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美国动画看社会文化的排斥与融合(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2 美国动画片中表现出的性别歧视
  在1930年,好莱坞通过了一个旨在自我审查的规范。在这个规范中,特别提到了性的表现问题。谈到了“什么是过度的女性性征的体现”。在规范关于性的章节部分.提出了9条忠告,反对“色情性的’接吻或拥抱。或者是反对可能刺激更低和更基本情感的激情表演。女性性征成为审查的焦点。在动画电影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派拉蒙公司的贝蒂动画系列。卷曲的短发、性感的双唇、低胸的短裙。总是对着你迷人地眨眼。。并不时发出“Yoo—hoo”的欢呼声,这个可爱而性感的迷人娃娃从出现在银幕上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千万观众的视线。人们形容,只要可爱的贝蒂一眨眼,立即就可以捕获男人的心。因为她是如此的性感却又如此的天真,是一个不成熟与世故的矛盾综合体。比如1936年的动画片《贝蒂与小国王》(Betty Boopand the Little King),在电影中,直到国王发现贝蒂以前,她都只是一个表演歌舞杂耍的演员。在影片中,贝蒂成为一个物品.一个对小国王这样的男性有吸引力的眼神的物品。在结尾,小国王从他那个愚笨的来自上流社会的高个皇后身边逃走,与贝蒂展开了浪漫的故事。而贝蒂对国王来说,正是逃跑后获得的奖品,只是这个奖品被赋予了下层社会浅薄的娱乐和性的特质。电影银幕对于贝蒂这个女性——女孩形象的塑造,正好让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女性身体为商品的事实。一个天真可爱的娃娃被赋予了一系列成熟女性的性征,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而对于这种性征的表现手法又是通过诱惑的眼神、肢体的暴露等浅薄的方式。虽然贝蒂毫无疑问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动画明星.但是在故事的设计上,也仍然免不了她作为男性的附属和奖品的命运。这种带有性别偏见的态度深深地根植于美国的文化之中。
  
  三、美国动画片中社会文化的融合:以中国为例
  
  近年来,美国动画越来越多的作品是从世界各国的文学名著、故事传说中汲取素材,大胆地进行改编.加入自己的主流意识,表现出世界性的文化视野。在动画片《花木兰》中,虽然取自中国古代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但影片中的木兰已经完全不是中国人熟知的那个为了尽孝道而替父从军的女子,完全从现代西方人的角度。改编成活泼勇敢、敢作敢当、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美国木兰。这样的改造赋予影片以新意和现代精神。
  又如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不仅在形式上采用了近乎全盘的中国元素,而且在故事中贯穿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可谓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化”演绎得最为深刻的好莱坞动画片简直可以鱼目混珠为“中国民族动画”。很多观众不禁想问:《功夫熊猫》为什么不是我们制作的?的确,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功夫+熊猫”这是导演及其剧组多少年来悉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结果。影片将中国功夫演绎得意趣盎然,主角选择为憨态可掬的中国国宝大熊猫.而且为“功夫+熊猫”作陪衬的是大量的中国元素。这既迎合了奥运会之前世界人民对神秘的中国文化的向往心理。也迎合了世界文化舞台正转向中国的发展趋势,再加上强大的制作阵容,怎能不创票房新高?不可否认,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紧扣现代文化流行热点,中西合璧的精确表达是《功夫熊猫》成功的关键。
  由此可见,美国动画片的文化内涵是钟爱自由.重视个体价值,表现人间亲情,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等,是相当美国化的。但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又能得到世界观众的认可。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