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Dzogchen)及海德格尔的四维时间(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将“过去”的一般用法与他所谓的“曾在”形成对照。出于同样的考虑,海德格尔将本真及非本真的曾在分别理解为重演(Wiederholen)和遗忘(Vergessen)。 

对于未来,海德格尔没有找到新的词语。但德文Zukunft(将来)不同于英文的future(未来),future 同于德文词Futur,首先是年代学意义上的“后来时间”,这表明一种对时间的很线性的理解。但是,德语 Zukunft(将来)意谓着“到来(zukommen)”、“来到(ankunft)”,而且可以找到一个古老的英语单词advent与之对等。在此意义上,未来不是年代学意义上的“此刻尚不”,而是“先行于自身”。(SZ 327)在先行于自身的期盼中,我们使未来朝它自身走来。从而期盼被视为未来的本真方式。另一方面,等待或消极渴望未来的一个时间点被认为是非本真的。这里有趣的是,我们会看到在佛教中期盼未来被看作一种执著,而本真的方式被认为是不期盼未来。 

在英语的三时词汇里,“present(现在)”与海德格尔所用的德文最为匹配。德文“Gegenwart(现在)”字面的意思是在某地或某事中现身。它不仅指确实地出现某种东西,也指在心里唤出某种东西。从而现在就是现身,即“遭遇某物。”(SZ 328)这是在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现在,即一个人总是在遭遇着某物或与某物同在。海德格尔还分别将本真的和非本真的现在区别为眼下(Augenblick)和当前化(Gegenwärtigen)。按照他的理解,眼下即是作为本真的现在“让那能作为上手事物或现成事物存在‘在一种时间中’的东西首先来照面。”(SZ 338)而当前化标志着现在的一般特性,因为“一切现在都是有所当前化的,但并非都是‘眼下的’。”(SZ 338) 

由于将“当前化”当作非本真的现在,海德格尔没有区分现在(Gegenwart)和“呈现”(Anwesenheit)而交替使用两个词。这使得现在现象更加复杂了。他说:“呈现、呈现状态言说着现在(Aus Anwesen, Anwesenheit spricht Gegenwart)。根据流行的观点,现在与过去及未来一起形成了时间的特性。存在被时间规定为呈现。”(TB 2)这成为德里达(Derrida)的一个论题,他发现,在《存在与时间》和《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中,很难严格地区分作为呈现(Anwesenheit)的现在和作为当前化(Gegenwärtigkeit)的现在,而在其他著作中,当前化(Gegenwärtigkeit)越来越成为呈现的一个限定。(见Derrida 1982, 64) 

虽然没有区分现在与呈现或呈现状态,但海德格尔鲜明地对照了现在和此刻(Jetzt),此刻被当作流俗的时间概念的重要特征。他认为,“呈现意义上的现在迥异于此刻意义上的现在,前者决不能由后者决定。反之则是可能的。”(TB 11)这三个概念间的关系可以作如下概括:“时间是作为现在的呈现:‘现在’(Gegenwart)只不过是呈现状态(Anwesenheit),呈现不能由作为此刻的现在来决定。”(Abe, 133)海德格尔认为,综观整个西方哲学史,流俗的时间理解是占统治地位的。他说: 



在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的末期,对时间本质的反省一开始,时间自身就被当作以某种方式出现的东西(ousia tis)。随后,从“此刻”的立场,时间被当作确定的时刻。过去是“此刻不再”,未来是“此刻尚不”。(Heidegger 1959, 206) 



根据这种流俗的理解,时间是一系列没有中断和间隔的此刻。无论如何划分此刻,它仍然总是此刻。在这一系列没有中断的此刻中,每一个此刻既是刚才又是立刻。海德格尔指出:“如果对时间的描述首先而唯一地拘泥于这种序列,那么在这种描述中本来从原则上就不可能找到始与终。每一个最后的此刻其为此刻就总已经是一种立刻不再,所以也就是在此刻不再亦即过去这一意义上的时间。每一个刚到的此刻向来是刚刚还不,所以也就是在此刻尚不即‘将来’这一意义上的时间。从而时间‘两头’都是无终端的。”(SZ 424)结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是一维的线性时间。这种流俗理解的特征是羁留于此刻,即在佛教看来又是一种需要去除的执著。让·鲁克·马里恩(Jean-Luc Marion)进一步证实了海德格尔的发现,他指出:“这种对现在的首要地位的本体论上的过度限定导致了未来与过去的双重化约:当现在开始或结束时,过去就结束,而未来就开始。它们各自的时间性只能被消极地看作双重的不现在,甚或双重的非时。”(Marion, 170)这里的“现在”是在“此时此刻”的意义上使用的。此刻消解了过去与未来,从而我们被静态的此时此刻所束缚。 

为了从此刻或“现成状态”(Vorhanderheit)中解脱出来,海德格尔更倾向于未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如其所说:“未来在源始而本真的时间性的绽出的统一性中拥有优先地位……源始而本真的时间性是从本真的未来到时的,其情况是:源始的时间性曾在未来而最先唤醒现在。源始而本真的时间性的首要现象是未来。”(SZ 329)这样,他使得可能性优越于现实性。根据他的观点,人类生存总是先行于自身而在未来之中保持一种敞开的存在视阈。这种朝向未来的可能性也将动态带给了时间自身而打破了此刻之链。这里饶有趣味的是,同样是出于超越静态时间的目的,德里达却倾向于过去。他的关键概念缓别(différance)是“一种从未呈现也不会出现的‘过去’,它的未来永远不会是如呈现一样的产品或复制品。”(Derrida 1982, 21) 

尽管未来对过去与现在有优先性,但在海德格尔看来,三时是互相贯穿的。现在产生于未来和曾在的统一之中,从而现在视阈同样本真地将自身与未来及曾在构成时间关系。过去与未来亦同此例。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曾在的(更好的说法是:曾在着的)未来从自身放出现在。我们把如此这般作为曾在着的有所当前化的未来而统一起来的现象称作时间性。”(SZ 326)时间性(Zeitlichkeit)是“朝向”、“回溯”和“一起”等意向的统一,它表达着一种疏离着自身的自我绽出。这种三时互相贯穿的情形非常类似于道元和华严哲学的时间观。 

尽管对时间性有大量的论述,但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并未进入时间本身,这应该是本书未完成部分的议题。在1962年作的题为《时间与存在》的演讲中,海德格尔展现了他关于时间的部分思想。在这篇演讲中,首要问题和《存在与时间》里的相同,他继续他的观点,三时互相贯穿或统一,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在展现着另外两个。这使时间维度或向度的讨论显示出来,并以四维时间概念结束。 

上面所解释的时间或时间性包含了未来、过去及现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敞开。曾在向自身提供未来而二者的相互关系同时带来现在。正是在敞开的这个意义上人们谈论着时间的维度或向度。“向度包括敞开的一种作用,其中未来的临近带来曾在,曾在带来未来的临近,而二者的相互关系带来了开放的敞开。”(TB 15)这种三重相互作用已经展示了时间的三个维度。 

然而,如果仔细考量时间,则还会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上文讨论的呈现(Anwesen)。我们知道,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呈现与现在几乎是一致的。但在《时间与存在》中,他认为,尽管呈现在现在中被给予,但“不是所有呈现都必然是现在。”(TB 13)因为呈现也在缺失即曾在或将来中展现自身,而且这种呈现方式并不与当下现在意义上的呈现一致。因而,呈现在某种程度上是三种相互作用的呈现方式的统一,也正是使得那三个维度及其相互作用得以可能的那个维度。海德格尔说: 



不仅是在尚未当前化的将来中,而且在不再当前化的曾在中,甚至在现在本身中,总是嬉戏着一种显示和展现,也就是说呈现。我们不能把这种如此有待于思的呈现指派给时间的三维中的一维,即不能轻易地指派给现在这一维。毋宁说,三维时间的统一性存在于那种各维之间的相互习戏之中,这种习戏把自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