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有国界的,但任何一个学者却都是有国籍的。所以,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必然地会被自己或者他人看作是为国争光的事。一个中国学者怀着对“文化中国”的热爱,当然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换个角度来讲,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古老的国家,当然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对于这种文化的优劣固然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优秀的中国学者总是希望保持发扬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而不希望中国文化走向灭绝。陈寅恪虽然反对学术上狭隘的“爱国主义”,主张“世界的学术”这样一种理念,但同时他也希望国家能够尊礼像杨树达这样的学者,“使弘宣我华夏民族之文化于京师太学”,②这正是强调要保持“文化中国”的“中国文化”。陈寅恪之不离开大陆和他晚年治学方向的转变,也和这种想法相关。③
学术上的爱国主义是个很难讲清的问题,在一个时期,它可能会对于某一方面的学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另外一个时期,它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站在不同立场的学者,对于另一个国家学者的爱国主义或许不完全能够理解,而对于消极的“爱国主义”的批评有时却又会招来指责。就敦煌学来讲,因为它本来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科,资料纷繁多样,内容涉及许多学术领域,就语言资料一项,就有不同语系的文献,而且属于非常难解的古代语言,甚至是死语言,不是一个国家的学者可以承包下来的。所以,我坚持认为敦煌学是一门世界性的学术,敦煌学需要一种世界主义的精神,中国的敦煌学需要具有一种胸怀宽广的国际视野,而不应抱有一种狭隘的所谓“爱国主义”情绪。对于当前的中国敦煌学界来讲,只有拓展领域,思考问题,沟通中外,才能既不负华夏之国宝,又能襄进世界之学术。
——————————————
① 参见荣新江:《敦煌学:21世纪还是“学术新潮流”吗?》,《辞海新知》No.5,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65—71页,又《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65—368页,从历史学的角度提示了一些可以思考的问题,此外像女性史、疾病史、儿童史等许多方面,都有开拓的余地。
② 陈寅恪:《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续稿序》,《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60—261页。
③ 参见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第156页对其治学转变的解说。
换个角度来讲,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古老的国家,当然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对于这种文化的优劣固然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优秀的中国学者总是希望保持发扬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而不希望中国文化走向灭绝。陈寅恪虽然反对学术上狭隘的“爱国主义”,主张“世界的学术”这样一种理念,但同时他也希望国家能够尊礼像杨树达这样的学者,“使弘宣我华夏民族之文化于京师太学”,②这正是强调要保持“文化中国”的“中国文化”。陈寅恪之不离开大陆和他晚年治学方向的转变,也和这种想法相关。③
学术上的爱国主义是个很难讲清的问题,在一个时期,它可能会对于某一方面的学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另外一个时期,它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站在不同立场的学者,对于另一个国家学者的爱国主义或许不完全能够理解,而对于消极的“爱国主义”的批评有时却又会招来指责。就敦煌学来讲,因为它本来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科,资料纷繁多样,内容涉及许多学术领域,就语言资料一项,就有不同语系的文献,而且属于非常难解的古代语言,甚至是死语言,不是一个国家的学者可以承包下来的。所以,我坚持认为敦煌学是一门世界性的学术,敦煌学需要一种世界主义的精神,中国的敦煌学需要具有一种胸怀宽广的国际视野,而不应抱有一种狭隘的所谓“爱国主义”情绪。对于当前的中国敦煌学界来讲,只有拓展领域,思考问题,沟通中外,才能既不负华夏之国宝,又能襄进世界之学术。
——————————————
① 参见荣新江:《敦煌学:21世纪还是“学术新潮流”吗?》,《辞海新知》No.5,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65—71页,又《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65—368页,从历史学的角度提示了一些可以思考的问题,此外像女性史、疾病史、儿童史等许多方面,都有开拓的余地。
② 陈寅恪:《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续稿序》,《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60—261页。
③ 参见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第156页对其治学转变的解说。
上一篇:论城市边缘的“异托邦”
下一篇:文化研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