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藏》的底本及雕造考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本文为了研究《高丽大藏经>底本与板刻的性质,首先,想综合一下已有的研究结果,看一下具有代表性的见解。然后,想通过以现在在韩国还未能受到瞩目的《赵城金藏》(注:《赵城金藏》雕造于1149年(皇统九年,南宋绍兴十九年),完成于1173年(大定十三年,南宋乾道九年),被认为是《开宝藏》的覆刻本。)为中心,与湖林博物馆所藏的《初雕大藏经》以及东国大学影印的《新雕大藏经》的对比、守其法师编著的《校正别录》的校勘记以及在校勘记里涉及到的《新雕大藏经》和《赵城金藏》的对比来,研究《高丽大藏经》的底本与板刻的性质。
  如此的研究结果将成为我们判断在大藏经间出现的文字异同的先后、文字异同的原因及由来的根据。这样的话,研究的结果将会被佛经的研究者们更加有效地使用。
    一、关于对《高丽大藏经》的底本与板刻的既存说
  《高丽大藏经》是对《初雕大藏经》和《新雕大藏经》(所谓《再雕大藏经》)的总称。如今虽然《新雕大藏经》连板木都保留在了海印寺,但是《初雕大藏经》却只有一部分印本被留存了下来。因为对于这些《初雕大藏经》和《新雕大藏经》的底本与板刻没有确切的根据,所以,对它们的讨论还显得很模糊,即使是已经发表的见解,要被定为是定论还有问题。我们来看一看最近发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见解。
  日本的小野玄妙在《佛书解说大辞典》中以《北宋官版覆刻〈高丽大藏经〉目录》为题做了如下的叙述。他主张《初雕大藏经》是《开宝藏》的覆刻本,但回避了对《新雕大藏经》的详细讨论:
  在新雕中用国前本、国后本、宋本、丹本等进行了校正,并进行了补充以及代替。…我看了做为新发现的南禅寺大藏中的初雕本零本的大集经,发现那就是北宋官版的覆刻。不仅是字体、行数、版心的高度一致,就连字体的气韵也很仿佛。但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那时作为雕版大藏只有北宋官版一藏,因此如果被覆刻,成为它的底本,那就没什么奇怪的了。(注:小野玄妙:《佛书解说大辞典》,别卷。东京,大同出版社,1936。p.703-705。)
  中国的《中华大藏经》编辑局在《中华大藏经》的“内容简介”中说到:“《高丽藏》(笔者注:指《新雕大藏经》)与《赵城金藏》一起,是属于《开宝藏》系统的覆刻本,版式一致。因此,如果用《高丽藏》来补充《赵城金藏》是天衣无缝的。”(注:中华书局编:《中华大藏经》别纸,《〈中华大藏经〉内容简介》,1984。p.4-6。)认为《新雕大藏经》是《开宝藏》的覆刻本。
  韩国的李箕永先生在《高丽大藏经的历史及意义》中作了如下的叙述,认为《初雕大藏经》(雕造于高丽显宗朝)是《开宝藏》的覆刻本。对于《新雕大藏经》,从下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是由守其法师将《开宝藏》、契丹本、初雕本进行了对比修整,做出新的登载本板刻出来的:
  北宋的官版大藏经一成立,最先紧跟着发源大藏经雕造并进行推进,第二次推出完整的大藏经的是高丽的显宗。我们称它为《高丽大藏经》的初雕本。……认为该初雕《高丽大藏经》大体上是以宋的官版大藏经的内容和体裁为基础覆刻的。但是高丽人对此不满意,抱着想要做出更加完整的大藏经的远大梦想,而继续努力。因此初雕本的补充工作在显宗以后仍继续着。……开泰寺的僧统守其成功的将北宋官版与契丹本以及我们的初雕本进行对比,并订正错误的经文。……《高丽大藏经》是谁写的?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还不能明确。但从影印本中可以看出,那笔迹具有雄劲、端正、始终如一的特点。”(注:李箕永:《高丽大藏经的历史及意义》,《高丽大藏经》48册,1976。p.5-11。)
  另一方面千惠凤老师在《湖林博物馆所藏初雕大藏经调查研究》中进行了如下的叙述。认为《初雕大藏经》是用《开宝藏》、契丹藏、贞元入藏诸经论、宋新译经论,国内传本做出新的登载本板刻出来的,并主张《新雕大藏经》是通过对《初雕大藏经》的本文进行修整以后覆刻的:
  上面已经言及《初雕大藏经》是用北宋开宝版大藏经、契丹大藏经、贞元入藏诸经论、宋新译经论,国内传本板刻受容的,其开版是以北宋开宝板大藏经的每行14字形式,通过准据、板下书雕出来的,其精湛的板刻技法活现着字体的井然和雄劲的笔力。当然也搀杂着一些技术不够好的刻手的,但大体上看其技法是熟练的。特别是看根据契丹本和国内传本刻的每行17字的版本,一眼就可以看出技法的卓越。其板刻的精巧度丝毫不逊色于宋本。另一方面再雕大藏经虽然是很多底本的本文补足,或者补充了其底本的缺落、或拟订了板下书进行了雕刻,但因为大部分是纠正了《初雕大藏经》的错误,而后重复雕刻出来的,因此板刻的精巧度就远不如初雕本了。”(注:湖林博物馆编:《湖林博物馆所藏初雕大藏经调查研究》,成保文化财团,1988。p.15。)


  再则,蔡尚植在《韩语大藏经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新雕》的“解题”中附加了如下的解题,提出《初雕大藏经》是与国内相传的佛经相互校勘、并且收录了部分只在高丽存在的佛经而完成的:
  日本的学者没有明确的理论根据就认为初雕大藏经仅是北宋开宝版藏经的覆刻。但是如果分析一下《校正别录》我们就可以发现初雕大藏经不但与国内的许多写本进行了比较,还将一些只有高丽存在的经典进行了入藏。……不管怎么样,通过《校正别录》我们可以知道初雕大藏经不是对北宋藏经的单纯的覆刻,而是通过与近70多年在国内传播的佛经的校勘,并将部分只有高丽残存的经典入藏而完成的。”(注:东国译经院:《韩语大藏经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新雕》,1994。p.17。)
    二、与《赵城金藏》的对比分析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丽大藏经》的底本与板刻,存在着相斥的见解。姑且不论《初雕大藏经》,为什么对于《新雕大藏经》有作为雕造《新雕大藏经》时候的校勘记录的《校正别录》,而对其底本与板刻的见解还是很模糊呢?
  在这里我想将《赵城金藏》与湖林博物馆所藏的《初雕大藏经》以及《新雕大藏经》进行对比,来讨论《高丽大藏经》的底本与板刻。
  首先,在本稿中所说的《赵城金藏》是在1149年开始雕造(皇统九年,南宋绍兴十九年),1173年完成的(大定十三年,南宋乾道九年)。(注:小野玄妙:《佛书解说大辞典》,别卷。东京,大同出版社,1936,p.728.)该大藏经是《开宝藏》的覆刻本,装订是卷轴装,每版23行,每行14字,具有《开宝藏》的基本特征。《赵城金藏》中涉及到的经典有7000余卷,但现存的有5380余卷。该《赵城金藏》目前有4种印本,在《中华大藏经》(注:《中华大藏经》是中国的中华书局在1984年到1995年陆续发行。该大藏经基本上以《赵城金藏》为底本,将《赵城金藏》中的缺文与未入藏的部分用高丽《新雕大藏经》进行补充,共106册。)中收录着作为其主要底本的影印。这四种印本即是在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广胜寺本4827卷、原来收藏于燕京的大宝集寺,后在西藏萨迦北寺发现的大宝集寺本540卷、以及搀杂在广胜寺本当中的兴国院本与天宁寺本等都是在天宁寺初雕的印本。(注:李箕永:《高丽大藏经的历史及意义》,《高丽大藏经》48册,1976。p.5-11。)
  如此的《赵城金藏》是《开宝藏》的覆刻本,这一点一直是学术界的统一说法(注:内学院编:《丽藏新雕本校记》,南京,1933.)。笔者通过在2001年1月访问中国国家图书馆时对比图书馆中收藏的《开宝藏》杂阿含经卷第三十、杂阿含经卷三十九和《赵城金藏》(收入在《中华大藏经》中的缩小影印本),可以确定《赵城金藏》确实是《开宝藏》的覆刻本。
  这里所说的湖林博物馆收藏的《初雕大藏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