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日抗战的最高指挥原则。
    贺麟提到了蒋介石。事实上蒋确实是阳明学说的积极推行者。他说过:"知的本源在于人类的本性,不必外求。""知识如果'无得于己',便不能算是真知,唯有'有得于己'的知,才是真知,不但真知,亦且益于行。" 他又说,"良知是我们大家所固有的,故不必另外再去求知。""良知之知为内在的生而知之的知,而不是总理所指的'知难'的外求的困而知之的知。" 蒋以为知行关系中,"行"是第一需要的,故反复强调'力行'。而贺麟则支持蒋对阳明思想的承继,主张以阳明学为中国当前思想基础。蒋以力行思想为阳明哲学的精髓,对此贺麟表示赞同意见:
    蒋先生提出'行'或'力行'的思想,实足以发挥王学的真精神。盖阳明致良知之教,消极方面,实所以反对支离空疏的章句之学,积极方面,致良知就是使自家固有的良知,发为行为,使本心不受障蔽,立即实现出来。致良知即是使知行合一的工夫,力行即是使知行合一的努力。黄梨洲发挥王学宗旨云:'良知之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致字即是行字。''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字,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行也。'(见《明儒学案》卷首《师说》及卷十《姚江学案》)足见阳明致良知之教,其归宿即在一个行字。故蒋先生之行的哲学,其渊源于阳明,更显然无疑。
    他还将蒋与孙中山的阳明观作比较。他说:蒋思想的取境,不仅要发挥王学,"要继承总理遗教",而且又能看出阳明思想与"知难行易说"的贯通一致处。他还说,蒋已洞见到孙中山所讲的"知难行易"的知和王阳明所讲的"知行合一"的知,意义虽有不同,但归根结底,"要人去行的一点,就是注重行的哲学之意是相同的 。"
    对于阳明思想,孙中山有以下论点:"总而论之,有此十证以为'行易知难'之铁案,则'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古说,与阳明'知行一矣。'之格言,皆可从根本上而推翻之矣。""《孟子》'尽心'章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此正指心性而言也。由是而知'行易知难',实为宇宙间之真理,施之于事功,施之于心性,莫不皆然也。若夫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即所以勉人为善者也。推其意,彼亦以为'知之非艰',而'行之惟艰'也;惟以人之上进,必当努力实行,虽难有所不畏,既知之则当行之,故勉人以为其难。遂倡为'知行合一'之说曰:'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其勉人为善之心,诚为良苦。无如其说与真理背驰,以难为易,以易为难;勉人以难,实于人性相反。是前之能'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今反为此说所误,而顿生畏难之心,而不敢行矣。此阳明之说,虽为学者传诵一时,而究无补于世道人心也。" 由上看来,孙中山提出独到的"行易知难"理论,言语中似在反对阳明"知行合一"论。
    贺麟如此理解孙中山"知难行易"理论:孙中山为反对当时有人持"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流行说法,不敢且不肯致力于"建国"实践而特为提出的。目的为说服国民不应被"行"之难吓怕,当致力于"行",努力建国。从表面上看,孙中似乎在反对阳明学说,但在主张力行这一点上,与阳明学说相合。贺麟进而认为,蒋对孙中山学说是真理解,最早将孙"行易知难"与阳明"知行合一"论融会贯通,求其同一,悟?quot;力行"精要的是蒋。既然孙中山主张力行的精神,蒋也主张此精神,那么批沙炼金,发扬光大阳明思想当有关中国精神建设的前途与大局。阳明思想 "于学术上求知,道德上履践,均可应用有效的学说。" 中国以阳明思想为主体,突出"力行"精神以建立中国民族新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了。这就是贺麟阐述阳明"知行合一"论得到的结果。
    《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学资源的最古"地层"与原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时至今日,儒学已经历多次重大层累过程: 缘起于孔孟,成功于朱、王,发展于民国。思想的"层累"主要指因新时代递变,社会新阶层迭出,各时期思想家对原型思想的新认识、新诠释与新发展。当代新儒家是陆王心学的现代殿军。陆王心学是孔孟心性学与佛学的"化合"产物,民国心学是融会佛学、结合西学的结晶。再次融会佛学以熊十力人为代表。结合西学,开创"新心学"则以贺麟为代表。更新儒学,必须依靠西学,否则徒劳无功,为此贺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甚至认为中国儒学更新当重视对基督精神的汲取。"西洋文化之输入,给儒家思想一个试验,一个生死存亡的大试验,大关头",则说明他实质上已在警戒文化建设中的中国式"原教旨"倾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