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精选十篇(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14

  (三)完善相关的金融制度,为新型城镇化铺平道路现阶段我国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完善金融制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所必须推行的重要措施。第一,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贴息政策并举,支持新型城镇化改革。二元经济结构使发达地区的市场优势已经形成,此时推行市场化政策会导致欠发达的城镇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利率市场化可以矫正金融的市场功能,与此同时在合理的利率水平下对城镇经济实施贴息政策,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欠发达地区城镇的“反哺”,才能发挥贴息的最大效能。第二,适度开放民营金融市场,使民营资本有机会参与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已经明确了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这不仅有利于打破现有银行业的利益格局,实现更充分的竞争,也将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本聚集和资本运作的利好因素。第三,完善与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完善来保护和开发城镇经济的潜在抵押担保资源,增加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抵押、担保、信用增进等资源。第四,下放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用“一刀切”的方式取消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县域支行信贷审批权的做法不够灵活,每个城镇经济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应该区别对待。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在通过完善内部机制和补充修订相关政策加以调整。

  (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此带动城镇企业转型和产业经济升级银行业主导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落后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公司治理能力缺失是制约城镇中小规模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实施股份制经营,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即公司治理制度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途径,进而最终实现上市融资的目标。上市融资必须依托于资本市场,须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才能满足城镇地区众多企业不同的上市需求。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城镇企业上市融资,对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利于银行自身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复合型金融工具的创新。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创新步伐一是针对新型城镇化的需要,量身定做合适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金融业与城镇化之间直接互动的主要载体。按照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来分析,首先,金融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应只依赖高成本的信贷工具,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应积极开发直接融资工具。例如,设立基建发展基金并配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出资,推广期限灵活的债权融资方式,甚至可以通过选择性的利用外资等方式解决资金瓶颈。其次,金融工具的创新应面向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是农村剩余人口进入城镇的保障。服务形式各异的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应该灵活多变,开发中小企业的潜在抵押担保资源,鼓励信用增进融资工具的发展,开发无抵押担保的信用融资业务等。最后,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配套功能的金融工具。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企业和居民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很少利用金融工具,导致效率底下,多样化金融工具可以提升城市功能。二是开发区别于城市的金融产品。可继续加大对农村的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并根据生产周期、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更加灵活地设定放款期限和额度,确定合理的利率。结合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中出现的土地流转、林权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新问题,改变目前单一以抵押为主的支农贷款方式,力争在信贷额度、抵押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贷款定价等信贷政策上有新突破,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入现代金融手段和工具,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三是提高商业银行综合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居民对银行的产品与服务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资金融通层次上,而是更加注重投资组合、风险控制、信息咨询等高层次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要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加强与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等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要积极开拓网络结算与服务、股票质押贷款、证券资金结算、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代收保险费、代支保险金、代销保险产品等业务领域,增加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六)改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方式和质量一是国家应针对农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门槛高等问题,推动制定农业信贷服务方式创新的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设计和流程再造;二是拓宽金融服务口径,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结构的优化。要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种养多元化提供大力支持,开展农产品抵押贷款,如对大型农机具开展抵押贷款、畜牧业专项长期贷款业务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明确提出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这将有利于农民多渠道获得金融服务,并为逐步实现城乡房产同权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构建资源共享、评定权威、约束有效、维权有力的信用体系是农贷畅通的重要保证。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非盈利性、保本微利的信用登记咨询机构,及时从银行、税务、企业等其它部门广泛收集信息和数据,在严格依法管理的前提下,依靠现代技术通过授权查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及社会广泛评估、公布守信状况、经济实力和发展趋势,全面、准确、公正地评定各经济实体的信用等级。积极开展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农户的创建活动,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制裁力度。四是探索农地金融。目前,我国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都存在农民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土地产权的不清晰使农民不能充分行使土地权利,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让受到限制,农地金融的发展受到限制。农地金融的运作特点是农户或拥有大量土地的经营业主以土地经营权作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发展生产,农地金融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生活来源、提高农户在城镇谋生的水平。

  四、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行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实践

  (一)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及特点青海城镇化发展已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城镇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对青海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青海省自201X年9月开始启动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其间充分吸纳和延展了全省“四区两带一线”规划、“十二五”规划以城镇体系规划。按照规划,到201X年,青海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5%,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青海全省基本形成1个中心城市、3个次中心城市、3个一般城市、37个重点城镇、60个一般城镇以及其他40个建制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30万套,基本解决城镇中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使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走在西部省区前列。青海地域辽阔、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发展的动力不尽相同,具有城镇化动力多元化、路径多样性特征。必须立足省情,围绕“两新”目标,积极探索与“三区”建设战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模式。要在提高青海省对国家生态安全的贡献度、在全国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独辟蹊径,开创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新型绿色城镇化道路。青海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应在着力建设生态城市(如三江源功能区建设),人口聚集与城市建设协同推进,打造东部城市群,发展城镇生态产业等方面下功夫。同时,青海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其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城镇化建设成本将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未来收益也难以覆盖其成本。因此,青海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诸多挑战,青海的城镇化建设应有重点地量力而行。作为金融机构在发展城镇化相关业务中既要积极参与又应循序渐进,有所侧重。

  (二)建设银行在支持青海城镇化建设中的实践青海建行作为当地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在积极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在对支持新型城镇化方面从机构布局、产品创新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积极参与玉树灾后重建并恢复经营机构。建行青海分行在玉树地震灾害不久即恢复已撤销多年的经营机构,既凸显了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也反映了国有大银行下沉服务和在机构布局上向城镇化渗透的特点。在支持玉树住房重建过程中,建行还突破了现行的一些个人住房贷款的制度障碍,具体包括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设计适合灾后重建的个人住房贷款和商用房贷款业务流程和操作模式,为贷款人提供更为灵活的信贷担保方式等等。

  2.紧紧抓住海东撤地设市的契机,积极介入东部城市群建设。海东撤地建市将有力助推青海东部城市群的发展,建行青海省分行凭借自身优势,积极介入东部城市群建设,率先与当地政府签订了政企战略合作协议,为海东市的城市化推进提供综合配套金融服务和创新性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范围覆盖了包括:财务顾问、融资咨询、资产重组、债券发行与债券承销以及网络银行电子商业贷款等各个方面。通过提供一揽子的服务方案和持续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遗余力地支持海东经济建设,为促进海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做出积极的努力。

  3.加大支农贷款品种的创新力度。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支持和实现农民的增收。建行青海分行认识到涉农类贷款在今后业务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带动效应,近年来,以支农小额贷款为切入点,以产品更加贴近农业、贴近农民和贴近市场为出发点,先后在海东、黄南、海西等地区围绕当地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适时推出了海东地区特色农产品贷款、黄南牲畜养殖户贷款、海西枸杞种植贷款等具有鲜明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支农贷款产品,为促进当地经济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同时,还针对黄南热贡文化特点,推出了“唐卡”贷款这一产品,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总行的充分肯定。

  (七)

  一、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的类别

  1、金融期货投资风险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