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主流的现代文学的思潮、体制、话语紧密相连,早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建设者也多为新文学运动中卓有建树的作家。但不能因为新文学特别是问题小说中有儿童形象,就把它认定为儿童文学。我们很难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明天》《药》、冰心的《最后的安息》《庄鸿的姊姊》、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卢隐的《两个小学生》、王统照的《湖畔儿语》归于真正的儿童文学范畴,在这些小说中,作家寄希望于读者从夭亡或迫害的儿童生命里看到传统社会对人的戕害与漠视,也试图从儿童的悲惨命运中唤醒冷漠众生对于个体生命及儿童命运的重视。如果不将带有儿童形象的成人文学作品,例如鲁迅的批判小说,冰心、王统照、卢隐等的问题小说包括在儿童文学范畴内,真正具有明显儿童意味、情感、语言,儿童化叙事方式的儿童文学作品诞生要晚于以儿童形象承载社会问题的新文学初期“为人生”的小说创作。
郑振铎先生在1922年创办了现代中国第一本以刊登儿童文学为主的文艺期刊《儿童世界》杂志,除吸收文学研究会成员如叶圣陶、许地山、严既澄、胡怀琛等的儿童文学来稿,展示儿童自己的创作也是杂志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固定内容。在《〈儿童世界〉宣言》中,郑振铎指出小学教育“被动的,不是自动的”的弊端,郑振铎所编辑的《儿童世界》杂志,进一步实践与发展了五四以来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念,并前瞻地实践了“分级阅读”、“微童话”与“图画故事”等现代儿童文学的体裁与品种。《儿童世界》杂志对早期原创儿歌、儿童诗与儿童童话有重要贡献。所发表的儿童诗如顾颉刚的《吃果果》、严既澄的《早晨》、胡怀琛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等塑造了纯洁、生动的儿童形象,展现了天真、快乐的儿童情趣。在童话方面,叶圣陶早期发表在《儿童世界》的短篇童话如《小白船》借助天真无忧的男孩女孩之口,表达了儿童纯洁而又真挚的情感。早期儿童文学创作粗疏、简单,模仿痕迹重,这一现象直到叶圣陶先生1923年的童话集《稻草人》的出版才得以扭转,童话集《稻草人》中的全部23篇童话最初都发表在商务印书馆《儿童世界》杂志上。“叶圣陶和鲁迅,也和冰心一样有着共同的儿童的眼光,这种能力不仅使他们能够观察儿童,将之化为文学素材,而且还能够从儿童的眼光去唤醒过去,看到未来。”
1单纯而光鲜、富于幻想的儿童形象在叶圣陶早期的儿童小说中也比较多见,在其短篇小说《一课》《阿菊》中都有体现,饱有童心与幻想的儿童形象贴近实际儿童的心理与生活,但如《小白船》《伊和他》等沿着爱与美的路线创作的作品不久就在叶圣陶的笔下逐渐弃绝。真实的人生、悲剧的社会很快粉碎了叶圣陶的诗意想象,于现实中警醒,从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到左右儿童对社会情势的认识,早期儿童文学作家们试图用文字给儿童建构一个真实的成人世界。
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冰心的散文《寄小读者》一向被认为是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标志性作品,而其成人视角与儿童本位之间出现的错位也曾一再地被讨论。
①冰心的散文《寄小读者》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冰心在《寄小读者》中,把“想象儿童”的浪漫心理发挥到了极致,作者虚构了一个消除等级差别的平等对话的接受主体---小读者,这被一些学者看成是在那个时代难能可贵的对民主、平等理念的文学践行。《寄小读者》内容融合了古代清新雅致的诗意传统与现代简洁洗练的白话表达,具有一定的陌生化的效果,但其所建构的童心世界,在具体接受上所指向的并不像是儿童读者,童心与母爱可以看作是作者逃遁现实困苦的一个诗意栖居地,冰心在后来的回忆中也曾指出这些创作所暗含的成人立场所导致的作品不成功。但在儿童文学文体形式与语言的创造上,冰心功不可没,《寄小读者》采用书信体的文学体式,用清丽温柔、细腻洗练的东方笔触,试图去承载西方基督教精神,冰心将它凝萃为爱的哲学。《寄小读者》的风格既不同于冰心以往问题小说对社会沉疴的严肃审视与深度批判,也异于其他同时代作家笔下所展现出的对民族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冰心的这些散文对自我内心的探寻与民族文化传统的承继,与五四文学的主流话语存在着某种疏离,而这种疏离与承继,值得再做进一步的研究。而逃遁现实、向往童心,力图在童年经验与对童年王国的回忆中去寻找慰藉,抚慰心灵,以逃脱与现实世界的隔膜与错位,是“五四”之后一些老有童心的中国文人的集体选择。
在其他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上,赵景深的童话如《纸花》《一片槐叶》、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作品都是秉持着“童心主义”,自觉且较为成熟的儿童文学创作,文本注意到了儿童化的改造,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
“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在一次次破与立的冲突纠葛中,寻找着现实的出路。在启蒙先驱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继而发现儿童、影响儿童的时候,以坚定的立场清除传统礼教为主的文言读物,着手为儿童建设真正属于他们而又能影响他们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成为了现实的必然,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五四”儿童观念的革命。对儿童本身生命与精神的尊重,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五四”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既有通过西方先进的生物学、人类学、儿童学资源或对杜威“儿童本位”实用主义教育理念进行本土融创,又有依据自身教育教学经验与观察实验对儿童文学的现实与长远发展而构建理论路径。“五四”现代儿童文学的建设从培育作者到培养读者,新文学运动的主干都积极地投身于这场运动之中,而自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之后,现代儿童文学开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主流的文学话语体系,与国家危亡、社会情势紧密靠拢。“五四”之后,主流的儿童文学创作越来越悖离“五四”儿童文学理论的指引,以儿童文学承载现实黑暗,告诉儿童真实的社会人生,作为与成人文学的呼应,自此,儿童文学和现代文学思潮、体系、话语模式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与更为深入的交互,儿童文学也逐步地走向了严肃文学领域。
参考文献:
[1][17]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93-195.
[2]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167.
[3][4]梁启超.少年中国说[J].清议报,1900,(35).
[5][21]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117、223.
[6][7]陈独秀.敬告青年[J].上海:青年杂志,1915,(1).
[8]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78.
[9][10]唐俟.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J].北京:新青年,1919,(6).
[11][12][13][14][24][25][26][27][28]周作人。周作人论儿童文学[M].刘绪源辑笺.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1-145.
[15][16]叶圣陶集(第十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12.
[19][20]孙毓修.《童话》序言[J].上海:教育杂志,1909,(2).
[22][23][29][30][31]王泉根评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20-89.
[32]佩里·诺得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125.
[33]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