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令类文体的流变探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①诰:”诰“的本义即是”以言告人“[5]92,它并不专门局限于下行的命令性体制。在《尚书》中,上行和下行的”诰“均可见。上行之”诰“,如《仲虺之诰》,是商汤左相仲虺告诫商汤之言。下行之”诰“,如《大诰》,是周公率兵东征之前发布的诰文,以申明东征的理由;《康诰》是康叔出任殷地之前,周公对他的训诫之辞,也就是说,”诰“体并没有固定的使用规范。不过从数量来看,《尚书》所收录的下行之”诰“,其篇目远多于上行之”诰“; 这是由于作为帝王之书,《尚书》更加侧重”王言“的记载,而使”诰“给人以”上告于下“的印象。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告上曰告,发下曰诰“的说法[6]115,以着重突出”诰“的下行性。

  这一特点在”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告也。……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则用告字,以此诰为上告下之字“[5]92.《正字通》对此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述:”古者上下有诰,秦废古称制诏。汉武元狩六年,初作诰,然不以命官。唐称制不称诰,宋始以诰命庶官,明命官用敕不用诰。三载考绩,则用诰以褒美。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给诰,如一品之制,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七品,皆授以敕命。“可见,”诰“在后世发展中,上行特征已经完全消失,而成为命令性体制中的一个固定类别。

  ②誓:《尚书》中的”誓“,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君王在出征前的誓师之辞,相当于战争动员令,如《甘誓》、《泰誓》、《汤誓》、《牧誓》、《费誓》、《胤征》等。从体例上看,誓词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召集听话人,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其次,解释出征的理由,声讨敌方的无道并历数其诸项罪状; 再次,说明己方讨伐的正义性,并声称兴师是奉天命所为; 最后,鼓舞士气,许下赏赐的承诺; 同时,威胁不听从者将受到惩罚。具体以《汤誓》为例: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4]160

  第一层:”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作为国君的商汤,首先将民众召集到跟前,以示有命令要发布。第二层则解释了发动灭夏之战的理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并且逐一列举了夏桀的罪行和暴政。第三层”夏德若兹。今朕必往。“说明自己讨伐夏桀是为了解除民众的疾苦。第四层:”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这是向民众发出的号召,承诺奉行命令的人,将得到大大的赏赐; 反之,如果不听从,就要惩罚他们作奴隶,决不宽恕。这种恩威并施的口吻,也成为誓师之词的主要特点。

  ③命:《尚书》中的”命“,据《文体明辨序》载:”或以命官,如《书·说命》、《冏命》是也; 或以封爵,如《书·微子之命》、《蔡仲之命》也; 或以饬职,如《书·毕命》是也; 或以赐赍,如《书·文侯之命》是也; 或传遗诏,如《书·顾命》是也。“可见,”命“体主要用于授命、册封等方面,这实际上体现了”命“的本义。《文心雕龙·诏策》曰:”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命喻自天,故授官锡胤。《易》之《姤·象》: 后以施命诰四方; 诰命动民,若天下之有风矣。“也就是说,”命“的本义,是古代帝王给有功德的人赐姓; 因为它说明的是来自上天的旨意,故而有授官和赐姓的功能。

  ”命“的体例,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是盛赞受命者的美德,以此说明授命、封赏的理由;继而向受命者提出进一步期许和要求,以示勉励。具体以《微子之命》为例:

  王若曰:”猷! 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呼! 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笃不忘。上帝时歆,下民祗协,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

  钦哉! 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烈祖,律乃有民,永绥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德,万邦作式,俾我有周无斁。呜呼! 往哉惟休,无替朕命“[4]200.

  前一部分,首先对微子的美德予以充分肯定:褒扬其”崇德象贤“,能够继承并遵行成汤的治国之道:”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从而得到上天的肯定和百姓的拥护:”上帝时歆,下民祗协“,故”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说明这些因素正是授命微子为上公的正当理由。第二部分,则是对微子提出具体要求: 其一,”率由典常“,告诫其必须遵循常法行事; 其二,”律乃有民“,即用法度规范民众,以保证长久安居于上公之位; 其三,”万邦作式“,希望其尽心地辅佐周王室,为诸侯万邦做出表率。

  值得一提的是,”诰“、”誓“、”命“三体,不仅仅是指代三种命令体制的名称,其更从整体意义上突出了”王言“的典型性和神圣性:”《周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 曰辞,曰命,曰诰,曰会,曰祷,曰诔: 皆王言也。大祝以下掌为之辞,则所谓代言者也。以《书》考之,若《汤诰》、《甘誓》、《微子之命》之类是也。此皆圣人笔之为经,不当与后世文辞同录“[6]33.《文心雕龙·诏策》:”皇王施令,寅严宗诰。“命令性体制的特征,由此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势。

  三、”王言“在春秋战国的没落

  随着周平王的东迁,春秋时代拉开了序幕,自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而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代表天子威仪、反映王权意志的命令体制,也逐渐被诸侯所使用。如《左传·昭公三年》载:”公孙段相,甚敬而卑,礼无违者,晋侯嘉焉,授之以策,曰:‘子丰有劳于晋国,余闻而弗忘。赐女州田,以胙乃旧勋。’伯石再拜稽首,受策以出。“杜预注曰:”策,赐命之书。“可见,诸侯国君在此时也享有任命、封赏等本该唯天子拥有的权力。又如《尚书·秦誓》,其开篇为:”公曰:‘嗟! 我士,听无譁! 予誓告汝群言之首。’“与《牧誓》、《泰誓》中的”王曰“之言相比,作为秦穆公的誓众之辞,”公曰“的形式昭示了”誓“这一命令体制的发布主体,开始由天子转向诸侯国君,从而造成了身份下移。另一方面,虽然诰、誓、命等文体仍然被周天子所使用,但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际效力。

  逮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之中,随着诸侯列国的纷纷崛起,”春秋聘繁,书介弥盛“,各诸侯国的盟书、外交文书、策士辞令等相继兴起:”绕朝赠士会以策,子家与赵宣以书,巫臣之遗子反,子产之谏范宣,详观四书,辞若对面。又子叔敬叔进吊书于滕君,固知行人挈辞,多被翰墨矣。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辏“[7]; 同时,思想解放带来的百家争鸣局面,使得富有纵横气息的诸子论辩文章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起来。在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里,文章的各种体制应运而生,色彩纷呈; 相反,古老的命令性体制则少有机会彰显唯我独尊的权力意志。不过,在充满活力的语境中,同样孕育了命令性体制的新生命---诸侯或大夫所用的玺书,便成为后世下行文书的新文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曰:‘闻守卞者将叛,臣帅徒以讨之,既得之矣。敢告。’“这是说,鲁国的季武子私自占领了卞邑,派公冶去问候襄公。公冶走后,又派人去追赶,让他将印封好的玺书交给襄公,玺书上说:”闻守卞者将叛,臣帅徒以讨之,既得之矣。敢告。“从季武子的身份和玺书的内容来看,这份玺书是上行公文。而《文章辨体序说》则引应劭之语曰:”玺、信也,古者尊卑共之。“可见,玺书的应用在当时并无严格的限定,尊卑均可使用,这一范围比后世的规定要宽泛得多。

  四、诏令体制的正式确立

  先秦时期的命令性体制,大多是约定俗成的,其类型和使用范围并不是完全固定的。这一切直至秦朝建立,才发生了根本性改观。事实上,统一前夕的秦国法令,对文书施政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睡虎地秦律·内史杂律》:”有事请殹,必以书。勿口请,勿羁请。“[8]意即有事务需要报告时,必须使用文书,禁止随意地口说言传。这便为诏令的制度化,提供了建立和实施的土壤。

  秦始皇统一六国,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施行的一系列改革,达成了”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的局面[9]255.在大一统的背景之下,命令性体制也被纳入国家规定的范围之中,成为法定体制。这一转变正如薛凤昌在《文体论》中所说:”诏令的名称,至秦始见。以前则上下相亲,并不严定名称。专制以秦为始,于此可见“[10].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朝初并天下,改”命“为”制“,改”令“为诏,对此,《史记正义》曰:”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命令性体制由此以制、诏的名称固定下来,而诏令类文体也由此被作为国家法定的下行公文,得以确立。这一法定公文随即便发挥了效用: 秦始皇发布的”除谥法制“,成为秦朝的第一则制书,其文如下: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9]23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