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满”革命与国史重建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二十世紀初現代「民族國家」觀念傳入中國,從歷史的角度出發,也就存在著一個民族國家再造的過程。正如有的學者認為的那樣:現代民族國家都有對國史上年代悠久的史跡之紀念,但它們往往是晚近產品1。辛亥革命時期,革命派提出「排滿」,要求建立漢民族的共和國,對於「國史」的重新締造也成為革命派的時代任務。因此,他們書寫的歷史均以漢族族體為中心:除了尋求漢族的起源、歌頌漢族的始祖之外,還宣揚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輝煌鬥爭史、湧現的英雄豪傑、以及漢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等等。本文著重以史料來重現當時的「國史」,以期對辛亥革命有更全面的理解。 
    一 漢族始祖──黃帝
  黃帝原是一位部落首領,屬於姬周族。隨著後來以周族為核心的各部族逐漸融為一體,黃帝也就成了新的共同體──「華夏」的初祖。司馬遷作《史記》,在《五帝本紀》裏不僅把黃帝列在了所有帝王之首,而且把其他幾位古帝都說成是黃帝的直系子孫,甚至以後的「三王」──夏、商、周三代國家的始祖,也都是黃帝的直系後裔2。但是,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一直提的是三代、堯、舜,孔子是其中的中心人物。黃帝因漢初黃老並稱,後來逐漸演變成方術的守護神,開始與民族的始祖身份分離。 
  到了20世紀初,國人都是「黃帝子孫」的說法開始普遍起來。清末率先尊黃帝為漢族始祖的是部分改良派人士。1901年,梁啟超在《中國史敘論》中指出:「漢種,即我輩現時遍佈于國中,所謂文明之胄,黃帝之子孫是也。」3歐榘甲也說:「合中國漢族之始祖,黃帝也;合中國漢種各族姓所自出,黃帝之子孫也」4。當時他們如此提法,似無多少政治用意,只是為了比較清楚地說明國內各種族類。而革命派在晚清掀起的尊崇黃帝的高潮,則是宣導大漢民族主義的表現。革命派黃節說:「衡陽王氏,當有明鼎革,抱種族之痛,發憤著書,乃取軒轅肇紀,推所自出,以一吾族而統吾國。」5明清之際的王夫之為重視黃帝的大學者,他於1656年完成《黃書》,提出「畛」之觀念:「人不自畛以絕物,則天維裂矣。華夏不自畛以絕夷,則地維裂矣。」6他視黃帝時代為華夏畛域之界定者,對其他族系只「講其婚姻,締其盟會……甥舅相若,死喪相聞,水旱相周,兵戎相衛……名系一統,實存四國」7。王氏的黃帝界定中國「種類」畛域之說,在晚清已成漢民族主義者之共識。
  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橫濱舉行「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用公共回憶的方式來重新想像漢族團體,把明清的改朝換代說成是「亡國」,把日本稱呼中國的「支那」當本國名稱。章在會上頌揚南明抗清志士,並呼籲江浙人士模仿他們8。在「亡國紀念會」後,留日學生界以省份命名的反清刊物如雨後春筍,如《江蘇》、《浙江潮》、《湖北學生界》等。《新廣東》一文中即明確說明:「今所謂朝廷者,乃韃靼之種,其部落居於滿洲長白山之下,在萬里長城之外,本與我中國黃帝之子孫不同種族者也。……應以土地還之中國人,……夫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也。」9此時,各地的漢民族主義者都有樹立黃帝為共祖之運動。1903年4月出版的《江蘇》雜誌第二期用的還是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出的第三期便改為黃帝紀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革命黨機關報《民報》第一期刊首印有黃帝像,圖下說明「世界第一之民族主義大偉人黃帝」。1903年軍國民教育會宣告成立,會員徽章的正面鐫黃帝像,背面小字為「帝作五兵,揮斥百族,時惟我祖,我膺是服」10。軍國民教育會以黃帝為徽章的圖案,顯然寓有反清的意圖。正如當時軍國民教育會的重要組織者秦毓所說:「徽章制黃帝之像,宗旨所在,不言而喻」11。
  1903年5月,鄒容在《革命軍》中說:「滿洲人與我不通婚姻,我猶是清清白白黃帝之子孫也。」126月,章太炎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稱:「滿人既不可欺,富貴既不可復,而反使炎黃遺胄,受其蒙蔽,而緩于自立之圖。」137月,劉師培在《黃帝紀年論》中說:「黃帝者,漢族之黃帝也。」14接著又在《攘書》裏說:「炎黃之裔,厥惟漢族」15。陳天華也在次年的《猛回頭》裏把黃帝喚作「始祖公公」16,望他「給漢種速降下英雄」,以匡國難17。孫中山在《軍政府宣言》中也稱:「我漢人同為軒轅之子孫」18。之後,革命派類似的稱呼比比皆是,如稱「我同胞四萬萬黃帝之胤」19、「世界民族第一之黃帝胄裔」20、「吾聰明靈秀之黃帝民族」21、「神聖祖宗黃帝」22、「我四百兆黃族」23,等等。許之衡指出:「近日尊崇黃帝之聲,達於極盛。以是為民族之始祖,揭民族主義而宣導之,以喚醒同胞之迷夢。」24劉師培認為:「欲保漢族之生存,必以尊黃帝為急。黃帝者,漢族之黃帝也,以之紀年,可以發漢族民族之感覺。」25
  1908年,同盟會陝西分會會長李仲特與井勿幕、郭希仁等人還組織同盟會員在重陽節祭掃軒轅黃帝陵。重陽節那天,會員們假扮成延長油礦考察員、商人、獵戶等,紛紛趕往黃陵。最後到達黃陵參祭的共有三十人。祭陵儀式莊重儉樸,參祭者在黃帝陵前宣誓:「驅除韃虜,光復故物,掃除專制政權,建立共和國體,……以紓民生之苦,以復漢族之業。」26 
  黃帝作為漢族的始祖,自然也應是「民族國家」的起源。 1903年7月,劉師培發表《黃帝紀年論》,倡行黃帝紀年以取代光緒紀年和耶穌紀元。他說:「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起原。為吾四百兆漢種之鼻祖者誰乎?是為黃帝軒轅氏。是則黃帝者,乃製造文明第一人,而開四千年之化者也。故欲繼黃帝之業,當自用黃帝降生為紀年始。」27宋教仁也主張以「(黃帝)即位之年為紀元,為漢族開國之一大紀念也。」28之前,黃興也曾使用黃帝紀元。黃帝發明後,當時計算的方式並不統一:於1904年創刊的《黃帝魂》將該年定為黃帝紀元4614年,而《國民報彙編》則把同年推算為4395年,《二十世紀之支那》、《民報》、《洞庭波》、《漢幟》則用同一系統,分別把創刊年1905、1906、1907年改為黃帝紀元4603、4604、4605年。1905年,宋教仁根據《皇極經世》、《通鑒輯覽》等典籍推定是年為黃帝即位4603年,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創刊時即以此署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湖北軍政府、滬軍都督府等地方革命政權也大多以此紀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當選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先生正式決定中華民國改用按《民報》推算的黃帝紀年,並通令全國執行。中華民國元年定為黃帝4609年。
  然而,關於黃帝的來源國人並無多少認識,西方學者主張外來說的居多29,其中最占勢力的是法國學者拉庫伯里(Terriende Laconperie)的美索布達米亞西來說。拉庫伯里在1894年寫的《中國太古文明西元論》一書中認為:兩河流域的君主尼科黃特率領巴克民族東徙,途經昆侖山,輾轉來到中土定居,乃是漢民族的前身30。此說被中國學者所採納,也都相信黃帝與中國民族起自昆侖山。如宋教仁在《黃帝肖像題詞》一文中即寫道:「嗚乎!起昆侖之頂兮,繁殖於黃河之滸。」31劉師培在《攘書》開篇也寫道:「漢族初興,肇基西土,而昆侖峨峨,實為巴克民族所發跡……」32林獬發表在《中國白話報》上的《國民意見書》上也說:「原來我們中國漢種從前是住在西方帕米爾地方,昆侖山下。」331904年陶成章發表《中國民族權力消長史》,其中詳細考證了漢族祖先的遷徙史,並專門闢了六節敘述黃帝的地位和戰功。 
  其實,把黃帝作為漢族的祖先,只是一面之辭。因為古代人們也把他作為各少數民族的共同祖先,不僅歷代漢族統治者尊黃帝為祖先神,而且魏、遼、夏、金、元、清等少數民族政權也紛紛承認自己為炎黃後裔。因此,改良派對革命派的這種說法給予駁斥和批判。康有為說:「滿洲云者,古為肅慎,亦出於黃帝後」,「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