕迹。因而,“木吉卓”是活态的,有生命力的,是研究羌族婚俗变迁轨迹的重要参考,说它是羌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