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上)(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志》1922年第1至4期,后收入其《马哥孛罗游记导言》。束世澂文发表在《史地学报》1923 年第2卷7期。张见束文后又作《答束世澂君〈中国史书上之马哥波罗质疑〉》(载《史地学报》1924年第3卷3期)一文,仍坚持《游记》本身有错误之说。
〔7〕见上引《答束世澂君》文。
〔8〕伯希和文由冯承钧译出,先刊布于其《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1934年版第83~99页;后收入其《马可波罗行纪》下册,1936年版《附录》第849~865页。
〔9〕按,岑氏所评张氏论点,多引自张氏另一专著《马哥孛罗》,故文字上与张所著《中国史书上之马哥孛罗》略有不同。
〔10〕见《元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79~199 页。
〔11〕见张译本第288页,冯译本中册第542页基本相同。
〔12〕参看杨志玖:《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几个问题》中的(二)《马可波罗是否做过扬州总管?》节,原刊《中国史研究》1982 年第2期,收入《元史三论》第109~113页。
〔13〕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元史》及开明书店据清殿版二十五史之《元史》俱误作“宣慰使”,冯译《马可波罗行纪·序》第3 页亦误作“宣慰使”。
〔14〕同注释〔12〕。
〔15〕见《邵循正先生蒙元史论著四篇》,元史研究会编《元史论丛》第1辑。
〔16〕见《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原载《文史杂志》第1卷12期,1941年12月重庆出版,收入《元史三论》第89~96页;《关于马可波罗的研究》,原载《南开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收入《元史三论》第97~104页;向达:《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原载《旅行家》1956年第4期,收入《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第3~14页。
〔17〕彭海:《关于马可波罗在扬州的时间》,《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
〔18〕该文收入《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第287~297页。
〔19〕见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1986年第10期。
〔7〕见上引《答束世澂君》文。
〔8〕伯希和文由冯承钧译出,先刊布于其《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1934年版第83~99页;后收入其《马可波罗行纪》下册,1936年版《附录》第849~865页。
〔9〕按,岑氏所评张氏论点,多引自张氏另一专著《马哥孛罗》,故文字上与张所著《中国史书上之马哥孛罗》略有不同。
〔10〕见《元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79~199 页。
〔11〕见张译本第288页,冯译本中册第542页基本相同。
〔12〕参看杨志玖:《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几个问题》中的(二)《马可波罗是否做过扬州总管?》节,原刊《中国史研究》1982 年第2期,收入《元史三论》第109~113页。
〔13〕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元史》及开明书店据清殿版二十五史之《元史》俱误作“宣慰使”,冯译《马可波罗行纪·序》第3 页亦误作“宣慰使”。
〔14〕同注释〔12〕。
〔15〕见《邵循正先生蒙元史论著四篇》,元史研究会编《元史论丛》第1辑。
〔16〕见《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原载《文史杂志》第1卷12期,1941年12月重庆出版,收入《元史三论》第89~96页;《关于马可波罗的研究》,原载《南开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收入《元史三论》第97~104页;向达:《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原载《旅行家》1956年第4期,收入《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第3~14页。
〔17〕彭海:《关于马可波罗在扬州的时间》,《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
〔18〕该文收入《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第287~297页。
〔19〕见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1986年第10期。
上一篇: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
下一篇:“肉食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