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树人育才教育思想与启迪(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曾国藩深知,他无力扭转全国的社会风气,但他决心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去改变这种社会风气。他说:“积不能平,乃变而有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

  他进一步指出“: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精忠耿耿之寸衷,与斯民相对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有一补。”

  曾氏这一“转移世风沉痛立论,既是挽救天下危局的济世之论,也与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密切相关。他说:”人才随士风为转移,信乎?曰:是不尽然,然大较莫能外也。前史称燕赵慷慨悲歌,敢于急人之难,盖有豪侠之风。余观直隶先正,若杨忠愍、赵忠毅、鹿忠节、孙征君诸贤,其后所诣各殊,其初皆于豪侠为近,即今日士林,亦多刚而不摇,质而好义,犹有豪侠之遗。才质本于士风,殆不诬与。“

  他以古有”燕赵慷慨悲歌“之风的直隶省为例,生动说明了这种”豪侠之风“对培育”直隶先正“、历史名人的巨大影响作用,到今天还对”今日士林“继续发挥着流风余韵的作用。曾国藩进一步指出,这种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有少数贤德之士的提倡与笃行,首先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他说:”若夫风气无常,随人事而变迁,有一二人好学,则数辈皆思力追先哲;有一二人好仁,则数辈皆思康济斯民。倡者启其绪,和者衍其波;倡者可传诸同志,和者可袒诸无穷;倡者如有本之泉,放乎川渎,和者如支河沟浍,交汇旁流。先觉后觉,互相劝诱,譬之大水小水,互相灌注。以直隶之士风,诚得有志者导夫先路,不过数年,必有体用兼备之才,彬蔚而四出,泉涌而云兴。“

  这是曾国藩在任直隶总督时为激励直隶士子而写的《劝学篇》,真可谓情文并茂,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曾国藩对”转移世风“与培养人才的真知灼见与满腔热情。

  曾国藩进一步指出,各地风气的好坏与当地行政长官的政风、官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一省风气,依乎督、抚、司、道及首府数人,此外官绅,皆随风俗为转移者也。“

  所以,他特别提倡各级地方行政长官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他说:”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身,以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

  曾国藩正是这样为”转移世风“而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典范。他在创建湘军之初,就告诫自己:”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此刻初出茅庐,尤宜慎之又慎。若三者有一,则不为人所与也。“

  他还说”:现在人才不振,皆谨小而忽于大。大人皆习脂韦唯阿之风,欲以此疏,稍挽风气,冀在廷皆趋于骨鲠,而遇事不敢退缩。此余区区之余意也。“

  他认为,要真正做到清正廉洁,破除贪腐之风,就必须首先管住”吾心之贼“,守住做官做人的基本准则。他说:”方今天下大乱,人人皆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者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他不仅主张力肃贪腐之风,也主张力扫当时流毒社会的虚伪、欺诈之风,树立忠厚、诚实的社会风气。他说:”惟有自正其心以维风俗,或可辅救于万一。所谓正心者,曰厚、曰实。厚者,仁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存心之厚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浇薄之风。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

  为了纠正天下的”浇薄之风“与”浮伪之习“,树立天下的忠厚与诚实之风,曾国藩决心从自己做起,他经常检讨自己身上是否沾染了这种不良习气,他在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恨,何益之有?近日居忧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因此,曾国藩主张,无论是亲戚朋友之间,还是同僚上下级之间,都”宜以真心相向,不可怀智术以相迎距。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

  对曾国藩”陶铸人心“、”转移世风“的主张及其社会效果,后人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梁启超评价曾氏说”,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挽一时之浩劫“.蔡锷在其所编《曾胡治兵语录》中也对此作了高度评价:”曾(国藩)谓人才以陶冶而成,胡(林翼)亦曰人才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可知用人不必拘定一格;而熏陶裁成之术,尤在用人者运之以精心,使人人各得显其所长,去其所短而已。

  窃谓人才随风气为转移,居上位者有转移风气之责(所指范围甚广,非仅谓居高位之一二人言。如官长居目兵之上位,中级官居次级官之上位也)。“

  蔡锷作为军事家,不仅指出了那些身民高位的大官们对”转移风气“的示范作用,而且强调了各级军官对下属军官直至广大士兵的带头示范作用。湖南大教育家杨昌济也说”:人民之贪廉与国家之兴衰有绝大之关系。若谓此风遂不可挽,则是中国竟无可为。曾涤生家书有曰:’近来带兵者,皆不免稍肥私橐,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自己不苟取。‘若哉此心,令人肃然起敬。所望有志之士,贞介自持,不染污俗,以廉耻相尚,以清俭为高,造端甚微,收效必巨。“

  他还说”:处浊乱之世,但患自己无德,如有其德,自有同类者闻风兴起,故有以匹夫而转移一世之风会者,此教育之所以可能也。“

  ”有德之君子,欲转移腐败之社会,惟有熏陶感化,多造善良分子之一法。善者得势,则不善者自退处无权……寻常之人,多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有辅世长者出,示之以模范,而启发其向上之心,则成就亦有可观者。吾人处今日存亡呼吸之中国,惟恃此理之必然为前途一线之希望。“

  杨氏所论,也充分揭示了”转移世风“与培养人才的内在关系。

  正是在以曾国藩为代表,包括左宗棠、胡林翼、罗泽南、郭嵩焘、刘蓉、彭玉麟等一大批湘军人才群体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平时以道德文章相交往,互相切磋学问,提倡陶铸人心,转移风气,革除弊政,逐渐在湖南形成了一个士风振作、欣欣向荣的小气候。正如曾国藩在给其弟的家书中说:”吾湖南近日风气蒸蒸日上。

  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弟与沅弟既在行间,望以讲求将略为第一义,点名看操等粗浅之事必躬亲之,练胆料敌之精微之事必苦思之。品、学二者,亦宜以余力自励。目前能做到湖南出色之人,后世即推为天下罕见之人矣。“

  曾国藩从湖南”蒸蒸日上“的社会风气中敏锐地看到,湖南已处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领先水平,只要”目前能做到湖南出色之人“,即可被后世推为”天下罕见之人矣“.正是从湘军集团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开始,湖南出现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历史时期。

  四、当代启示:培育实现中国梦的大批英才

  人才问题历来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强弱兴衰。中国大思想家王船山说过:”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人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尽管他亲临一线的实战指挥艺术并不高,凡他亲临一线直接指挥的战役,几乎每战必败。但是,由于他善于识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在他身边团聚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第一流的人才,不仅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军、善于行政理财的能吏,也有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与洋务外交人才,所以,曾氏不仅取得了战胜太平天国的军事胜利,并在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使已经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曾国藩也因此而受到时人与后人的高度称颂。例如,与曾氏同为所谓”中兴名臣“的左宗棠,与曾生前多有龃龉,甚至有十多年不相往来,但在曾去世时,左宗棠却写出了这样满怀深情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表达了对曾国藩善于为国识才、育才、用才的高度称赞与敬佩,认为在这一点上”自愧不如“曾国藩。后来的梁启超甚至认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青年毛泽东也曾表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的事功、思想、言行的确对后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曾国藩的树人育才、识人用人之道,仍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1.”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曾国藩所说的”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的确是千古不磨的真理。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认为:”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言救济。“正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奇杰“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终于从苦难的历史深渊中挣扎出来,巨人般地站起在地球的东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征程中,邓小平再次把人才问题提到事关中国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地位,他指出:”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他多次强调”:老干部要把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的职责。“

  正是在邓小平的这一英明战略决策的部署下,我们党的历届党中央都始终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始终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现了坚定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使中国距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越来越接近。在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仅要培养出一大批”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也要培养出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教育家、发明家,发明创造出世界高精尖的科学设备、武器装备,练成一支能打仗、打胜仗、天空一体、攻防兼备的现代化、信息化的强大国防军,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任何风险与挑战。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要从曾国藩”将相无种“、”圣贤无种“、”立志有恒“等遗教中受到鼓舞,从小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大理想,培养诚实无私、清廉贞介的道德情操,磨炼坚毅有恒、勤劳习苦的奋斗精神,练就强明谦慎、多谋善断的办事能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代英才。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