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令类文体的流变探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虽然秦始皇声称的”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深为人们所诟病,但在其行文中,则包蕴了”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气象,而这本就是诏令类文体应有的基调。秦始皇还将诏令刻在陶、铁、铜器之上。在各种量器、衡器、秤砣表面都刻有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和印章,诏文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谦疑者,皆明一之[11].

  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印章在器皿上整齐划一地呈现,展示了诏令下达后的巨大效力和影响。这种效力和影响的形成,正是”法令出一“旨在所达成的目标。

  秦二世即位后,”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9]267秦始皇树立的石刻碑文,记载的是“皇帝”二字,却并未刻明“始皇帝”,秦二世以为这不足以彰显秦始皇的功绩。李斯等人上奏,将秦始皇的诏书完整地刻于石上,这样其功绩自然清晰可见。以石刻的形式将诏书固定下来,在彰显功绩的同时,也使得诏令的效力影响更为久远。

  这些都说明,诏令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确立,使得命令体制的权威性得到极大的膨胀。可以说,秦始皇对诏令类文体的生成,从制度的确立到体制的示范,其所做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汉代诏令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形制完备、意辞兼美,成为历代诏令中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许同莘。公牍学史[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47:1.

  [2] 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 第二册) [M].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2001.

  [4][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 中华书局,1980.

  [5][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7][南朝·梁]刘勰着,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455 - 456.

  [8]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0:62.

  [9][汉]司马迁,[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10] 薛凤昌。文体论[M].上海: 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年四月初版:73.

  [11] 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M].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1:58.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