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论文(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18

  在我们看来,真正给既有文学理论和传统批评原则带来一场哥白尼式重大革命的是超文本网络文学。尽管在中文网络文学世界里,超文本网络文学还属于凤毛麟角的稀有品种——大陆的超文本网络文学还处在草创阶段,台湾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超文本文学网站,但是,研究网络文学,如果忽略了代表网络文学发展方向的超文本网络文学无疑是不全面的。

  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全局性的信息结构和文本模式,它将不同的文本通过关键词建立链接,使文本得以交互式搜索。节点(Nodes)、链接(Link)、网络(Network)是定义超文本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节点是存贮信息的基本单元,又称信息块,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文本(此处的文本,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即所谓的超媒体),它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链接表示不同文本(节点)间信息的联系。它可以由一个文本指向其它文本,或从其它文本指向该文本。超文本文学是一种以网络为(写作和阅读的)载体,以超文本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文学品类。超文本文学作品在文本内部设置有超文本链接点,提供不同的情节走向供读者在阅读时选择,不同的阅读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局,因此也称为多向文本文学。从文学作品类型划分,有超文本诗和超文本小说等,另外还有超文本批评。

  超文本网络文学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既有文学理论和传统批评原则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

  第一、非线性文本结构。传统文学文本(包括某些网络文学)呈现出一种线性结构,并以字、词、句、段、篇章、标题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每一页都编了页码,其情节通常完整连贯,一气到底。超文本文学超越了个别文本的局限,将众多文本通过关键词的链接互联为一个树状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路径纵横交错,读者可自由选择路径进入文本。超文本文学将传统文学静态的封闭的线性结构转化为富有弹性的开放的网状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的书写系统代替传统的线性叙事,情节的原因和结果不再是严密的对应关系,文本内部结构松散,语意断裂,但又呈现相互关联和贯通的特征。对于超文本网络文学的批评必须由传统文学批评的逻辑学范式向现象学范式转变。①充分凸现超文本网络文学的多元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

  第二、消弭了阅读(包括批评)与写作的界限。传统文学中的作者和读者(包括批评者)角色受到了挑战。在超文本文学中,读者成为集阅读(批评)与写作于一身的作-读者(Author-reader)。罗森伯格(Martin E. Rosenberg)甚至将读者(reader)与作者(writer)两词斩头去尾后,合在一起生造了一个单词“wreader”表示这种特殊的角色。[10]首先,读者(包括批评者)可以直接参与超文本文学的创作活动,有限度地决定文本的结构和发展方向。作者只是为超文本文学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具体选择何种路径,这完全取决于读者。因此,超文本所强调的是迥异于传统的文本观,即不存在本体意义上的原作,一切文本都依读者的活动而转移。同一超文本文学,在不同的读者那里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面貌。而且,读者还随时可以通过增添新文本(包括情节、人物以及自己的感想、对于文本评论、相关的参考资料等等)来创造新的路径,使之成为整个文本的一部分。再有,超文本文学真正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交流。传统文学读者和作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无法实现互动交流,超文本文学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等多种形式的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的共时交流。另外,作者还可以通过文本的点击率、读者在该文本所停留的时间等统计资料和读者对于其作品的评论,更全面地了解读者的反馈信息,更有效地实现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第三、超媒体。超文本网络文学真正实现了不同艺术门类、传播媒体之间的跨媒体互文性。超文本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的体裁分类以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它将文学与图像、音乐、动画等进行链接,从而形成了诸种艺术门类的众声喧哗,产生了既是文学又不是文学的艺术形式。超文本文学的互文性不仅表现为文字文本与文字文本的互文,还表现为图文互文、视听互文。所谓“图”不仅包括二维的图像、图表,而且包括三维的视频和动画。超文本文学以视为主,但完全可以加入各种听觉成分。各种媒体的交叉互文使超文本文学营造出一个由三维图象构成的、具有高度沉浸感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超文本文学的超媒体特性要求对其批评不能再局限于纯粹的文学批评,必须打通不同艺术门类间的壁垒,将文学批评与绘画、音乐、广播、影视、动画,甚至广告、时尚等艺术批评和大众文化研究有机地联系起来。

  此外,超文本网络文学还对一些雄霸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几千年的重要命题和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超文本文学不再以再现真实的现实世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旨归。它更注重文本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不断延伸的非线性结构,竭力凸显能指,淡化甚至消解所指。超文本文学不再专注于文学之外的目的,它不是传达预先设计好的作者意图的媒介,它本身即是意图:内容和媒介、目的和手段合二为一了。传统文学理论和批评中的表现、再现、艺术真实、生活真实、文类、主题等概念在超文本网络文学批评中已发生变异,甚至有的甚至完全失去效力。在此,我们仅举一例。传统文学中,语言文字仅仅是一种符号,通过它,作者与读者得以沟通,文学活动得以维继。无论是把语言文字看成工具,还是本体,一般来说都不会象书法艺术那样,语言符号本身成为描写和表现的对象,直接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在超文本网络文学中,语言文字不仅仅是描写和表现的手段,而且它本身也成为描写和表现的对象。例如一首名为《西雅图漂流》的超文本小诗,打开网页,整整齐齐写着这样五行字:我是一篇坏文字/曾经是一首好诗/只是生性爱漂流/启动我吧/让我再次漂流。当读者点击诗上端的链接“启动文字”四个字,这诗中的文字就开始抖动起来,歪歪斜斜地朝网页的右下方扩散开来,像雪花一样飘飘洒洒,并逐渐溢出网页,游离我们的视线,电脑屏幕上的文字逐渐稀疏起来......。这时,一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在读者心里油然而生,舍不得它们全部散落和游离屏幕的心理迅速增强。于是,读者就会像急切地抓住落水的孩子和或远去的亲人那样,不得不赶快按下“停止文字”按钮,然后再按一下“端正文字”按钮,《西雅图漂流》恢复了原样。我们还可以通过点击诗中的“文字” 或“漂流”,打开另一首题为《文字》或《漂流》的小诗。

  网络文学作为比特与缪斯碰撞的产物,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人文的交互滲透,形成了新的文学生长点。虽然目前网络文学尚未产生经典化的结果,并且是粗糙的。但是正如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所说:文学不能归结为若干部杰作。“如果不是有成千上万很快就将湮没无闻的作家维持着一种文学生活的话,那就根本不会有文学,也就是说,不会有大作家”。[11](P8~9)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也表达过对于三流、四流作家的作品的价值的肯定。在他们看来,各个层次的文学共同构成一个时代文学的总体面貌。而且他们对于学院派反对研究现存作家提出了批评。他们说:“如果过去许多二流的、甚至十流的作家值得我们研究,那末与我们同时代的一流或二流的作家自然也值得研究”。网络文学,作为现时代的文学,是对这个时代情绪和情感方式的记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和资料价值,同时,也对新型科学技术与文学的交融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具有前瞻性。

  如上思考是我们建设网络文学批评原则和批评标准所必须的,至于这个批评原则和标准本身的本体,那将是另一篇论文的任务了。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论文]相关文章:

1.试论传统文学批评如何应对网络文学的挑战

2.网络文学论文

3.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思考

4.试论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论文

5.理论的文学性成分议论文

6.试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论文参考

7.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的论文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