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派(一)(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他解释这‘俗’字是指风俗,不是‘雅俗’的‘俗’。但我以为这名词太生硬,不通用,并且在意义和用途上,民间文艺已经扩大为通俗文艺,注重这形式来改造人民的思想,已经不是民俗学(folklore)所能范围的了。”[22]

 

许地山、阿英、冯沅君等其他学者

 

属于“俗文学派”的学者,还有:戴望舒、谢六逸、许地山、钱杏邨(阿英)、杨荫深、孙楷第、朱自清、冯沅君、王重民、钱南扬、陈志良、傅芸子、傅惜华、杜颖陶、徐嘉瑞、吴晓铃、关德栋、黄芝岗等人。他们有的是在20年代与郑振铎一起或协助他办刊物、著文和编书的朋友,多数是团结在40年代的“港字号”《俗文学》周刊、“沪字号”的《俗文学》周刊(以及《通俗文学》周刊)、“平字号”《俗文学》周刊周围并在这些周刊上发表俗文学—民间文学文章的学人,当然他们之所论,主要是以戏曲、俗曲、变文、宝卷等为主体的广义的俗文学,也有不少是狭义的民间文学(诸如故事、歌谣和谚语等)文章。[23] “俗文学派”的学者们,横跨于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个研究领域之间,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从事着俗文学—民间文学的发掘研究,不仅学者人数很多,而且个个都是卓有成绩的人物。作为一个流派,“俗文学派”的学者们,有着共同的学术理念,而作为个人,他们又各有其专攻和特点。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