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二(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与天连,今改姓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20]虽弃刘姓,却肯定了自《史记》以来匈奴乃“夏后氏之苗裔”的说法,故北齐武平四年(573)《赫连荣墓志》说:“朔方人也。昔栉风沫雨,大业禀于帝图;疏河导源,叹嗟仲尼之口。波流于是浩汗,根叶所以郁槃。连天徽赫,难得而称焉。”鲜卑拓跋氏自述族源说:“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焉,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焉。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匈奴之属,作暴中州,而始均之后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21]匈奴宇文氏[22]于国史中称炎帝神农之后,并说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有葛乌兔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其俗谓天曰‘宇’,谓后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23]。
  北族出身者伪托中原名族,冒引华夏名人为先祖,反映了他们进入中原后,面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明的民族,心理上的不自信与趋同,这正是促使他们汉化的一种内在动力。史书中的说法,是一种政治宣传,而墓志中的记述,则是志主或其后人心理上的认可。当进入中原的少数族人认同于华夏,或虽没有忘记从边地迁入中原的历史,心理上却仍然自认为是华夏裔孙,历史上的少数族汉化或华化的过程才算真正完成。



[1] 本文所引墓志均出自赵万里先生编《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所附图版及赵超先生《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文中均标明墓志撰写年代,以便读者查证,不再一一注明出处。对后者录文有疑义者,亦径据前者图版改正,不再详加说明。
[2] 《魏书》卷13《皇后·胡氏传》。
[3] 唐长孺先生《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收于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0页。
[4] 《魏书》卷21上《咸阳王元禧传》。
[5] 关于北魏定士族等地时产生的“四姓”的确切内涵,参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第二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2~80页。
[6] 《魏书》卷13《孝明皇后胡氏传》。
[7] 参唐长孺《〈魏书·杨播传〉“自云弘农华阴人”辨》,载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5期。
[8] 《魏书》卷 58《杨播传弟杨椿附传》。
[9] 《北朝胡姓考》第294页。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10] 见《魏书》各人本传。
[11] 孝文帝规定随迁洛阳之鲜卑人改籍贯为“河南洛阳人”,从墓志中可知,这得到鲜卑人的普遍遵循,不过以“洛阳河阴人”作为籍贯者亦不少。
[12] 高欢北魏末起于北镇,且“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北史》卷6《神武纪》),但自称渤海蓨人,在史书存在可以稽考的世系。而这一世系存在疑点,被指为伪造,或疑高欢本出高丽,诸家观点详见缪钺先生《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人之冲突》,收于氏著《读史存稿》,三联书店1963年出版。后李培栋复著文对史籍中的高氏世系加以肯定,见其《高欢族属家世辨疑》,收于刘心长.马忠理主编之《邺城暨北朝史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但笔者认为,李氏所论并不能证明高氏世系的真实性。
[13] 《梁书》卷56《侯景传》
[14] 《北朝胡姓考》第237~238页,前引书。
[15] 《晋书》卷101《刘元海载记》。
[16] 《晋书》卷108《慕容廆载记》。
[17] 《晋书》卷112《苻洪载记》。
[18] 《晋书》卷116《姚弋仲载记》。
[19] 《晋书》卷122《吕光载记》。
[20] 《晋书》卷130《赫连勃勃载记》。
[21] 《魏书》卷1《序纪》。
[22] 关于宇文氏之族属,采用周一良先生《论宇文周之种族》一文的研究,见《周一良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23] 《周书》卷1 《文帝纪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