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的对象、语言、使命的超验性,及其与哲学的差别(8)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于人类存在者全体的形上沉思。从他人的形上之思中,思不出我的形上存在的根据。形上思者一旦以他人的形上之思为思的对象,他人的超验之思对于这个思者便成了经验之思。这样的思者背离了形上之思本有的超验性,实际上放弃了形上之思。     
形上之思从问开始。问形上思者的个别性依赖于什么样的原初观念,问其原初观念是否有终极的原初性。不过,形上之问的对象是问着、存在着的问者本身,而不象科学以现成性的事实性在者为问的对象。     
9、个别形上体系的共同性形上的超验性,程度不同地实现在形而上学史中。形而上学的历史,无非是个别形上之思者设定原初观念的历史。个别形上体系之间的差别,在依托于原初观念这点上内含同一性。它们都以彼岸的生命理智的生成为对象。柏拉图的理式存在论、黑格尔的理念存在论、海德格尔的此在存在论,其实只是其形上思者关于自己的存在的明证,是人的生命理智的不同表象,为人的心灵的不同寄语。纵然有的形上思者认为自己的原初观念是客观的,但它必须以其主观的心灵承受为前提。     
个别形上体系,都多多少少采用感应性符号语言。说形上语言是感应性的,因为任何形上体系赖以存在的原初观念是其形上思者感应的产物,它不可实证、不可检验。说形上语言是符号性的,因为个别形上体系根植的原初观念对于形上家言有明确的所指,它生出一切而不为它所在的形上体系的其它观念所生。日常语言学派把形上语言降卑为哲学语言再降格为日常语言,要求形上语言应具有日常语言的意义、规则,主张形上语言的意义来自于日常语言。这种哲学同其它分析哲学流派一样,误将现成性的此岸世界为形上的彼岸,相信科学的神化,在对象、语言、使命上以科学代替形上。     
从科学与形上的语言的差别看,哲学史上的唯物论及观念论(一般译为“唯心论”)分别属于不同的界域。唯物论是一种科学学说,观念论是一种形上学说。以唯物论批判观念论或展开相反的批判,是在混淆了科学与形上的界域后作出的。至少哲学史上的心物关系问题,也是一个界域不明的伪问题。当人以形上语言思自己的人生时,他所照面的便是心灵问题,是他的生命理智如何造就自己的存在的问题;当人以科学语言思自己所思的中介——外在自然与内在肉身——时,他所发现的只是物的问题。心与物展开在不同的界域,两者没有关系。     
个别形上体系在使命上,为形上思者承诺其存在意义。当形上思者以符号语言中的所指指向自己的心灵时,其所感应到的观念便构成他的人生意义。柏拉图认为他的人生的、现实的及艺术的意义,无不源于“理式”这个原初观念的朗照。他感应到“理式”的存在,将自己的人生意义显明其中。形上思者就是在对终极图式(普遍自我)的观念性感应中,生起自己差别于肉体生命的存在,即他不再是等待被虚无化的肉身。他战胜了死亡,因为他意识到在自己死亡后,有不死的原初观念。凭着它,形上思者生存了自己的本质,宣告了自己同本能生存的动物界和与自己共在的他人的差别,朝着远离动物性的方向而努力。形上家的心灵的不可理解性,只是由于它所依托的原初观念的直接承受性。他从不可能的世界中,在现实的世界中,问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明白了什么样的人生是空洞的人生。形上的使命,在于为个别形上思者构造观念性的心灵本源。形上思者所体验到的宁静,正是他同原初观念照面后对其人生意义归向何处的觉悟。     
10、形上的人文性形而上学在对象、语言、使命所呈现出的全超验性,同在上的普遍自我以及承诺普遍自我的上帝相关。假如没有上帝这个在上的承诺者,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精神样式在观念方面的超验性将无从展开。即使展开了,其超验性因没有上帝的神圣性作保证而会向先验性退化。形上的全超验性,完全由在上的普遍自我在下惠顾于形上思者才成为现实。从承受者角度看,形上思者赴身于普遍自我在下承诺的原初观念,以此生成自己作为人的个别性,这便是形上的人文性。它并不仅仅同作为人而思的形上思者相关联,而且是在和普遍自我的照面中形上思者才有形上之思。形上的人文性的神圣根源,得自于神圣存在着的普遍自我本身。本真的人文性,必须由上帝的神圣性承诺。因为寄身着人文性的人,本是一个有限的个别存在者;因为个别存在者本身就是被保证的对象而无能自我保证自己的人文性。况且,人文性不可能得自现成性价值逻辑主体的给与。动物给与人的是动物性,物质性在者应许人的是物质性。这样,人文性的成立,必须取决于神圣性承诺。形上的人文性,即形上以观念的方式承受神圣性所生成的人文性。     
形上的人文性,把形上同非形上的科学相区别。个别形上思者,只有在承受在上的普遍自我的承诺中,才生成自己的人文品质。没有在上承受普遍自我的观念性生成活动,形上思者便无所谓人文性。这样,形上之思就不是关于思者自己作为自然性的肉体生命体的生存之思,也不是关于事实性在者之思。思者的生存活动以及为之提供场所的自然性在者,因其现成性而同形上之思无关。形上诞生在形上思者的生成性之思中,展开在人以观念的方式承受普遍自我的存在活动中。肉体生命的生存延续、自然性在者的在场,仅仅是形上思者实现形上之思的中介。形上没有具体的现成对象可以拿来思,它倡导人选择形上的方式献身于自己的存在而不是他的生存。在这个意义上,形上就不属于科学。这种人的生命的存在图式,是人从生存中超越走向存在的一种心灵图式。     
同其它的人文精神样式一样,凡是人的生存活动,凡是自然性的事实性在者,形上都不以之为对象。只要人存在,只要他愿意将自己差别于肉体生命体的生存,他就可能步入形上之思(艺术、宗教是其中的两种可能性)。形上这种人的生命理智的存在活动,以观念在语言中、在书写中、在本文中为其思者建立有序心灵图式。对个体生命言,形上是人超越有限肉体生命的一种方式;对人类历史言,形上为人实现人类学不朽的方式之一。     
形上的人文性,是从形上与形上思者的相关性方面对形上的言明;形上的超验性,把形上同其它精神样式相区别。从前的形而上学,只停留在形上体系的构造上。它们不关注形上这种精神样式在形上家、形上书写、形上本文、形上阅读中体现出的内在一贯的特性,不追问形而上学本身的存在根据及其可能性。在这点上,全超验的形而上学不同于以前的个别形上体系,它企图解释,并在这种解释中给出关于自身的形上性解释。所以,全超验的形而上学,属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释义学。     
形上的人文性、超验性,共同指示出一个在个别形上思者之上的普遍自我的存在,是它承诺了形上、艺术、宗教这三种精神样式的精神性。不过,在哲学史上,还有一种反形上的形而下学倾向。     
形而下学以虚无本身为世界及人生的存在本源,把人当作纯粹的事实性在者,认定人同现成性价值逻辑主体没有差别。形下思者,因为不可能在绝对的虚无中存在,因此,当其选择虚无为世界的存在本源时,他必须相信虚无本身是存在性的在者,否则,他便无相信的对象。这从最底层面展示了形下思者所抱有的虚无观念对普遍自我这个存在本身的依赖。但是,形下思者归向普遍自我,他的形下信仰于是转换成一种虚无化的思维方式。凭着这种思维方式,形下思者认定世界的混沌即世界本身的存在,否定价值性的、差别性的、个别性的在场者。这种否定从否定虚无与存在的差别开始,在人身上对象化为否定人与上帝的差别。但形下否定者又不可能离开自己的肉体生命去否定,不可能放弃自己的肉身所在的场所去抹平世界的差别。在其否定差别的存在中,否定者以肉体生命的方式生存着,在不自觉中自觉地将肉体生命的生存颠倒为人的存在使命。形而下学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