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语外来语透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特征(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二 )民族的交往和接触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一国和另一国的交往是必然的,其结果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相互接触亦是必然现象,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日语的发展规律要求与其他民族语言互市贸易,以吸收新的词汇成员,丰富日语词汇系统。萨丕尔曾指出:“语言,像文化一样 ,很少对他们自己满足的。由于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口JP 特别是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交通的便利,信息交流快速,进一步地推动了民族的交流和发展。并且在交往过程中吸收别的民族的优点,使自己不断地向前发展,语言也在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不断发展。日语正是在与异族语言的不断接触中吸收外来语从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三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语言是文化的媒介和载体。民族文化的传播必然伴随着语言进行传播,对其他语言进行渗透。这种不同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构成了日语中外来语形成的外部原因。“特别是受到外国的影响发生变革的时候,大量吸收外国的制度、思想、产品,同时表达这些制度、思想、思想等的词语也成为必要,其结果制造了很多的外来语。”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国际信息交流日益加深,日本民族对那些与自己民族迥异的风俗习惯、自己民族中所没有的事物现象则充满了好奇与关切。随着对异族理解的深入,一些代表异族社会、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词语,逐渐融入日语 。廿7.乡/f艾、7一/f、/少、工二夕乡一、于工一7叉 卜一J 等外来成分渐渐得到社会 的承认,成为真正的外来语。

  (四)崇外心理

  一个长期封闭的民族,一旦开放之后,它对大世界 的好奇心也很容易地转化为强烈的崇外心理 ,而这种心理的表现就是自主地使用外族的语言。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思想领域日趋活跃。新生事物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随之外来语在不断地增多。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本来就没有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处于成长期,对外面的世界及新鲜事物的兴趣较强,寻求自由、赶时髦,基于自身的求新求变心理,面对新鲜事物的刺激,他们欣然接受。外来语作为一种新的词语往往很快在年轻人的口头上风行开来,促成了外来语的传播与发展。叉岁、于力、岁一、廿一、j叉7.乇一、于一乇一 等外来语,年轻人在 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多地使用三 日语外来语的吸收。

  (一 )从汉语吸收外来语

  日本外来语的历史始于古代日本与中国的接触。他们学习大陆文化必须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一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从三世纪日本进行系统地学习汉字,到公元四世纪,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7世纪汉字才正式作为文字来记录日语 。在 古事记 中出现1507个汉字,在 (<日本书记 中有 35l3个汉字 ,在《风土记》中有 2o27个汉字,在 (<万叶集 中有 2501个汉字。当汉字流传到日本的时候,所有的词汇都是用汉字书写。在日本古代的作品中,都是运用一些复杂的汉字进行书写,万叶集》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但是,其中所用汉字大都丧失其原来的意义,它们只是被作为一种符号来表示 日语语音。日语中“假名”一词的起源,最初是缘“真名”而来。“真名”指名副其实的形、声、义兼有的汉字;“假名”则顾名思义,指假借汉字作为日语的音符。为了使用的方便,日本人就想方设法,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尽可能地使用简单的文字,拆散了原来的字形,取汉字偏旁和汉字草书体,简化、整理成和汉字形式不同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在平安时代 (八世纪)日本开始全面吸收中国的文化,引进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在 日本人与中国的交往中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入,汉语词汇融会到日本人的社会、日常生活中。在历史上汉语是对日本语影响最大的语种。那个时候,佛教在中国普及,佛教和中国文化一同传入日本。佛教文化通过汉字和梵语传入 日本,汉语和梵语纳入日语词汇的范围,成为特殊的外来语。

  (二 )从欧美语 系吸收外来语

  吸收欧美外来语始于葡萄牙人在 1543年 (天文 l2年)进入种子岛,之后进行通商和传教,从 日本西部东上,直到1639年 (宽永 16年)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在这近 100年间,给 日本带来了欧洲文明。此间,葡萄牙人通商的同时进行传教,以便慰济日本人的心理,因此葡萄牙语词汇也随之涌入日语。为了传教,葡萄牙人用 日语编写了书籍,来传播基督教义,有关基督教的宗教术语用外来语进行标注,进入日语。如:7、/(灵魂)、7,、/丑 (天使)、7 岁(祭坛)、/f 々 (教会)、夕叉 (十字架)、沭叉卜口 (使徒)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