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秦简《易占》之《明夷》记录了夏启梦见乘龙飞天之事。秦简:“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乘龙以登天而攴(枚)占□。” [8]此也见于传本《归藏》:
1.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郑母经》)
2.昔夏后启上乘龙飞,以登于天。睾陶占之曰吉。(《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引《归藏》)
3.明夷曰:昔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天,而枚占四华,皋陶曰吉。(《博物志.杂说上》)
秦简中的“攴”,即“ 攵”,与“枚”通。王明钦说:“秦简中攴为枚之省文。” [8] [9]《说文》云:“枚,干也。从木攴,可为杖也。”后,即君王。《泰.象》:“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虞翻注:“后,君也。”《尔雅.释诂》云:“后,君也。”《周礼.量人》云:“营后宫。”《礼记.内侧》:“后王命冢宰。”郑玄皆注云:“后,君也。”故夏后启,指夏王启。睾陶,即皋陶。“睾”通“皋”。《列子.天瑞》:“望其圹,睾如也。”《孔子家语.困誓》:“自望其广,则睾如也。”《荀子.大略》作“皋如”。
(三)《易占》之《归妹》记录了嫦娥偷吃长生药、卜奔月之事。秦简:“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 [7]”此见于传本《归藏》之辞:
1.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谢希逸《月赋注》,载《文选》卷十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四)
2.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汉艺文志考》)
不同的是“嫦娥”之名,秦简作“恒我”。“恒”即“常”,《说文》:“恒,常也。”汉人因避讳文帝刘恒,“恒”多作“常”。 “我”与“娥”音同而相通。《说文》:“从女我声”。又“恒”通“姮”, “姮娥”即“嫦娥”。《淮南子.览冥训》:“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云:“逵吉:按‘姮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文选注》引此作‘常’,淮南王当讳‘恒’,不应作‘恒’,疑《意林》是也。”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国翰辑《连山》中也有常娥奔月之辞:
有冯羿者,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常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无恐无惊,后且大昌。”姮娥托身于月
此为马国翰误辑。对于这个问题李家浩考之甚详, [8]兹不再论述。
由以上考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出土的秦简易占为《归藏》;汉初《归藏》未遗失;汉晋人所见到的《归藏》不是伪书。这就为几千年易学界关于《归藏》真伪争讼作了结案。至于出土秦简《归藏》是否为商易,则在《归藏》和《周易》的关系中加以讨论。
二、《归藏》早于《周易》
郑玄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烦,而殷易简。”梁元帝云:“按《礼记》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今《归藏》,先坤后乾,则知是殷明矣。”邢昺云:“《归藏》者,成汤之所作,是三易之一也。”郭雍、程大昌、马端临、吴澄、郑樵等人皆主此说。高明说:“今按《周礼》《连山》、《归藏》与《周易》并举,称为三易,且同掌于太卜之官,则周时《连山》、《归藏》与《周易》并行可知。是《连山》《归藏》最迟亦应为周时书。” [11]今人在研究了出土的《归藏》之后,多认为不是商代作品。李家浩说:“秦简《归藏》有可能是战国晚期秦人的抄本。” [10]李零说:“现在发现的王家台秦简《归藏》和前人所辑归藏佚文,其繇辞提到周武王和周穆王,当然不会是商代的内容。” [12]王明钦说:“《归藏》的成书年代,当在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这与《周易》经的年代也相差不远。” [9]
笔者认为,《归藏》成书应早于《周易》。理由如下:其一,今以《周易》通行本、帛书本、竹简本和《归藏》的传本、竹简本作以比较,可以发现《归藏》和《周易》的卦名,有许多相同和相近者。相同者如下:
通行本《周易》
帛本《周易》
阜阳竹简本《周易》
竹简《归藏》
传本《归藏》
屯
屯
肫
肫
屯
讼
讼
讼
讼
师
师
市
师
师
比
比
比
比
比
履
礼
履
履
履
同人
同人
同人
同人
同人
大过
泰过
大过
大过
大过
明夷
明夷
明□
明夷
明夷
萃
卒
卒
卒
卒
井
井
井
井
井
归妹
归妹
归妹
归妹
节
节
节
节
以上有的使用了通假字。如《周易》通行本和帛本及传本《归藏》作“屯”,竹简本《周易》和竹简本《归藏》作“肫”。按《说文》“肫”读作“屯”,则“屯”、“肫”通。通行本《周易》和传本《归藏》及竹简《归藏》作“履”,而帛本《周易》作“礼”,“履”“礼”通。《说文》云:“礼,履也。”《尔雅.释言》云:“履,礼也。”《荀子.大略》云:“礼者,人之所履也。”王弼《周易略例》引《序卦》云:“履者,礼也。”而从这些卦画和卦名相同看,二者决不可能是同时产生,必有先后继承关系。
那么,二者谁先谁后?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一些卦名看出。如竹简《归藏》有一卦为“恒我”,《周易》通行本、帛本、竹简本和传本《归藏》皆作“恒”。竹简《归藏》的“我”,决非衍文,如前所言,“恒我”又见于竹简《归藏.归妹》卦辞,是“嫦娥”原始称呼。而出土《归藏》是秦简,早于出土的汉代抄本——帛书和竹简《周易》。通行本《周易》和传本《周易》是经过后人整理的版本。在卦画相同的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能说明秦简《归藏》“恒我”源于《周易》各种版本及传本《归藏》的“恒”。相反,《周易》各种版本和传本《归藏》本之于竹简《归藏》、是对竹简《归藏》的简化则更为合理。
又如,竹简《归藏》又有“散”卦,传本作“散家人”。而各种版本的《周易》皆作“家人”。黄宗炎云:“‘家人’为‘散家人’,则义不可考。”按:两个版本的《归藏》皆有“散”,竹简本卦辞中也有“散”字,可见,“散”也非衍文。“家人”从“散”和“散家人”而来,也比较明显。
另外竹简本《归藏》有一些卦名,其意义比《周易》卦名更为原始。如劳卦、丽卦、毋亡卦。各种《周易》版本分别为坎卦、离卦、无妄卦。毋亡,作为卦名出现在秦简《归藏》卦辞中。今本《周易》作“无妄”,是后起文字。从文字学角度讲,“毋”、“亡”要早于“无”。在殷代甲骨文中已有“毋”、“亡”。无妄之“无”是后起的字。李孝定云:“有无之‘无’,古无正字,卜辞假‘亡’为之。”(《甲骨文字集释》第十二) [ 13]《史记.春申君传》作“毋望”,仍保留了古“毋”。后作无妄。先儒多释无妄为不妄行和无希望。马融、郑玄、王肃皆云:“妄犹望,谓无所希望也。”《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应劭曰:“无妄者,无所望也。万物无所望于天,灾异之最大者也。”只有虞氏释义与众不同。虞氏注《无妄.象》曰:“与谓举。妄,亡也。谓雷以动之,震为反生,万物出震,无妄者也,故曰物与无妄。《序卦》曰:‘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而京氏及俗儒,以为‘大旱之卦,万物皆死,无所复望’,失之远矣。”虞氏释义合乎秦简,秦简《毋亡》有“安藏毋亡”之辞,此“毋亡”指未亡失。又虞氏曾言“《归藏》卦名之次亦多异”。知虞氏见过《归藏》,故此为虞氏用原初《归藏》释《周易》之例证。
劳,传本《归藏》作“荦”;《周易》今本作“坎”,帛本作“赣”,汉石经本作“欿”。按,李过曰:“谓坎为荦,荦者,劳也,以万物劳乎坎也。”黄宗炎曰:“坎为劳卦,故从劳谐声而省,物莫劳于力,故从牛。”则知劳、荦、坎通。坎、赣、欿通,今人已考证,此略之。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