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建词:维吾尔族;婚姻习俗;历史演变
论文摘要:本文对新疆维吾尔族在不同历史腈段婚姻习俗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的论避,揭示了维吾尔燕古、近、现代婚姻习俗演变的根谭自于其民族经济生产方式、宗教文化纽带,周边民族婚姻习俗的互动荨因素,指出雏吾尔当代婚姻日俗发展的趋势。
一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时,在我国北方和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游牧的丁零人。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在其名著《史记》中记载,当匈奴冒顿单于强盛时(约在公元前3世纪末)征服统治了丁零人,匈奴帝国“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丁零在公元前3世纪之末.已由阿尔泰山游牧于今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而其西支在公元后三世纪转徙于今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魏志》卷三。),他们常与匈奴作斗争,而终于在公元后85年,迫匈奴西迁,“时北虏(北匈奴)衰耗,党众离畔。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这一时期,丁零人是以游牧为生的北方草原居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丁零人以高车的称号出现在汉文史籍《魏书·高车传》中:“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口高车是丁零人的后代。高车是一个放牧马、牛、羊为主,逐水草而迁移的游牧部族。《魏书·高车传》说:“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公元4至6世纪的高车,其基本社会单位是由父母,子女及子媳组成的父系家长制大家庭。《魏书·高车传》又载高车人:“时有震死而疫疠,则为之祈福。若安全无他,则为报赛。……平吉之人则歌舞作乐,死丧之家则悲吟哭泣。”可见高车人的欢乐和悲哀,在许多场合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是高车人生产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高车族社会的基本细胞。
高车人的家庭是父权家长制的大家庭.家庭的组成必然经过婚姻的形式,换言之婚姻是组成家庭的驿站。从《魏书·高车传》记载的高车人的杜会经济和婚姻生活文献资料得知,当时富有的高车家庭拥有为数不菲的马群和牛羊,而且“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这种以游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生活在高车人的婚姻习俗上打上了极深的烙印,使高车人的婚姻习俗呈现出游牧民族的浓墨重彩。如,男家给女家的聘礼是畜牧业的主要产品——牛、马。当时高车族社会流行一种在当时农业民族看来极为生动有趣的婚俗:男女双方“结言既定”即订婚以后,男方家要用高轮车将马群围栅起来,让女方家人进阑围恣取,女方家人人阑围取肥壮良马“袒乘出阑。男方家人立于阑围外“振手惊马”,大呼小叫,马受到惊吓后,在阑围内奔突嘶鸣,一些骑术不精的女方家人就从马背上跌下来了.“不坠者即取之,坠则更取,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数满乃止”。经过一番折腾,最后被女方家人取走的马,大多是老弱或缺乏活力的瘦马。嫁娶之日即举行婚札之时,男方家要早早准备宴席,主要用马酪、熟肉招待客人,而且必须由新郎新娘亲自动手将熟肉分割,让客人享用。为了表现主人的富有和慷慨好客.往往举办大规模的宴会,主宾们在“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不久,新郎率兄弟等还入新娘家马群,“极取良马”,新娘家“父母兄弟虽惜,终无言者”。口这种定婚时用马“纳聘”,结婚时男女双方家人要互相到对方家马群“极取良马”的民俗,是古代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婚俗有别的标志之一。另外,高车人在婚俗上“颤讳娶寡妇而优怜之”,说明高车人在婚俗的限制上比较忌讳娶寡妇,但在氏族部落内对寡妇“优怜”,即给予同情和照顾,体现了高车人扶弱助贫,济困扶危的美德,这也许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共同扶持互相帮助习俗的一种遗迹。
十六国时期的高车(教勒).从北朝末年起,又间或称铁勒;乃至隋唐,史籍均称铁勒。高车,敕勒之称号则完全弃而不用;高车(敕勒)即铁勒。
北朝末至隋朝时期,据《隋书·铁勒传》记载,铁勒部落名号繁多,总数约在40个以上,其分布地区范围很广.东起蒙古草原西至中亚里海.铁勒部落“依据山谷,往往不绝”。其中蒙古草原和天山准噶尔盆地为集中分布区。
铁勒人仍然像他们前人高车人那样,“随水草流移,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除游牧业外,一些靠近农业区的铁勒人也兼营农业。《隋书·铁勒传》记载:“近西边者,颇为艺植,多牛羊而少马。”此“近西边者应是指“傍白山分布的铁勒部落。早在西汉时期.天山以南城郭诸国的居民就经营着发达的农业白山铁勒的居住地邻接农业区,且有天山雪水的自然流灌,宜农宜牧.他们在主要从事畜牧业的同时,向邻近从事农业居民学习种植农作物的技术.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颇为艺植”说明农业在一些铁勒部落里已占有相当的份量。
铁勒人的婚姻习俗比起他们的先民高车人又有了新的变化,《隋书·铁勒传》的作者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并把它记录了下来:“其俗大抵与突厥同,唯丈夫婚毕.便就妻家,待产乳男女,然后归舍,……此其异也。‘]这里的“其俗大抵与突厥同,主要指游牧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与突厥相同。至于属于风俗习惯范畴且构成它的主要内涵的婚姻习俗,与突厥则是相异的。《魏书·高车传》载高车男子在举行婚礼之后,“明日,将妇归,既而将夫党还人其家马群,极取良马。这种高车男子在结婚之“明日”即“将妇归于妻家的习俗与铁勒男子“婚毕便就妻家”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即丈夫什么时候归舍。这种不同之处,表示了这个民族婚姻制度的演变,也说明了铁勒在对高车人婚姻制度的传承沿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这种婚姻制度是历史上从妻居婚俗的演进。在民族学研究中从妻居婚俗.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它的最早形态,出现在母系氏旅社会。当时母系氏族社会实行氏族外婚,一个氏族的男子必须到女方氏族选择配偶。当时由于母系氏族巩固的地位,丈夫从奏羼是很自然的事情。
唐时维吾尔人在汉文典藉中被称为回纥,回纥是铁勒族的一支,是南北朝时期敕勒(商车)六氏之一袁纥氏的后代。《新唐书·回鹘传》上办载:“回纥……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日敕勒.讹为铁勒其部落日袁纥,薛延陀、……仆固、……同罗'..…·凡十五种.皆散处碛北(漠北)。”
隋唐之际,回纥受突厥政权统治,遭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新唐书·回鹘传》裁:圃虼“相臣于突厥,突厥资其财力,雄(予)北荒。隋场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突厥处罗可汗残酷压棒铁勒诸部,厚敛财物.又杀害各部首领数百人,于是回纥联台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落起来反抗.终于摆脱了突厥奴隶主政权的统治。回纥人在斗争中茁壮成长,逐渐成为漠北高原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公元744年.回纥人在首领骨力裴罗的率领下攻占了突厥故地,自立为骨咄禄阙毗伽可汗.置牙帐(汗庭)于乌德鞋山(即于都斤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建立起鄂尔浑回纥政权,并遣使告唐,唐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公元745年初春,怀仁可汗攻杀后突厥的最后一个可汗——白眉可汗,消灭了后突厥政权。当时回纥汗国统治范围,“东极室韦(今额尔古纳河一带),西抵金山(今阿尔泰山),南控大漠,尽有突厥故地。势力日盏强盛,并长期与唐朝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
回纥是游牧部族,“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其人“善骑射其畜“多大足羊”。盛产马,故后来回纥与唐朝互市贸易中,每年均用马数万匹交换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