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起源的前述谓经验之现象学澄清(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上已经被预期了。所以, 世界意识的基本结构, 作为一切可经验到的单个实在之物的视域, 就是“已知性和未知性的结构”(倪梁康, 第54 页) 。至此, 胡塞尔解决了康德哲学遗留的问题, 即前述谓经验的本质和作用。康德的感性理论重在阐明时空作为感性直观的先天性质, 而胡塞尔在向前述谓经验回溯中阐明了真正存在的对象是我们认识活动的产物; 但另一方面, 对象总是预先给定的, 即一个对象性的周围世界作为从背景中发出刺激作用的东西总是从一开始就是在某种“对象性的理解”中被意识到的, 即“凡是从每次被动地被预先给予的背景场中发出刺激的东西, 都不是一个完全空洞的某物, 不是??一个绝对未知的材料。相反, 未知性在任何时侯都同时是一种已知性模态”。(同上) 同时, 在“S是P”的判断形式中, 在“S”和“P”中被置入的某物正是一个存在者, 这个存在者不仅进入到经验的统一性, 而且也进入到作为一般的可经验的东西之全体的世界的统一性中; 它不仅进入到事实经验的统一性中, 而且也进入到一切想像出来的可能经验的统一性中。 

  胡塞尔认为, 向前述谓经验的回溯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 从预先被给予的世界以及一切意义积淀物及其科学和科学规定回溯到原始的生活世界。迄今为止, 我们生活于其中并作为可能判断之基底刺激我们进行认识-判断活动的这个世界, 是以一个已经对之进行了逻辑判断的方式给予我们的, 我们遗忘了纯粹的前述谓经验, 面对的是在述谓判断中被规定为范畴活动中的经验对象。至于那原始地给予意义根基的纯粹经验世界或生活世界, 则被精密科学披上了“理念”的外衣, “这件理念的外衣使得我们把只不过是方法的东西认作是真实的存在”(Husserl, 1976, S. 52) 。胡塞尔要求回溯到最终原始意义上的经验, 即原始的生活世界的经验。将述谓判断的明证性回溯到经验的明证性, 就是回溯到生活世界, 把它作为一切单个经验的基础, 其作为经验世界是直接地、先于一切逻辑作用地被预先给定的, 以便消除对生活世界的遮蔽。(2) 从生活世界追溯到它本身由之产生的那些主观作用。真正说来, 关于世界的前述谓经验或者说这个预先被给予的世界, 总是我们的世界, 都有它们得以形成的主观根源, 即主体的意向性作用。因而, 揭示出世界本身的历史, 也就是向比任何心理学主体更加彻底的现象学先验主体性的回溯。 

  先验现象学向前述谓经验或生活世界的回溯, 向主观性的回溯, 不仅是为了澄清述谓判断的起源, 更是要建立起现象学-建构性的总体视域中的逻辑谱系学。 

 三 

  先验现象学是以纯粹的意识体验的直接被给予性为出发点的, 即把一切现实显现的事物或事件加以悬置, 不带任何成见或偏见地只以纯粹意识的活动或体验内容作为认知对象。 

  现象学关于意识的结构层次和奠基顺序具有五个层次: “感知”是第一性的行为, 它与“想象”一同构成“直观”的行为类型; “直观”行为又与“符号”行为进一步构成“表象”的行为类型; “表象”再与“判断”一同构成“客体化行为”的类型; 最后, 与客体化行为相对立的是“非客体化行为”类型。整个意识行为(Akt) 的总属是由“客体化行为”和“非客体化行为”组成的。 

  由于感知(W ahrnehmung) 是最具奠基性的意识行为, 或者说, 所有其他意识行为都根源于感知, 在《经验与判断》第一部分“前谓词的(接受性的) 经验”标题下, 胡塞尔是从感知入手探究前述谓经验作用的本质的, 以便明了如何在前述谓经验基础上建立起述谓判断的综合。 

  在现象学中, 作为先验自我构造结果的内在意识的最终奠基行为的“感知”具有如下两个主要特征: (1) 感知是原本意识, 即“每一个感知都在对其对象进行自身的或直接的把握”。(Husserl,1984,A617 /B2145) (2) 感知是存在意识, 即关于存在着的对象的意识。胡塞尔认为, 外部感知是对个体空间事物对象的生动当下的意识。当我在进行一个外感知时, 一个被感官感知到的对象必定是在一个角度上通过“射映”的方式被给予。无论我们如何完整地感知一个事物, 它永远也不会在感知中全面地展现它所拥有的、以及感性事物性地构成它自身的那些特征。但是, 在射映的被给予方式中, 我会获得关于被感知对象的各种感觉材料: A1 、A2 、A3?? (可能是色彩、软硬、冷暖、声响等感觉), 它们是最为内在的原始材料; 这些感觉材料从一开始就受到我的意识的加工而成为我所意识到的对象, 这些感觉材料被理解为桌子A; 因此, A1 、A2 、A3 ??之总和并不等于桌子A, 桌子A是一个远比感觉材料之总和更多的东西, 这个多余的部分是超“感”的但却为我所“知”的东西, 它是我们在“感-知”意识的加工过程中加入进去的、赋予这些感觉材料的意义, 即我对它们的统摄或“立义”(Auffassen) 。立义是指杂乱的感觉材料通过意义给予而被统一, 从而使一个统一的对象得以对我显现出来, 所以, 立义就是一个赋予含义(Bedeutungsverleihen) 或给予意义( Sinnge2 ben) 的活动, 即一个带着意义或含义指向材料的活动。一个感知性的意识的最基本的意识结构是, 将某物立义为某物: Auffassen von etwas als etwas, 其中前一个etwas 是指尚未被立义的感觉材料, 如通过射映的方式被给予的A1 、A2 、A3??; 后一个etwas 是指被立义后的对象, 如桌子A。 

  这表明, 感知活动作为对个体对象的感知性关注的前提是: 已经有某物被预先给予我们了, 并且, “被预先给予出来的并不只是一些自身孤立的单个对象, 而总是一个被预先给予性的场境, 单个的东西都是从它里面突现出来的, 并且可以说是被‘吸引’到感知和感知性的观察上来的”(胡塞尔, 1999 年, 第91 页) 。这个被动的预先被给予性感性场境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呢? 胡塞尔认为, 任何一个感性场境都是一个自身相统一的场境, 一个同质性的统一体, 它对任何其它的感性场境来说处于异质性的关系中, 在这种关系中单个之物便是通过与某物相对比而被突现出来的, 例如一块白色背景上的红色斑点所形成的鲜明对照。凡是存在不完全相似性(亲缘性) 的地方都会伴有对比: 使不同的东西从某种共同的基础上突现出来。当我们从相同性向相同性过渡时, 这个新的相同性就会表现为重复。重复是一种吻合性综合的产物, 这种吻合性综合胡塞尔称之为“联想”(Assoziation) , 联想的基本功能是意识构造, 即对于统一和联系的创造, 它涉及的是“某物引起对某物的回忆”这种纯粹内在的关联。在感性领域内, 一种声音、一种噪音、一种颜色存在于感知场境中, 它们在还未被把握时就对自我施加了一种较强或较弱的刺激。当自我追随刺激的时候, 以自我为其指向的意向性客体的刺激以较强烈的或不那么强烈的特征吸引着自我, 从而使自我转向关注客体, 即从自身出发将趋向性指向了客体。趋向的后果就是关注, 这一关注的实行就是自我保持清醒的状态; 觉醒就是把视线指向某物。“注意”是意识行为所具有的一种功能, 指自我(意识) 对意向对象的集中趋向或朝向( Zuwendung) 。 

  注意作为自我的意向性体验唤醒的是对作为存在着的东西即知觉对象的一种兴趣。现象学中的“兴趣”是胡塞尔用来标识自我对被意指之物、被经验之物的趋向的术语。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兴趣仅仅指对事物的非课题性追求, 这种追求与一种感情( Gefühl) 相联系, 正是这种感情才引发“趋向”对象的动机; 广义的兴趣是自我对事物的“趋向”, 即我在这些行为中课题性地趋向一个对象, 是一种“持续着的自我关注(趋向) 行为、自我在场( Inter2esse) 的行为。” (同上, 第107 页) 如此, 狭义的兴趣即“追求对象”还不意味着“趋向课题”(广义的兴趣), 即以课题为对象, 或者说, 课题与自我趋向之对象并不是始终互相重合的; 狭义的兴趣作为“追求”而导向课题, 广义的兴趣则意味着对这种追求的满足即对象的课题化。通过兴趣的不断满足, “发生着某种先是现实化地激起期望, 然后是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