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合理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克服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吸收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点,是人们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更深层次认识的进一步扩展,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想选择。
1.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各相关者利益一致。它充分考虑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企业在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达到各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它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保证了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创造和谐的理财环境,实现社会总体资源的合理、最优配置。
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组织的本质是市场交易成本的内部化,尽管在企业组织内部采用层级结构的权威来控制、指挥、协调企业的运作,但企业组织本质上仍然不可能违背市场交易的内在逻辑。因此,依靠组织的权威不能解决利益的均衡,那么必然要求有一种机制来满足和实现利益均衡。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就是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时达到了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均衡。
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优化了收益分配管理。收益分配是影响和制约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通过收益分配,企业能够正确处理其与契约各方的经济关系,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让管理者分享公司利润、及时向政府部门缴纳税金、向股东多分配股利等,都可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
4.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够更好地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广泛性的显著特征。企业对消费者负有向其提供真实可靠的商品信息,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的义务;对政府负有依法及时纳税的义务;对员工负有开发、福利、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义务;对社会负有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义务。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好地解决了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谋求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同步发展。
5.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拓宽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内涵。国内企业绩效偏重于企业绩效中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也往往局限在财务指标上,即使有的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来帮助企业改进和强化管理能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平衡计分卡是建立在只有经营者才关心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而事实上,随着企业分析的主体发生变化,绩效评价的信息使用者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强调从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其他责任等4个方面对社会绩效进行评价。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框架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的利益相关者,而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在评价企业绩效时,决策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取舍和平衡。如前文所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有3种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已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讨论,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基本内容和操作过程进行了介绍,但对第三种方法的讨论还很不充分。组织行为学家Motowidlo和Borman(1993)提出的绩效模型中,将企业绩效划分为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两个部分。所谓任务绩效是指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个体的能力、知识、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的绩效。周边绩效是指与组织特征密切相关,由组织中利益相关者自身随机行为所产生的绩效。虽然这些行为对于组织核心技术的运行和维护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对企业有着更广泛、长期的影响。以第三种方法为基础的绩效评价,虽然需要考虑的变量很多,但它的显著优点就是思路清晰,可以按照结构化的程序来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对企业的绩效做出整体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 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从利益相关者作为概念正式被提出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有30余种。在众多概念中,有的特别宽泛,有的特别狭窄。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克服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吸收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点,是人们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更深层次认识的进一步扩展,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想选择。
1.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各相关者利益一致。它充分考虑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企业在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达到各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它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保证了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创造和谐的理财环境,实现社会总体资源的合理、最优配置。
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组织的本质是市场交易成本的内部化,尽管在企业组织内部采用层级结构的权威来控制、指挥、协调企业的运作,但企业组织本质上仍然不可能违背市场交易的内在逻辑。因此,依靠组织的权威不能解决利益的均衡,那么必然要求有一种机制来满足和实现利益均衡。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就是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时达到了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均衡。
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优化了收益分配管理。收益分配是影响和制约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通过收益分配,企业能够正确处理其与契约各方的经济关系,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让管理者分享公司利润、及时向政府部门缴纳税金、向股东多分配股利等,都可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
4.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够更好地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广泛性的显著特征。企业对消费者负有向其提供真实可靠的商品信息,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的义务;对政府负有依法及时纳税的义务;对员工负有开发、福利、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义务;对社会负有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义务。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好地解决了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谋求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同步发展。
5.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拓宽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内涵。国内企业绩效偏重于企业绩效中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也往往局限在财务指标上,即使有的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来帮助企业改进和强化管理能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平衡计分卡是建立在只有经营者才关心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而事实上,随着企业分析的主体发生变化,绩效评价的信息使用者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强调从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其他责任等4个方面对社会绩效进行评价。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框架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的利益相关者,而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在评价企业绩效时,决策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取舍和平衡。如前文所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有3种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已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讨论,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基本内容和操作过程进行了介绍,但对第三种方法的讨论还很不充分。组织行为学家Motowidlo和Borman(1993)提出的绩效模型中,将企业绩效划分为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两个部分。所谓任务绩效是指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个体的能力、知识、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的绩效。周边绩效是指与组织特征密切相关,由组织中利益相关者自身随机行为所产生的绩效。虽然这些行为对于组织核心技术的运行和维护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对企业有着更广泛、长期的影响。以第三种方法为基础的绩效评价,虽然需要考虑的变量很多,但它的显著优点就是思路清晰,可以按照结构化的程序来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对企业的绩效做出整体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 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从利益相关者作为概念正式被提出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有30余种。在众多概念中,有的特别宽泛,有的特别狭窄。
上一篇:关于企业家创新动力的人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