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卦》云:“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周易.坎卦》爻辞言“入于坎窞”、“坎有险”、“来之坎坎险且枕”等皆取陷、险之义,无“劳”之义,而《归藏》作劳,《说卦》训坎为劳,显然是在追溯坎之本义。

秦简《归藏》丽卦,传本《归藏》、《周易》通行本和竹简本作“离”,帛书作“罗”。“离”和“罗”古相通。《方言》曰:“罗谓之离。”“离谓之罗。”《彖传》、《序卦》、《说卦》并云:“离者,丽也。”故离、丽、罗三者通。然而,从文字起源看,丽的含义更符合卦画,离当来自丽。甲骨文中有“丽室”之辞。鲁实先解释曰:“其据以会意者为二室相临,二人相俪,是以其本义,为两为偶,即丽与俪之初文。《说文》以旅行训丽者,乃其引申义也。所谓丽室者,谓二室相偶,中间一堂,即《礼记杂记下》之夹室,亦即《国策燕策》之历室与《史记.乐毅传》之历室。夫室不相临而曰丽者,是犹先民画卦以两阳介一阴而名之离,亦取附丽为义也。”(《甲骨文字集释》第十) [13]由此可知,丽,本是指两室相临和二人相俪,有依附之义。卦画 为一阴依附二阳,别卦则是两个相同的经卦相依附,因两个离经卦外阳内阴、外实内虚,故与同两室一样,相互依附。故别卦离卦卦画有依附之义。如《彖》释《离》云:“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因此,丽比离更能反映卦象的特点,恐为离本丽之例证。

其二,竹简《归藏》卦辞皆用“卜”字,带有浓厚龟卜的痕迹。而《周易》今本和帛本则未使用“卜”字,蒙卦用过“筮”字。卜筮是不同的。《礼记.曲礼上》云:“龟为卜,策为筮。”更为重要的是卜早于筮。从行文上看,《归藏》修辞造句不讲究,无多大的文学价值。而《周易》则不同,它有简古清丽的语言,明朗而多形象的描写,爽朗而和谐的音节,亲切而有味的比兴,存有大量的远古的谣谚, “是一部最古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散文作品”, [14]  [15]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从卜早于筮、《归藏》带有龟卜痕迹和《周易》卦爻辞比《归藏》卦辞更为精致两个方面看,《周易》晚于《归藏》。

其三,按文献记载,《归藏》是以坤为首,殷墟出土的数字卦有崇尚坤之倾向。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两件特别应当引起我们注意。一是刻在甲骨上的“上甲田  ”,另一块是父戊卤上的“ 父戊”。周立升先生指出:“上甲、父戊都是殷商的先公名号,如果契数 是坤卦(后人将其横置作  ,正是坤之古文),当可知殷人是贵坤的。称归藏首列坤,为殷易,是有一定道理的。” [16]此为《归藏》早于《周易》之又一证。

其四,《周礼》言太卜掌三易之法,其经卦和别卦虽然一致,但从其排列次序看,为《连山》《归藏》在《周易》之前,这种排列决非偶然,当视为《归藏》早于《周易》的重要证据。有的学者提出,桓谭言《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言,前者繁后者简,推断夏《连山》殷《归藏》不可信。其实,从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看,是由繁而简、由具体而抽象,这是认识发展的规律。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先繁后简未必不可信。



然而,从卦辞看,大多反映的是夏商和夏商以前的事(包括神话传说)。当然也有商周和商周以后的事。最晚几条有:师卦周穆王占卜西征之事;右卦平公占卜邦国吉凶之事;鼎卦宋君占卜之事。后两者反映的是春秋之事。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卦画卦名较早,大约在周之前。卦辞写成的晚,在春秋平公和宋君之后。一是卦辞与卦画、卦名和卦辞同时较早,大约周之前。而反映周代和周代以后的卦辞则是后人修补的。这两种情况后者可能性较大。因从卦辞看,大多是反映夏商和夏商以前的事(包括神话传说)。有反映周和周以后史事的卦辞,并不奇怪,“古代数术之书有不断改写的习惯”, [12]《周易》就是如此,有被修改的痕迹。比较马王堆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无论是卦序、卦辞、卦名及文字都存有一定的差异。帛本系辞和今本系辞差别更明显。除了通假字外,帛本比今本缺少若干章。如帛书缺今本上篇第九章,下篇的第五章的一部分,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章的一部分,第十、第十一章也不见于今本。另外,今本“易有太极”、“显诸仁藏诸用”、“开物成务”,帛本分别作“易有大恒”、“圣者仁壮者勇”、“古物定命”。又出土的阜阳双古堆汉简《周易》,也与各种版本不同。除了文字歧异外,在卦爻辞之后又有卜辞,这是其它版本所没有的。 [17]这充分说明《周易》经传的确被改写过。与《周易》相同,人们在应用《归藏》的过程中,曾不断地对那些已过时的卦辞进行改写,补充影响大且应验的卦辞,则在情理之中。这种不断改写,一方面同说明在儒家占统治地位之前,《归藏》广泛流行而已;另一方面,《归藏》筮占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王明钦先生以三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和春秋三易并用提出,“《连山》《归藏》《周易》古同出一源。为《易》之三大派别。” [9]这种说法恐难以成立。“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是言史官当时掌握三部易书,这三部书卦画相同,未及其他,而仅卦画相同并不能说明三者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品。春秋时三易并用也不能说明这个问题,就像卜筮并用不能说卜筮是同一时期产生一样。因此,在没有其他史证和出土文献证明的情况下,古人关于夏商周三易之说不能轻易否定。

三、文王演易不是重卦

关于重卦问题,也是易学史上长期争论的焦点。共有四种观点:一,伏羲重卦。《淮南子.要略篇》:“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福祸矣。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周室增以六爻。”王弼也认为伏羲重八卦。(《周易正义》引)王弼也主此说。二,神农重卦。郑玄曰:“神农重卦。”(《周易正义》引)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同上)三、夏启重卦。孙盛认为,夏禹重卦。四、文王重卦。司马迁云:“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周本纪》) “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史记.日者列传》)扬雄云:“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法言》)班固、王充等皆主此说。其中第四种观点影响最大。这些观点在《系辞》中基本上可以找到根据。如《系辞》“观象制器”一节则是伏羲、神农重卦的根据。“《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易》之为书也,……兼三才而两之,故六。”是文王重卦的根据。禹重卦不知何据。孔颖达对四种观点进行了辨析。他说:

其言夏禹及文王重卦者,案《系辞》神农之时已有,盖取《益》《噬嗑》,此论不攻自破。其言神农亦未为得,今以诸文验之。案《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凡言作者创造之谓也,神农以后便是述修不可谓之作也。则幽赞用蓍谓伏羲矣。故《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牺。”《上系》论用蓍云:“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既言圣人作易十八变成卦,明用蓍在六爻之后,非三画之时伏羲用蓍,即伏羲已重卦矣。《说卦》又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既言圣人作易兼三才而两之,又非神农始重卦矣。又《上系》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蓍者尚其占。”此之四事皆在六爻之后。何者?三画之时,未有彖繇,不得有尚其辞。因而重之,始有变动,三画不动,不得有尚其变。  蓍布爻方用之卜筮,蓍起六爻之后,三画不得有尚其占。自然中间以制器者尚其象,亦非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