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文化启蒙获得巨大成功相比,中国的启蒙运动失败了。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强大及其严重阻滞;另一方面,则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和民族存亡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国的文化启蒙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每次文化启蒙虽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但理性、自由、人的尊严、民主也都是启蒙所倡导的,那么,人们为什么如此沉湎于传统的经验文化而不愿割舍?为什么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倡导、民主和法制建设如此艰难?为什么人的价值、尊严和基本权利常被漠视?文化启蒙的基本内容、方式、道路不同,决定了启蒙的作用及结果必然表现出巨大差异。中国的文化启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和现代性的生成。从启蒙的选择来看,当时更主要地选择了爱国主义,其他三个方面虽然也得到了启蒙运动本身的一定重视,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民众需要,加上传统农业文化的强大,致使与农业文明的专制主义和经验主义相对应的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并没有成为中国启蒙运动的现实选择,现代社会自然也就无从得以取代传统的农业社会。
比较中西文化启蒙的差异,值得反思的是:首先,应理智地冷静地对待传统文化,它曾经强大并优越,但其文化精神毕竟无法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因此,对其理应展开认真的梳理和深刻的批判,从中探索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实践。尤其文化启蒙中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更值得反思。“在这错综复杂的过程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地影响着现代化的进程,经验主义仍占统治地位,他们充满了对外来文化的敌视与排斥。这种态度的存在无疑将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当然,文化激进主义对待传统文化彻底抛弃的态度也是不明智的,每次从反传统又回归传统也是值得深思的。实现现代化转型,关键要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转型。
其次,启蒙的主体为广大民众,启蒙必须以国民性的改造为根本,从而改变广大民众的落后心理、生活方式,不难想象作家在激动地批判着阿Q们,而阿Q们却并不能理解、甚至也无法看到鲁迅是如何批判他们的,如此启蒙怎会成功?其实,启蒙不仅仅要告诉被启蒙者如何愚昧和麻木,而是更要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着,启蒙应引导大众勇敢而恰当地使用理性,既不要不敢使用理性,也不要任意地使用理性,从而改变不成熟状态,以适应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入现代化行程标志,所以不少人将它当作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和决定性的力量。事实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只是结果,原因则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由之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这两个前提,任何社会都很难进入现代化的行程。现代化其所以最早发端西欧,也就是因为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把人从中世纪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在反教会和反专制的思想运动中唤醒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再次,应理性地认识启蒙的精神实质,牢记启蒙的主张和目标,从而避免由于外在的环境而修正甚至背叛启蒙。按照康德对启蒙的理解,中国的启蒙运动旨在使中国民众摆脱源远流长的君主专制和的不成熟状态。但特殊的背景导致了中国启蒙运动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为目的,救亡的重任致使启蒙者忽视了社会国家与自由个体两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及其矛盾的解决,反而常不自觉地提出与启蒙主旨背道而驰的主张,致使以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为内涵的现代性目标没有在启蒙运动中实现。无疑,爱国主义是应该提倡的,民族主义也可凝聚人心,但狭隘的爱国主义、极端的民族主义,尤其是与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背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和冷静思考。最后,启蒙乃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冲突,又涉及启蒙与社会、启蒙与政治、启蒙与国民性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启蒙运动所经历的过程及其结果在今天仍需当代人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及留下的问题有些至今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启蒙未竟的事业仍等待着这个时代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