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中龙的意义比较(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活龙活现、蛟龙得水、龙飞凤舞、龙肝豹胎、龙马精神、龙蟠凤逸、龙蛇飞动、龙蛇混杂、龙潭虎穴、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跃凤鸣、攀龙附凤、群龙无首、神龙见首不见尾、生龙活虎、屠龙之技、土龙刍狗、望子成龙、降龙伏虎、叶公好龙…… 

    “dragon”和中文里的“龙”所指不同,却都在文化中长久的保存下来,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对此,达尔文的“认知因子”概念可以作一解释。 达尔文举过这样的例子:“考察一下神(God)的概念。我们并不知道它是如何在一个认知因子池里兴起的。也许它通过独立‘变异’发生了很多次。在任何例证中,它实际上都十分古老。它是如何复制自己的?依靠说出的话和写下的文字,借助了伟大的音乐与艺术。为什么它有着那么高的生存价值?记住这里的‘存在价值’并不意味着在一个基因(gene)池里的一个基因,而是一个认知因子池里的一个认知因子。这个问题的真实含义是:是什么在文化环境令关于一个神的想法得以稳定与复制的?认知因子神(god)在认知因子池里的存在价值是由它巨大的心理感染力引发的。它给了关于存在的深奥而且麻烦的问题的一个表面上近乎合理的答案。它提出这个世界上的不公可能会在下一个世界上得到纠正。这种‘永久武器’给了我们一种面对自身的不完备时的缓和方法,就好像医生使用的安慰剂,不过是在想象中发生作用。这些就是为何神(God)这个概念如此毫无困难地为个体大脑的连续世代所拷贝的部分原因。如果只是以一种有着很高存在价值或者感染力的认知因子的形式,神(God)是存在的,存在于人类文化所提供的环境之中。” 据此,不论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里,认知因子龙得以稳定复制变异的价值都在于给以人们一个永恒的崇拜和追求对象:对力、对水、对火、对天空的向往,对征服自然界所有不在人类控制之下的力量的渴望。不论是征服它还是与其化敌为友,都对“人”的自我地位提升有价值。喋喋不休地讨论龙是否在真实情况下存在的意义远远不如探讨龙在现代社会是否继续存在有价值,也不如“龙”这个概念的真实存在对人类的意义更有价值,更不如探讨龙在中西方各种文化背景下形态的演变和形态演变所代表什么的变化更有价值。只要有人相信,龙就存在;只要这个名称和它所代表的概念还有意义,龙就存在。

    二十世纪初,瑞士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卡尔·居斯塔夫·荣格(C.G.Jung)发表了对神话传说的原型特征的研究,首先假定了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它是从人类最原初的种族记忆和神话、童话、传说的图解中得来的。全世界的神话学符号都具有一致性,只在外部形式上有少许差别,它象征着从记忆的初始对自然的共同经历。发现寓言背后的意义,就能发现真理。在南部海岸线地区的故事中与冰岛的史诗《埃达》中都有对大洪水的共同记忆。

    在德国最受尊敬的古生物学家之一埃德加·达卡(Edgar Dacqué)对此也有类似论述。龙在其理论中被假设为一种原始记忆,它远远先于人类的真实出现,这种原始记忆保留了对恐龙的印象。

    恐龙越是灭绝就越能扩大其统治,对覆盖大陆的无边无际的森林的统治,对人的错综复杂的思想的统治。从无从知晓年代的恐慌和疑虑的阴影中,它们继续伸长脖子,扬着爪子;当它们的英姿连最后一点形象都被抹掉时,它们的名字则继续在一切意义上存在着,在一切活着的生物中永久地存在着。……它们等待的就是变成无声的思想和无名的模式,通过这些思想和模式取得形态和实质……

  参考书目:

  1、John Simpson and Edmund Weiner eds,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England: Clarendon, 1993)
  2、C.G. Jung: 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何新:《龙:神话与真相》,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4、罗二虎:《龙与中国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版。
  5、方坦纳:《象征世界的语言》,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