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指出,“文学的本质与文学的作用在任何顺理成章的论述中,都必定是互相关连的......物体的本质是由它的功用而定的:它作什么用,它就是什么”。[3](P18)从前面我们对网络文学的书写对象、网络文学的功能到网络文学的文学形态的分析和初步结论,可以得出如是看法,网络文学的批评原则和标准是应该有别于传统纸媒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标准的。关于这个问题,是有所争议的。一些传统文学的作家认为,网络文学的本质与传统文学并没有什么区别,评价文学的尺度始终如一。余华说:“对于文学来说,无论是网上传播还是平面传播,只是传播的方式不同,而不是文学本质的不同”。[4]吴俊说:“作品的文学性取决于它自身的叙述和表现,同其他物化的载体(媒体)形式——不管是纸质书刊还是电脑网络——并无必然联系”。[5]但是,网络作家却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如果用“始终如一”的尺度,那毋宁说明传统文学吞并了网络文学。意见的不一致,恰恰说明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二、 网络文学批评原则相关的几个问题
1、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
从我们前面的考察可见,无论是海外华文文学,还是国内诸如榕树下这样的文学网站,确实存在文化认同和吸收后现代文化因素的事实。那么,在评价网络文学中抒发的情绪和感受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思考网络文学在全球化过程中与民族文化认同、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互联网是在现代科技与现代性在全球迅速发展的语境下发生的。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言,全球化与自我认同是世界现代性运动的两极。“事实上,现代性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于外延性(extensionality)和意向性(intentionality)这两极之间不断增长的交互关联:一极是全球化的诸多影响,另一极是个人素质的改变。”[6](P1)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一方面,惟其因为有了现代化科技,才可能有互联网,也才可能有网络文学。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它跨越国界和语言,《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中说:“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的新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者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在这个独立的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的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7](P278)是超越时空限制的。另一方面,民族国家是在物理空间中存在的。民族国家本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生活在某一民族国家的人们,以及在某一民族文化母体中成长起来的人们,本能地热爱自己的文化,眷恋自己的故土,而当这样的情怀受到遏止或者没有更好的渠道抒发出来的时候,人们自然地诉诸于文学。诉诸于文学也是世界现代性运动的两极之一的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
那么在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在我们看来,物理空间是一个人文化所属的温床,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民族、特定的国家和特定的地域上生存和成长起来的。海外华文文学的写作者无论身处何处,他们最初的文化形成和所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运动的两极的一端,他们的文化认同还是归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这可以从海外华文文学所表达的情绪和感受中得到印证。在中国的文学网站的文学作品中,尽管有所谓的后现代的情调,但是,从表达方式到表达的内容,还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的。因此,我们以为,虚拟空间虽然是通行无阻的,但是物理空间中存在的民族国家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不同意尼葛洛庞帝的看法,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下一代同样自如地生存于数字化环境之中;物理空间对于网络生存无关紧要。“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2] (P15)从我们对华文文学网站的考察可以知道,这不是事实。事实是,民族文化所培植的文化认同能力在网络书写中以种种微妙的细腻的方式渗透在网络文学的文本中,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进一步确定我们建立网络文学批评原则与批评角度的必要。
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与批评原则确定的问题
正如物理空间中存在的民族国家与网络的虚拟空间相关一样,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具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是一个事实。
1)从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来看,网络所载重要内容之一,是此前用传统方式书写的文学,并且已经历久而成为经典文学。这标明人们看到了网络具有的巨大的传播力量,从而将这些经典文学输入网络,使之在网络这个巨大而迅速的载体上被更多的读者阅读。
2)既然在同一种媒体中,网络原创文学就势必会在传统经典文学那里吸取资源。在网上进行文学书写的网民,必须具备初步的文学修养,其所写的东西才能够让其他网络文学阅读者体验到文学趣味。任何一位网络文学写作者都不是白纸一张,而是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阅读经历之后参与到网络原创文学中来的。
3)从网络文学的创作、发表、接受的全过程来看,虽然没有传统刊物的审稿关卡、没有发表的限制,但是,从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现象看,传统文学的评奖征文大赛等运作方式也被网络文学所吸收。如前所述,榕树下网站已经有了《每周精选》,事实上意味着已经有了筛选、竞争的因素,而且近似于传统文学的选刊。而文学评奖更是传统文学的奖励、筛选的机制。
4)从网络文学的文本来看,传统文学的因素是怎样渗透和发生影响的呢?在对榕树下网站的考察中,可以做出如下概括:首先,是在语词和典故的运用方面。语词包括比喻的方式、句式的继承等,典故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尽管网络作家们比如少君,他自己就说:“网络文学的基本表现:通俗化、速食化,不过分讲究文句的修辞,不太考虑表达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句构成简单、情节曲折动人和贴近网络生活本身。” [8]但是其实传统文学的渗透还是存在的。比如榕树下网站的《每周精选》25期有一篇随笔《写在白驹过隙间》,“白驹过隙”的形象和蕴涵都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其次,是在抒发的情绪和表达方式上。比如前面所考察的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怀旧”情绪,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种传统情感,表达方式也有传统文化的痕迹。再其次,传统文学的运作方式也渗透在网络文学中,比如前面提到的网络文学评奖和《每周精选》。在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意象方面,传统文学作为优秀的资源,往往是在互动中,以互文性的方式发生作用。比如前面我们列举的《寂寞,是网的那一端》,由于是在BBS区里,所以,后面的跟贴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文逸的这篇文章怎么渗透着一丝伤感?”。另一个跟贴是这样的:“好玩,我以为是散文诗呢。弄首冯至的《蛇》玩玩”然后引来了冯至的《蛇》:“我的寂寞是一条蛇,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相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黑夜里的显示屏总能闪出寂寞。” 显然,这是借助于经典作家的情调来支撑同是网民的原创作品的文学意味的。已经有学者指出,网络华文文学的前景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二是大陆汉语网络文学和其它国家与地区的汉语网络文学之间的关系。三是全球范围内汉语和其它语种的网络文学之间的关系。当然,它不可避免地要受网络技术及其社会应用的影响。[9]
3、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与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同构问题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还有一个理论上的支持。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提出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问题。他们先后排除了所谓的诗是一种“人工制品”(artefact),具有象一件雕刻或一幅画一样的性质;文学作品的本质存在于讲述者或者诗歌读者发出的声音序列中;诗是作者的经验等等,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文学作品是一个由几个层面构成的体系,每一个层面隐含了它自己所属的组合。当这样确定文学作品存在方式和本质的时候,那么,某部文学作品即便被烧毁,版被毁掉,只要还有人能够背诵下来,它就是依然存在着的。在现象学家茵伽登的文论中也有这个思想。
如果我们将这个思想运用到网络文学中,只要网络文学具有韦勒克和沃伦所说的那几个层次,那么,文学的几个层次是网络中存在,还是在纸质的书中存在,都是一样的具有文学性质,并不因为是在网络中而改变文学的性质。显然,这样推理出来的观念,就为承认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奠定了基础。那么,承认了其文学的本质,文学批评的标准如何确立?即对于网络文学我们拿什么样的标准去批评。是否应该制定一套仅仅适用于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这是我们文学理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虽然这个若干层次所组成的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可以作为文学批评的切入点,对于网络文学来说,也是适合的。但是,网络文学毕竟是个新的文学书写方式,也就是说,网络的特征介入了文学生产——从谴词造句到发行传播的全过程。第一个层次,即语音语义层次。网络文学的语言一般是通俗化的、幽默简单和粗糙的。这个特点从产生的比较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就具有了雏形。这与传统文学通常都具有的典雅、工整是不同的。网络文学是速食化的,不讲究文句的修饰,不太考虑表达方法。但是却有语言狂欢的倾向。由于可以是匿名的,可以是化名的,所以,在语言层面放纵自己,追求宣泄的快感,往往成为某些书写者的主要目的,由此我们必须把握语言的这一特点。第二个层次,句子和句子所组成的意群。在句子组成的意群中,各样事物扑向读者,与生活本身不一样的感受随之产生。网络文学的这个层次的特点是散淡、随意,往往还有意识流动的色彩。在第三个层次,即已经形成的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隐喻的层次,网络文学由于有较强的倾诉性,所以在形象的细致刻画和营造方面往往用力不够。第四个层次,文学作品的客观世界,这是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的诗的特殊“世界”,这个层次与特定的视角和感受相关。第五个层次,是形而上的层次。茵伽登认为,客体层次指涉的是一种“形而上质”。当然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形而上质,只有优秀的文学的艺术作品才具有形而上质。对这个层面的意识,涉及到我们对文学的完整理解。茵伽登还认为,从审美态度出发去意向文学的艺术作品,所构成的作品的最顶点的就是一种特殊的形而上学性质的出现。既然是这样,那么,形而上质也必然产生文学性。在网络文学中很少见到形而上的层次。从以上对于网络文学的几个层次特点的大致概括,可以提示我们注意网络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的批评具有同构的一面,同时网络文学也有自己的特点,这都是我们在建设网络文学批评原则是值得注意的。
4、超文本网络文学对既有文学理论和传统批评原则的挑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