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精选十篇(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14

  金融期货是一种完全标准化的合约,除成交的价格随交易相关各方运用竞价而产生持续波动之外,其余各类事项,比如,交易对象数量、等级等均具有标准化条款,要求拥有更加完善的结算制度以及数量限制机制。即使一些投资者违约,交易所也会采用强制平仓的方式来维持交易体系的总体安全,因此相关损失就会很小,流动性风险也会很小。金融期货的最大风险主要来源于低比率保证金,一般的比率是在1%~5%之间。现货市场当中的价格波动往往会利用保证金这一杠杆数十倍地放大至期货市场之中,从而造成风险与收益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所以,金融期货合约风险的最主要特点是将风险和收益予以完全放开。

  2、金融期权投资风险

  金融期权投资所具有的风险特征是合约交易的双方在风险和收益上具有不对称性。在期权交易过程中,合约买方承担风险之上限是目前已经支付的权利金,但是收益却非常大;合约卖方收益只限于向买方收取一定的权利金,但是所要承担的损失风险却相当大。因此,合约双方的风险和收益往往并不平衡,卖方所承担的价格风险常常会超出买方,且会通过相互发生概率之不对称性而逐步实现平衡。所以,金融期权风险要大大小于金融期货风险,不仅信用风险比较小,而且流动风险也相当小。

  3、金融互换投资风险

  因为对风险和收益所施行的均是一次性的双向锁定,所以金融互换投资的价格风险与市场风险均相当小。但是,由于主要限于在场外进行交易,缺少进行大规模流通转让的市场,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比较大。

  4、远期合约投资风险

  远期合约的风险与收益设计有点类似于金融互换,对于风险和收益所施行的都是一次性的双向锁定,但其灵活性往往低于金融互换。在合约签订过程中,由双方来约定今后的交易价格和日期,这也就意味着不仅规避了今后因价格变动产生的不利于自身的风险,同时也失去了今后因价格变动性有利于自身的收益。所以,远期合约不仅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而且价格风险也相当小。但是,因为这是一对一式的预约交易,故流动性非常差,不但流动风险极大,而且还面临着相当大的信用风险。

  5、对冲基金投资风险

  对冲基金可运用指数期货、股票期权等诸多投资策略,同时也可在股市、债市、汇市或者商品市场中进行投资。虽然对冲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但是,与其他投资一样,对冲基金无法完全避免风险。对冲基金投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可通过控制利益冲突、限制资金分配以及设置策略敞口范围等加以管理。

  二、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控制的主要策略

  1、积极控制资产管理风险

  要通过建立风险限额体系以控制对资产产生的风险。一是成立专门化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风险敞口的额度,实施压力测试。企业应当设置专门化的风险管理部门,以便于随时对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和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实施监控管理。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起一整套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和管理层实施协商,从而设定企业能够承担的相应的风险敞口限额。二是要明确止损限额。所谓止损限额,主要是将企业损失控制于可以承受的某种范围之内。一旦以上损失额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则必须采用行动,要么将其予以变现,要么对其加以套期。一般来说,止损限额可以设置为一天、一周或者一个月之中有可能损失的累积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旦某一敞口的头寸接近于企业所设置的该期限之内的限额,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级管理层作出汇报,通过协商采用合理的措施。企业一旦确定了敞口的风险额度,其风险管理部门就应当对额度实施限额划分,从而健全超额处理程序。

  2、切实防范企业价值风险

  企业要明确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之目的。要依据企业需要和整体实力来设定参与投资之数额,确保企业经营具有稳定性,提升各方投资人对于企业的信心,从而避免企业出现财务与盈利状况上的剧烈波动,避免出现因股价的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企业价值下降之风险。同时,要健全问责制度,对于所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企业应当建立更加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建立更加严密的、能彼此制衡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要确定损失责任的追究机制,对于因违反国家规定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而导致的损失,应当严格依照规定加以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涉嫌违法者则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3、有效控制现金流量风险

  企业要致力于培养专业化的金融衍生工具操作人员,逐步对金融衍生工具加以投资,从而避免企业的现金流量出现剧烈波动。企业一旦准备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就应当安排员工参加专门培训、研究阅读相关教材资料,从而系统性地学习具体操作方式。在操作者具备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操作经验之后,应当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设置一个较为合理的预算体系,并且在投资的各个不同阶段分别设立不一样的预算标准,从而使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额与其他项目投资现金支出比例更加合理。操作者应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应循序渐进,不可一次性投入过多,避免投资风险过大。

  4、监控企业财务政策风险

  企业要随时对所投资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加以监控与报告,从而调整本企业的财务政策。企业要对自身所投资的金融衍生工具状况开展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面监控。投资之前应当先实施项目预测和评估,制订具体的套期保值计划以及操作方案。在计划书当中,应全面考虑到基差、季节性以及品种特性等各类因素。在投资运作之中,主要是由操作者定期向财务部门呈报近期的交易情况,并作出分析。企业财务部门则应当依据盈亏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确定交易操作、授权和交易监督等相关岗位的职责。在投资完成之后,还应依据投资状况开展风险分析,从而为下一次投资作准备。企业应当依据投资风险监控情况实施财务政策调整从而确保自身的正常经营。比如,一旦企业在投资中期监控到有比较大的风险,就可及时采取措施在现货市场进行对冲,从而规避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5、实施更加严格的操作规程

  要通过健全内部治理机制以禁止过度投机。要建立更为严格的金融衍生工具使用、授权以及核准程序。企业在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时应当由高层管理者、董事会或者专门委员会予以授权、核准,并开展合法性和合规性的检查。要建立起更加全面的金融衍生工具保管机制、定期盘点核对机制、投资限额机制等,并且规定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的最高额度,把风险控制于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要更加严格地限定金融衍生工具所适用的范围,除一些外贸业务当中的不确定风险之外,严禁以投机为主要方式的投资行为。

  6、强化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

  要不断提升金融衍生工具操作人员的职业水平与道德水准。在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持续创新时,因为其种类相当多,所以操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地学习与分析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与风险。与此同时,还应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出现由于业务人员违规操作而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企业应当使用自己信得过的交易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核心机密只能由少数内部人士掌握。比如,美国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公司等大型金融公司中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基本上都是美国人,而非外籍人士。

  三、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不仅极为复杂,而且无法事先预知,但能够通过理性化、科学化分析,合理地进行预测与防范。因此,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企业以及投资者等各方应当同心协力,共同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切实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更加科学和合理地开展理性投资。在投资中,还应当持续强化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从而在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当中得到交易的成果,切实降低与规避市场中的各类风险。

  (八)

  一、金融行业协会在行业培训中发挥的作用

  (一)以行业协会为桥梁,构建良性互动机制

  行业协会是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的行业自律管理组织,介于政府与市场、行业和各金融机构之间,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也是政府和市场的连接点。在行业教育培训组织和管理上,行业协会的特殊地位使其能够及时获得金融行业发展动态与培训需求的变化,通过行业自律、协商,起到整合社会力量、聚合行业利益和市场培训需求的作用,并及时调整培训服务方向;同时它又是金融机构、市场和政府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既可以向政府反映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意见和建议,近距离把握全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动态,帮助政府在行业培训管理中合理决策,又可以组织行业贯彻金融行业政策,承担教育培训责任;此外,行业协会还可为金融行业培训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金融机构围绕金融行业领域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社会调查与研讨,分析金融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动态,为教育与培训改进的方向、目标、措施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相关行业协会还可组织建立社会化的学术研究机构,对金融行业劳动力市场动向加以观察,对从业资格的产生、发展、消亡进行分析,进而实施培训课程开发、从业资格标准制定工作,并为行业培训政策制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提供有力保障,以达到迅速应对金融行业变化、开发培训方案、服务业务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是金融行业教育培训与金融机构发展、与经济发展连接的重要纽带,是从业人员获得就业机会、增加竞争力、获得社会认可的主要依据之一。建立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是提高金融行业教育地位、提高行业培训质量、促进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行业培训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标准是行业自律组织的一项天然职能,行业协会能准确掌握金融业发展状况、人才供求现状、人才需求规格等方面的信息,掌握行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及时研究制定金融业从业资格提供有力保障。

  二、金融行业协会参与行业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行业协会本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