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及其先世文化的涵养与核心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从文化发展阶段的角度看,满族文化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和满族汉化的双重变迁中,成为民族间文化竞争与融合的一个新结果,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满族及其先世文化的涵养与核心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复兴的趋势,以传统性、民族性、地域性为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保护等加速了这种趋势。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样,满族文化也出现了某种复兴,如满语言文字教育的复现、民间萨满祭祀的复苏、族名命名日颁金节活动的常规化,等等。要判断满族文化在当代社会能否有朝一日再现辉煌,有必要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探究古代社会中的满族及其先世文化为什么能够数次崛起、生生不息。

  一、满族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本质特征

  由东北历史学家在民国时期提出的有关东北古代族系的理论,虽然存在有关肃慎族系是否为同一民族的讨论,但至今为止仍然是有关东北历史、民族、文化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

  最初,卞鸿儒先生提出了"三大族系"说:今就载籍可稽者,探测各部族之原始,略加爬梳,可析为三大族系。其逼近内地与汉族接触最早者,东胡族也。曰山戎,曰鲜卑,曰契丹,汉魏以后,东胡之派别岐称也。其来自西方,迁于东北,更渐近于南垂者,貉族也。曰秽貉,曰夫馀,曰高句丽,曰百济新罗者,汉魏以后貉族之派别岐称也。若夫始终据东北之中部,卒孕成一大民族,而时具有政治的势力者,如所谓肃慎也,挹娄也,勿吉也,渤海也,女真也,满洲也,皆出于肃慎者也。

  金毓黻先生在卞先生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汉族一系,完善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四大族系"说:古代东北民族,大别之为四系:一曰汉族,居于南部,自中国内地移殖者也。二曰肃慎族,居于北部之东。三曰扶余族,居于北部之中。四曰东胡族,居于北部之西。

  由于东胡与肃慎都是先秦时期的民族称谓,而汉、夫馀是汉代之后才有的族称,后人便将"汉"以其族源"华夏",将"扶余"以其族源"秽貊"代替,对东北古代四大族系的通用说法为:华夏、肃慎、秽貊、东胡。满族属于肃慎族系。[2]

  满族之名直接来源于清代满族的自称--满洲(,manju),是由努尔哈赤的继承者、后金大汗皇太极于1635年11月22日将建州女真的部族称号改为民族称号的.现代社会的民族观念建立起来之后,满洲族被简称为满族。此前,即元明时期,活跃于东北中东部地区的主体民族,一直保持着辽金时期的民族称谓--女真。

  女真族名,源自辽代契丹人对靺鞨七部之一黑水部的称呼。据《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在高句骊北,旧肃慎国也……"[3]第九册《金史》6《北史·勿吉国传》:"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邑落各有长,不相总一……其部类凡有七种,其一号粟末部……其二伯咄部……其三安车骨部……其四佛涅部……其五号室部……其六黑水部……其七白山部……自佛涅以东,箭皆石镞,即古肃慎地也。"[3]

  第四册《北史》334《金史》云:"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3]第九册《金史》6勿吉之前,活跃于古肃慎地的为挹娄。《后汉书·东夷传》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馀东北千余里,东濒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馀而言语各异,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3]

  第三册《后汉书》287挹娄人不仅在朝贡中原时自称肃慎,而且其所使用的箭,恰恰就是先秦古史所记载的肃慎族的着名贡物--"楛矢石砮".而肃慎人是最早向中原朝贡的东北古族,先秦古籍《左传》《国语》皆有记载。②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洲,在肃慎族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渤海是因由国号而演变为民族称谓,其余皆为由最强大的、统领了其他部族的部族名称转变为民族名称的。而且程妮娜先生提出:汉至唐时期,挹娄、肃慎、勿吉、靺鞨的族名均为他称,"挹娄"是夫余人的称呼,"肃慎"是中原人的称呼,"勿吉"是拓跋鲜卑的称呼。"秣羯"(后作秣鞮靺鞨)是勿吉的音转,同样不是该族群的自称。[4]

  此种情况,皆因满族及其先世民族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民族的下级构成单位都是部族,构成部族的往往又是氏族。部族是以地域为中心形成的人群集团,如金代女真的猛安、明代女真的噶珊;氏族则是由血缘为联系形成的人群集团,如金代的谋克、明清时期的穆昆。正如乾隆皇帝所言:"我朝得姓曰'爱新觉罗',国语③谓金曰'爱新',可为金源同派之证。盖我朝在大金时,未尝非完颜氏之服属,犹之完颜氏在今日,皆为我朝之臣仆。普天率土,统于一尊,理固如斯也。譬之汉、唐、宋、明之相代,岂皆非其胜国之臣仆乎!"[5]

  因此,肃慎至满洲,名称数度变更,部族之间血缘等不断融合,但地域和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族群的组合方式、精神信仰等,始终维持着与周边民族不同的特征,即以渔猎文化为核心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以万物有灵为世界观的萨满教信仰。

  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满洲自身认同中原正史当中的族源线索。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乾隆晓谕内阁:顷阅《金史·世纪》云,金始祖居完颜部,其地有白山黑水。白山,即长白山;黑水,即黑龙江。本朝肇兴东土,山川钟毓,与大金正同。史又称,金之先出靺鞨部,古肃慎地。我朝肇兴时,旧称满珠,所属曰"珠申",后改称满珠。而汉字相沿,讹为满洲,其实即古肃慎,为珠申之转音,更足征疆域之相同矣。[5]28从民族认定的角度看,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构成民族极大要素。

  满族数千年前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清康熙十六年,康熙给内大臣、觉罗武默讷、侍卫费耀色等人的上谕中,开篇便言"长白山乃祖宗发祥之地"[6].《金史·世纪》云:"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3]第九册《金史》6《金史》列传第七十三·外国下·高丽传载:"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唐灭高丽,粟末保东牟山渐强大,号渤海,姓大氏,有文物礼乐,自后不复有闻。金伐辽,渤海来归,盖其遗裔也。黑水靺鞨居古肃慎地,有山曰长白,盖长白山,金国所起焉。女直虽旧属高丽,不复相通者久矣。及金灭辽,高丽以事辽旧礼称臣于金……赞曰:金人本出靺鞨之附于高丽者,始通好为邻国,既而为君臣,贞佑以后道路不通,仅一再见而已。入圣朝尤子孙相传自为治,故不复论,论其与金相涉者焉。"[3]第九册《金史》307-308肃慎-女真族系的各个发展阶段,内部各部族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虽有差别,但在语言和文化上保持着相当大的同一性和相似性,根源就是他们具有同源关系。仅以语言为例。清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近因校阅《金史》,见所附国语解一篇,其中脱舛甚多。金源即满洲也,其官制、其人名,用本朝语译之历历可见。"[3]

  第九册《金史》310从经济生活上看,以渔猎经济为主的渔猎与农业混合型经济,是肃慎系民族与周边民族相比独具特色的经济类型。清代阿桂《满洲源流考》国俗一载:"自肃慎氏楛矢石砮,着于周初,征于孔子,厥后孔子夫余、挹娄、靺鞨、女真诸部,国名虽殊,而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者,莫能或先焉。良由禀质厚,而习俗醇,骑射之外,他无所慕,故阅数千百年,异史同辞。"[5]304其"国俗"的"骑射"部分,梳理历代史志,《国语》:"有隼集于陈侯之国,楛矢贯之。石砮长尺有咫。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后汉书》:"挹娄国,众虽少,而多勇力,又善射,发能入人目"《晋书》"肃慎氏,一名挹娄,有石砮皮骨之甲。"《通考》:"挹娄,处山险,善射,中人即死,邻国畏其弓矢。"《魏书》:"勿吉,其人强悍,善射。"《北史》:"勿吉……矢皆石镞,人皆善射,以射猎为业。"《括地志》:"靺鞨人多勇力,善射,弓长四尺如弩,矢用楛,青石为镞。"[5]304-305除了中原典籍所记载的鲜明的狩猎经济特征,由于肃慎族系生活的广大地区,遍布江河湖海,水产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活来源。其经济类型与东胡系的游牧类型、秽貊系的农业为主的类型相别,渔猎为其基本生业,在挹娄、渤海、金等时期,农业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渔猎是其始终如一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经济生活方式。

  二、满族及其先世文化的涵养区与核心区

  东北古代民族众多,能够数千年间史不绝书,数次崛起,直至成为整个中国的统治民族的,除了建立了元朝的蒙古族,便是建立了清朝的满族。

  二者都起源于东北地区,并且它们所属的东胡、肃慎两大族系,互为邻族,原始时期皆以渔猎为生,文化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成为游牧民族,一个长久保持着渔猎传统。经济类型的分化,使东胡与肃慎两大族系对生存空间的需要出现差异,一个需要的是广袤的草原,一个需要的是水域与森林。正因如此,这两大北方强族,不仅在历史上数次发生相互攻灭的情况,如东胡族系的契丹族建立的辽,灭掉了肃慎族系的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女真建立的东夏;肃慎族系的女真建立的金,又灭掉了辽;金被属于东胡族系的蒙古族所灭,二者之间从未停止过互相征伐、交互统治,却始终坚守各自的文化核心区,保持了各自文化形态的独立。

  在此,非常有必要强调一下东胡与肃慎族系文化类型的差异。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将中国古代的文化空间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首先统一的中原地区是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就发生了农业文化"[7],"这一平原上的宜耕土地在北方却与蒙古高原的草地和戈壁相接,在西方却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相连。这些高原除了一部分黄土地带和一些盆地外都不宜耕种,而适于牧业。农业和牧业的区别各自发生了相适应的文化,这是中原与北方分别成为两个统一体的自然条件"[7]60.费先生认为两个文化空间的界限是长城,并在论及北方民族时多次谈及女真-满族一系,显然将满族及其先世放在北方游牧区加以叙述。事实上,满族及其先世作为渔猎民族虽然与汉族相比,在文化特征上与东胡族系更为相近,但毕竟与蒙古族等游牧的东胡族系民族存在明显的差别。肃慎族系的生存空间是与中原地区相比森林更为原始茂密的山地和河流纵横的纬度更高的平原区域,从生态系统上看,不仅因自然赋予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适合保持原始的渔猎文化,而且比高原地区更适合农业开发,这也是近现代之后,东北成为国家粮食基地最为重要的原因。费先生之后,尚有将肃慎族系的文化类型误作游牧的,如周惠泉先生在论及满族说部的珍贵价值时说:"由于其产生于游牧文明的纵深地带,其中饱含着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珍贵元素,为中国文学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多元一体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气象。"[8]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