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上的全部有生命的存在者,他用corps一词专门指称物体的肉身化形态,而用chair一词来指人的身体或他的肉身化形态。应该说,就把身体与物体区别开来而言,他的看法与梅洛-庞蒂并无二致,当他说如下一段话时,尤其如此,“我们的肉不外是那能够感觉外在于它的物体、能够触摸它而不是被它触摸者(它感觉到它自己、容忍它自己、服从它自己、支撑它自己,并且根据始终再生的印象拥有自己)。这因此是物质宇宙中的外在物体、惰性物体原则上所不能够的。” [36]问题在于,他似乎没有梅洛-庞蒂的眼界“开阔”,不愿意承认宇宙有“灵”,万物有“灵”。而梅洛-庞蒂认识到,恰恰因为有可能被等同于被动的、惰性的物体,才应该把(肉)的“活的”、“生机的”含义推广到宇宙中去,使肉身化在整个宇宙中获得体现,因此有了身体之“肉”、语言之“肉”、世界之“肉”的表述。
另一位是新生代的现象学家让-卢克·马里翁。他是法国著名的笛卡尔研究专家,以关于笛卡尔的研究获得国家博士学位,是法兰西大学出版社的厄庇墨透斯(épiméthée)丛书主编(第一任主编是伊波利特),《笛卡尔通报》的共同创立者,在国外,他事实上继任了利科在芝加哥大学哲学系的教席,在国内,他继任了因为列维纳斯而著名的索邦形而上学教席。马里翁的现象学有其笛卡尔研究背景,他发表过许多关于笛卡尔思想研究的作品:如《笛卡尔的灰色本体论》(1975),《笛卡尔的白色神学》(博士论文,1981),《论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棱镜:笛卡尔本体-神学的结构与界限》(1986),《笛卡尔式问题。方法与形而上学》(1991),《笛卡尔式问题II。逻各斯与上帝》(1996)等。他对现象学学评价甚高,他在1989年表示:“从基本的方面来看,现象学在我们世纪担当了哲学的角色本身。” [37]他的现象学是关于赠与现象的研究,其中容纳了天主教信仰。相关思想主要体现在下述作品中:《偶像与距离》(1977),《没有存在的上帝》(1982),《还原与赠与:论胡塞尔、海德格尔和现象学》(1989),《可见者的交织》(1996),《被赠与:论一种赠与的现象学》(1997),《添加:饱和现象研究》(2001),《色情现象:六个沉思》(2003)。他认为“被赠与是先于被构造的环节”,“被赠与先于一切解释,支撑它,这使得它们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使得它们彼此成为丰富的。”[38]可以看出,马里翁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才真正开始其现象学之旅的,但其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年富力强,他应该是前途无量的。列维纳斯1996年去世,亨利2002年去世,德里达也于2004年告别人世,除了硕果仅存的92岁老一辈哲人利科外,在法国现象学传统中,不到六十岁的马里翁目前应该是最有影响的现象学家了。
注释:
[1][4][5][9[[11][13][16][17][19][20]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商务印书馆,1995,
第593-594,594,597,620,597, 601,59-60,611,58,60页。
[2][10][22] Merleau-Ponty,Parcours deux1951-1961,éditions Verdier,2000.
pp.250-252,p.254,pp.254-257.
[3][25] Aron,Mémoires:50 ans de réflexion politique.Julliard,1983.pp.38-39,p.68.
[6][7] Levinas:Théorie de l’intuition dans la phénoménologie de Husserl. Librairire philosophique J.Vrin, 1963.p.5,pp.5-7.
[8][12] Levinas:Ethique et Infini, Librairie Arthème Fayard et Radio-France, 1982.p.33,p.36.
[14][15] Derrida : Marges de la Philosophie, Les éditions de Minuit,1972.p.137,p.138.
[18] Merleau-Ponty :Sens et Non-sens.éditions Garlimard,1996.p.79.
[21][29] Merleau-Ponty :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éditions Garlimard,1945.p.II,p.II.
[23] 特罗蒂尼翁:《当代法国哲学家》,三联书店,1992,第39-40页。
[24] 《Merleau-ponty》,Les Temps Modernes, № special 184-185 ,1961.p.307.
[26]高宣扬:《布尔迪厄》,生智出版社,2002,第10-11页。
[27] Descombes :Le Même et L’autre :Quarante-Cinq Ans De philosophie Fran?aise(1933-1978).
Les éditions de Minuit,1979.p.3.
[28] Merleau-Ponty : La Structure du Comportment. PUF/Quadrige,1990.p.191
[30]让·华尔:《存在哲学》,三联书店,1987,第9页。
[31]德勒兹:重复与差异,p.22.
[32] 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下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第26页。
[33] Foucault :Dits et écrits IV.éditions Garlimard,1994.p.703.
[3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1-6页。
[35][38]Huisman et Monier:Visages de la philosophie.arléa,p.106.
[36] Henry : Incarnation :une philosophie de la chair. éditions du Seuil,2000.p.8.
[37]Marion:Réduction et donation:Recherches sur Husserl ,Heidegger et la phénoménologie.puf,1989.p.7.
另一位是新生代的现象学家让-卢克·马里翁。他是法国著名的笛卡尔研究专家,以关于笛卡尔的研究获得国家博士学位,是法兰西大学出版社的厄庇墨透斯(épiméthée)丛书主编(第一任主编是伊波利特),《笛卡尔通报》的共同创立者,在国外,他事实上继任了利科在芝加哥大学哲学系的教席,在国内,他继任了因为列维纳斯而著名的索邦形而上学教席。马里翁的现象学有其笛卡尔研究背景,他发表过许多关于笛卡尔思想研究的作品:如《笛卡尔的灰色本体论》(1975),《笛卡尔的白色神学》(博士论文,1981),《论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棱镜:笛卡尔本体-神学的结构与界限》(1986),《笛卡尔式问题。方法与形而上学》(1991),《笛卡尔式问题II。逻各斯与上帝》(1996)等。他对现象学学评价甚高,他在1989年表示:“从基本的方面来看,现象学在我们世纪担当了哲学的角色本身。” [37]他的现象学是关于赠与现象的研究,其中容纳了天主教信仰。相关思想主要体现在下述作品中:《偶像与距离》(1977),《没有存在的上帝》(1982),《还原与赠与:论胡塞尔、海德格尔和现象学》(1989),《可见者的交织》(1996),《被赠与:论一种赠与的现象学》(1997),《添加:饱和现象研究》(2001),《色情现象:六个沉思》(2003)。他认为“被赠与是先于被构造的环节”,“被赠与先于一切解释,支撑它,这使得它们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使得它们彼此成为丰富的。”[38]可以看出,马里翁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才真正开始其现象学之旅的,但其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年富力强,他应该是前途无量的。列维纳斯1996年去世,亨利2002年去世,德里达也于2004年告别人世,除了硕果仅存的92岁老一辈哲人利科外,在法国现象学传统中,不到六十岁的马里翁目前应该是最有影响的现象学家了。
注释:
[1][4][5][9[[11][13][16][17][19][20]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商务印书馆,1995,
第593-594,594,597,620,597, 601,59-60,611,58,60页。
[2][10][22] Merleau-Ponty,Parcours deux1951-1961,éditions Verdier,2000.
pp.250-252,p.254,pp.254-257.
[3][25] Aron,Mémoires:50 ans de réflexion politique.Julliard,1983.pp.38-39,p.68.
[6][7] Levinas:Théorie de l’intuition dans la phénoménologie de Husserl. Librairire philosophique J.Vrin, 1963.p.5,pp.5-7.
[8][12] Levinas:Ethique et Infini, Librairie Arthème Fayard et Radio-France, 1982.p.33,p.36.
[14][15] Derrida : Marges de la Philosophie, Les éditions de Minuit,1972.p.137,p.138.
[18] Merleau-Ponty :Sens et Non-sens.éditions Garlimard,1996.p.79.
[21][29] Merleau-Ponty :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éditions Garlimard,1945.p.II,p.II.
[23] 特罗蒂尼翁:《当代法国哲学家》,三联书店,1992,第39-40页。
[24] 《Merleau-ponty》,Les Temps Modernes, № special 184-185 ,1961.p.307.
[26]高宣扬:《布尔迪厄》,生智出版社,2002,第10-11页。
[27] Descombes :Le Même et L’autre :Quarante-Cinq Ans De philosophie Fran?aise(1933-1978).
Les éditions de Minuit,1979.p.3.
[28] Merleau-Ponty : La Structure du Comportment. PUF/Quadrige,1990.p.191
[30]让·华尔:《存在哲学》,三联书店,1987,第9页。
[31]德勒兹:重复与差异,p.22.
[32] 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下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第26页。
[33] Foucault :Dits et écrits IV.éditions Garlimard,1994.p.703.
[3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1-6页。
[35][38]Huisman et Monier:Visages de la philosophie.arléa,p.106.
[36] Henry : Incarnation :une philosophie de la chair. éditions du Seuil,2000.p.8.
[37]Marion:Réduction et donation:Recherches sur Husserl ,Heidegger et la phénoménologie.puf,1989.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