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弘扬道家、道教尊崇女性的思想(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净派创始人孙不二,号清静散人,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是后世坤道丹法始祖。著有《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三卷。在元朝先后被封为“清净渊真顺德真人”和“清净渊贞虚顺化元君”。

(三):道教的成仙理论及修炼功法,为女性打造了追求精神超越、自由自主地决定人生命运的钥匙。

道教的宗教理想救世修道成仙,长生不死,所谓“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XI“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XII他们以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作为个人修炼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探求了种种健康养生的方术。道教认为女子只要精修勤炼,不论哪个阶层的均可达到这一目标。即修道成仙并非男子的专利,妇女与男人一样具有得道成仙的可能。

仙人丝毫不受自然力量的束缚,而且超然于社会权势之上,如汉文帝折于河上公,汉武帝叩头求教于西王母等,都体现了一种身心绝对自由的理想境界,贯穿着道教追求自由的精神。古来女子修仙者多,但无人从理论上整理,后来道教中形成独特的女性丹经。由于妇女与男人一样具有独立成仙的可能,因此在道门中出现了像《女金丹》、《坤元经》、《坤道功夫次第诗》、《孙不二元君法语》、《灵源大道歌》、《樵阳经·女工修炼》等这样一些专论女性丹经的道书,它们都是针对妇女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专为女子修道而作的。据陈撄宁先生考证,宋朝曹文逸的《灵源大道歌》为“历代女真,自己肉体在世间,亲笔所写正式丹经,当以此篇为最古了。”“这篇《灵源大道歌》,就是……在那个时候做给一般学道人看的。”“凡是学道的人,无论男女老少,用这个工夫,都很有效验,绝无流弊,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XIII

在女丹功法的历史上,孙不二的女功内丹次第诗也是非常著名的,可以说,女丹经出自女真之手,且有亲身体验经历的,大概唯此二人。曹文逸的七言绝句《灵源大道歌》毫无隐喻,明白易懂。孙不二的女功内丹次第诗为五言绝句,隐晦艰深,从头到尾,龙虎铅金,天支地干,胎息安神,五行八卦,金丹术语颇多,学人欲学,务必请名师指导,切不可自我瞎猜胡懵,走火入魔。

《丹房须知》有云:“修炼之士,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达阴阳,穷卦象,并节气。”XIV对修道炼丹提出很严格的要求,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女丹修炼必须遵守九大戒律,否则难成正果。女性修道所经历的“静养化炁,知时炼形,斩龙立根,采取生药,炼结还丹,会合胎息,调养出神,合道成仙”XV,这一苦其心志、凋形炼骨的过程,使女金丹成为内丹学一束奇葩。《壶天性果女丹十则》:“女子修行,所贵者在于成真了道。若修行未能成真了道,犹如田中之蛙未出泥途一般,终归是那孽海之物,焉能躲得脱轮回,超得过劫运。”了道成真的关键是有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勤勤恳恳的努力。《西王母传》“王母曰:夫养性之道、理身之本,汝固知矣,但在勤行不怠也。”

汉代以来,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种强大的社会桎梏压力下,女性为争取心身的自由发展,追求精神价值,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她们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表现对道教的信奉:

其一是参与民间道教信仰习俗活动。民间信仰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场,就在于有广大的信众。民间妇女“既崇拜天上的玉皇、地下的阎王、海底的龙王,也崇拜东厨司命灶神,看守家户的门神和专司安寝的床婆。”XVI她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XVII因为她们往往是天灾人祸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受害者。她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她们最切身的利益,有关吉凶祸福的征兆预示紧紧地牵动着她们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她们中大多受教育的机会不多,文化程度低下,功利目的动机促使她们往往只能从道教神学中简单抓取一些神仙信仰和去恶向善的劝教以及各种符箓方术。她们求子,首先祭拜送子娘娘,一旦得子后,又要祭拜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乞求神灵保佑孩子。想发财求财神赵公元帅或求关羽老爷,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到年节祭祀,妇女一般都要参与这类接神祀神,纳福图祥、求吉讨利、送鬼招魂、符咒禁忌等世俗活动,介入到对异常征兆和未来命运的占卜预算,占验吉凶祸福等巫术事务之中。总之,神仙世界的超凡脱俗、长生不死,冥府阴曹的阴森可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妇女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当然,这种民间道教的信仰活动大都具有随行就市的成分,那些具有实用价值功能的鬼神不断得到强化,如对送子有用的娘娘,对风调雨顺有作用的龙王,对发财致富有功能的财神,对航海起保佑作用的妈祖女神,对高中秀才、状元有作用的文昌神或魁星等,愈来愈受到崇拜,而对起居起看守作用的厕神、床婆,几乎越来越淡化。 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参与道教活动还出于求“五福”,治病强身的实际需要。道教有成千上万种养生功法,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灵丹妙药”,对广大民间普通妇女来说,修道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仙上天,或许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过于奢侈和遥远的梦想,也许最直接最功利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得“五福”。《文昌大洞仙经》说五福即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命终。东汉桓谭《新论·辨惑第十三》说,“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所以祛病除邪,强身健体,合家安乐正是许多普通家庭妇女所希求的。

一些女道士所创制的功法秘方,也颇具临床效验。孙不二所创制的“孙不二姑摇旗法”,为全真道北宗的秘传治病法,主治赤白痢症。唐朝时的女道士李液姑婆在气功治病方面很有成就,创出了“姑婆并气愈病法”、“姑婆服气辟寒法”。胡愔则创造了“肺脏修养法”,创出了系列相病的方法。道教有托名何仙姑的各种医方、秘方,比如“何仙姑庆世丹方”,“何仙姑之乳蛾方”,“何仙姑治胸腹疼痛方”,“何仙姑治眼病方”,“何仙姑治痰方”。即便是不进行功法修炼,有了头疼脑热等疾病也可就近向附近的道观寻求符水治疗。道士以医术符水救人布道乃道教弘扬道法的传统,道教的符水并不象某些道外人士所批评的那样是没有药效的“安慰水”,用来欺骗愚夫愚妇。据道教界内人士讲,制作符水其实有一套严格、神圣、庄严的过程,首先要对符水施展咒术,“要求施术者必须聚精会神,闭息布气,气随意行,贯注水中”,其次“往往与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XVIII,画符所使用的材料如朱砂、墨、纸、桃木等本身就有药性。道士使用符水之际,往往依据病情需要,或者配以汤药,或者予以外部的物理疗法,再加上精神引导,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对缺医少药的民间妇女来说,千百年来对符水有一种特殊的信赖和需求,大概不能一概叱之为愚昧迷信吧。

其二是加入女道士之列,专一修道成仙。张鲁之母加入五斗米教并成为祭酒首领,大概是女性加入道教并影响道教的有文字可考的最早历史记录了。以后历代都有妇女被度为女道士。到唐朝形成高潮。唐代初期统治者为了神化其统治,宣称自己乃“神仙之苗彝”,将老子尊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并立祀庙加以祠祀。提高道士地位,优宠道士。XIX唐中后期掀起崇拜狂潮,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一再提高道士地位,下令“道士女冠宜隶宗正寺,僧尼令祠部检校。”XX并规定正式度为道士者,不但可以免除课役,而且“凡道士女冠有犯法者,须按道格处分,州县官吏一律不得擅行决罚,违者处罪。……经常召见道士,拜官赐物,甚而亲受法箓,以道士为师”XXI。尊《老子》为上经,定为开科考试内容,兴建道观,设置崇玄馆等,都推动了道教的发展。“当时一些公主嫔妃,多有入道为年真者,杨贵妃亦被度为太真宫女道士”(同上),号“杨太真”。睿宗二女出家为女冠,封为金仙、玉真。据史料记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