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崎裕司著《中国史から世界史へ——谷川道雄论》评介(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公元二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已经不是过去历史的单纯的延续。如果说秦汉时代的地方社会是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中心的基础上的那么,魏晋以后的地方社会则是建立在人格主义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人格主义既是贵族制支配的核心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贵族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产物。这种人格主义的意义在于:贵族阶级不是特指那些特定的家族门第,而是必须具备高等教育,高尚人品的社会领导者。
  中国社会的第二阶级就是所谓的中世社会,人格主义的原理一直贯穿到隋唐帝国。但是魏晋时期人格主义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乡村社会。到了隋唐时期则把这一原理通过科举制推广到整个国家,于是形成了新贵族。隋唐时期的科举官僚依然代大的是贵族人格主义。但是隋唐科举制打破了六朝门阀主义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政治格局,给各个阶层提供了参政的均等机会,这是一种开放的贵族制,它使得隋唐帝国在更广阔的社会基础上选拔官僚,实施国家管理。总之,中世社会最终完成于隋唐时期。
  第五章以“走向新世界史的途径”为题探讨了新世界史的研究途径。
  战后日本学者围绕中国史展开的热烈讨论已经结束了,但是在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观点方面,分歧并没有统一。以欧洲为模式来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依然不在少数。在这种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阻碍了正确认识中国史的视角。如何把握中国史的特征,仍然足没体解决的课题。谷川认为根据生产方式来划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方法,也许比较适合欧洲的历史。他说:仅仅根据所有制关系来说明支配关系的历史研究,不过是一部分的历史学。只根据支配关系来解决历史则是一种贫困的历史学。
  谷川强调把握中国史以及世界史的关键在于要理解精神世界和共同体的作用。换言之,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应该从研究人类的思想意识形态着手。谷川试图以豪族共同体理论来解释中国历史社会的内在规律。这个理论提出之后,虽然经历了尖锐的批评和论争,谷川至今初衷未改。谷川几十年执著的追求,几十年一直在寻求的是想解明中国历史社会得以连绵不断持续五千年之久的原因何在?他的视线主要集中在“人的生存方式”的这个焦点上。他认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维系中国社会的稳定。人类共同生存的各种机制中,共同体的作用举足轻重。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