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主体的灵性生存 ——试论克尔恺郭尔的主体性概念及其与黑格尔之区别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内容提要]克尔恺郭尔认为人的有限性(即本文称为肉身的方面)与人的无限性(一种纵深扩张的想象力)是不可调和的,在具体的生存过程中,这不可调和的两方面转化为必然性与可能性之间的对立。克尔恺郭尔通过分析焦虑概念揭示出生存中的非存在(non-being)是有限性与无限性、可能性与必然性不可调和的根源。而克尔恺郭尔的主体性正是面对非存在的主体性,从而是面对绝对的他者而生存的激情。与建立在有限性与无限性、可能性与必然性内在统一基础上的黑格尔的主体性概念相比,克尔恺郭尔的主体性是肉身的主体性,同时以绝对他者的绝对主体性为前提,而黑格尔的主体性是一种抽象的无肉身的主体性。本文认为克尔恺郭尔的主体性概念是一种灵性叙事,而黑格尔的主体性概念是一种宏大叙事。 
[关键词]肉身|纵深想象力|非存在|主体性|绝对他者|焦虑|承受 

The Spiritual Existence of the Embodied Subject 
----On Kierkegaard’s No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its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Hegel 

[Abstract]To Kierkegaard, the finitude, understood as the body of the self in this paper, and the infinitude, the so-called inward imagination in Kierkegaard’s text, of the self is in absolute contrad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xistence, these two elements of the self can be viewed as the necessit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self. Through the analysing the phenomenon of anxiety, Kierkegaard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non-being in the process of existence. This non-being makes it impossible to harmonize the finitude and the infinitude, the necessity and the possibility. The subjectivity of Kierkegaard is the passion to exist in face of this non-being. Compared with the notion of subjectivity of Heg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finitude and the infinitude, the necessity and the possibility, the subjectivity of Kierkegaard is that of the body, with the absolute other as the absolute subjectivity, while Hegel’s subjectivity is abstract and without body. In one word, the notion of Kierkegaard’ s subjectivity is a kind of spiritual narrative and that of Hegel a kind of great narrative. [Key Words]body inward imagination non-being subjectivity the absolute other anxiety suffer 

伽达默尔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基础》一文中指出,二十世纪的西方哲学致力于对主观精神的批评,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二十世纪的西方哲学解构着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所塑造的“大我”之主体性。在本文中,我们选取克尔恺郭尔——这个被海德格尔称为是还在传统形而上学的术语中兜圈子,却开辟着新的哲学领域的思想家 ——为例,看他如何另辟溪径,构造出一种与黑格尔完全不同的主体性概念,如何为其后二十世纪的批评工作开启先河。 

自我的二元结构:有限与无限,或肉身与纵深性想象力 

谈人的主体性首先要分析自我的结构。 克尔恺郭尔在《致死的疾病》开篇就提出了自我结构中的二元性。克尔恺郭尔以不同的范畴来标称这种二元性,它们分别是,“有限与无限”,“必然性与可能性”,“时间性与永恒”。 为了分析克尔恺郭尔所谓的主体性,我们首先从有限性与无限性这对二元结构入手。 


概括而言,克尔恺郭尔所谓有限性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感性的肉体的存在,如身体条件、自然禀赋;其二,影响着肉体生存的自然的世界以及一个人一生所要遭遇的种种偶然性事件;其三,影响着人的生存的社会历史因素,如,其出身与地位,受教育程度,所在的种族,当时的历史条件等等;最后,克尔恺郭尔以深遂的眼光,早在弗洛依德之前,就看到了人的生存中包含了一种我们自身不理解,却支配我们的“晦暗的力量”,这就是那些潜意识的因素。 
以上种种都是不受自我支配的,是一个人所处的境遇。它是我之所是的总体,包括我曾是的一切,我现在之所是。由此,我们想到当代现象学中的一个术语“肉身”(LEIB),它不仅仅包括了人的肉体性的规定,而且还包括了肉体所处的外部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是人的境遇性的概括。我们更愿意用“肉身”来标称人的有限性,是因为“肉身”比有限性更好地强调了人的生存的具体的、当下的、他人不可替代的特征。 而这一点,对克尔恺郭尔的主体性概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与人的有限性相对的是人的无限性。无限性作为一种“扩张的因素,想象的因素,无界限的因素”,否定了人对其境遇的满足。但克尔恺郭尔的想象力是与通常所谓想象力不同的。一方面,想象力并不与其它思维能力并列,而是一切知、情、意活动都包含的一种扩张能力 。另一方面,这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这种扩张能力是“纵深”(Inderlighed——丹麦语)展开的。克尔恺郭尔有时把这种想象力称为“纵深的变形”或“纵深性的发展”(Inderliggj relse)。克尔恺郭尔的下面这段话点出了其纵深性的想象力与通常所谓想象力的区别:“一个人的注意力仅只不断地向外、向着外在的确定的对象展开是一回事。而思想转向纵深,从而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则是另外一回事。但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思想,它是透明的…当人的思想专一时,对它而言没有外部对象。他只在自我深化中向纵深挺进。人由此发现了他的内在处境。” 所以,有学者称,丹麦文Inderlighed这个词,把它翻译成内在性,就掩盖了克尔恺郭尔所要强调的“热切、深入内心、精深”的方面。 为了与向外地、横向地展开的象想力区别开来,我们在此称之为“纵深性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的本质是“努力深化自己” ,当它向着人心的纵深展开时,就超越了既定的境遇。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想象到了什么,而是怎样想象,不是感性的景象更加地丰富多彩,而是从更为高远的角度来透视平常的景象。 一言以蔽之,这种想象力通过对既定的境遇的超越而产生,或者用一个流行的用语,在既定境遇的延宕中获得其空间。当然,我们这里对克尔恺郭尔的想象力都还只是描述,后文我们将会看到,这种想象力之与众不同,另有其更深刻的哲学根源。 
正因为克尔恺郭尔的无限性不是有限性的无限扩大,而是超越了有限性,所以,有限性与无限性是不可调和的,失去了这种不可调和性,其主体性概念就不可能成立了,在后文中我们将更进一步论证这一点。 
其实,是黑格尔明确提出了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二维结构。他看到人作为有限性的存在,总是受内在生理的、社会的种种条件的制约的。这就是人处于现象界,而这正与克尔恺郭尔所说的境遇相对应,可以说是构成了人的肉身方面。另一方面,人又是无限的。“无限是有限物的有,是有限物的自在之有和应当”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无限是有限性之间的普遍的联系和依赖关系,两者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内在的,是作为内在的根据的”,有限物在“自己的自在之中、即无限物中,被建立为扬弃了的东西” 。落实到人这里,无限性就转化为人所具有的一种自觉的综合统一的能力,人的生命过程的本质是“扬弃一切差别的无限性” 。在这种解决方案中,有限性的绝对的权力被剥夺了。其必然的结论就是肉身在社会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微不足道。一个具体的人,他(她)的身体,心理,他的遭遇,在社会、国家、历史这样的大叙事中都可忽略不计了。然而,失去了肉身的主体也就成了虚无瞟缈的东西。这是二十世纪的西方思想界不断反思的一个问题。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对肉身、对有限性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克尔恺郭尔通过强调无限性与有限性的不可调和性,反而防止了肉身的消失,当我们谈论有限性时,我们触及了宇宙真实中一个无可减约无可逃避的方面,他明确提出了“拯救有限性”的口号 。在克尔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